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患者男,35岁。劳累后发生左下腹胀痛12 h,逐渐加重,放射到会阴部、腰背部,来我院就诊。查体:急病面容,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范围约4.5 cm×5.5 cm的包块,隆起状,界限欠清,表面皮肤红肿,触痛明显,活动度差。急诊超声检查显示:双侧阴囊空虚,左侧腹股沟管内可见4.6 cm×3.4 cm×3.0 cm的弱回声团块,实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团块内部血流信号消失,团块包膜外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1),周围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右侧腹股沟管外环口见3.5 cm×2.0 cm的椭圆形均质弱回声结节(图2)。超声诊断:①双侧隐睾伴左侧隐睾扭转;②左侧睾丸鞘膜积液。急诊…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 ,5 5岁 ,因腰部疼痛来我院就诊 ,否认外伤史 ,查体 :腰4~ 5局部压痛明显 ,全身其它部位均无异常。X线检查 :腰椎正、侧、斜位片示 :腰4左缘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 ,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影。CT平扫示 :腰4呈大量骨性破坏 ,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无骨膜反应 (图 1)。DSA检查 :可见局部血液循环增加 ,有大量血管及分支通向瘤组织 ,肿瘤血管湖形成 ,瘤血管末端呈斑片状或点状 ,造影剂有较长时间潴留 ,肿瘤染色明显 (图 2 )。 诊断 :第四腰椎恶性肿瘤。病理检查 :腰椎原发性骨肉瘤讨论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附近的骨组织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诊断与治疗中的问题、预后因素。方法 对2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19%),异时性双侧乳腺癌17例(81%)。结果 经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后,2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71.4%,66.7%。结论 若双侧乳腺癌的治疗正确,仍有相当高的生存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二原发癌是提高生存率关键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66岁。偶然发现右乳肿物2d就诊。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溢血、溢液。右乳乳晕外侧可扪及一质硬肿物,大小4.0cm×3.0cm×3.0cm,不规则,边界清晰,可活动,无皮肤粘连,无明显触痛。左侧乳腺未扪及异常。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钯像: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界模糊欠光整,未见沙粒样钙化影;乳头轮廓清楚,未见下陷。考虑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腺体层内可见1个类囊性肿块,大小3.7cm×2.5cm×2.0cm,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肿块内回声极低近似无回声(图1),中心可见多个条索状强回声隔带(图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例心骨肉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主要为短梭形,细胞部分呈多边形、椭圆及上皮样.肿瘤细胞周围可见大量金属丝样及花边状排列均质粉染的骨样基质.免疫组化:vimentin(+),SMA、actin、EMA、AE1/AE3、CD34、CD117、calretinin和S-100均(-).结论 原发性心骨肉瘤非常罕见,诊断关键在于准确识别肿瘤性骨样基质,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首先应排除心转移性骨肉瘤.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5月,采用耻骨上腹横纹小切口入路行双侧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双侧疝2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8例中男232例,女36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6.5岁,均为择期手术入院。住院时间3~7 d,平均4·5 d。刀口均采用医用粘涂胶粘合,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右胸疼痛伴咳嗽、咳痰7天入院。胸片及CT检查诊断为右上肺周围型肺癌。手术见右上肺肿瘤12 cm×10 cm×6 cm大小,并浸润右前外侧胸壁。临床诊断为右上肺肺癌。病理检查巨检:送检右上肺组织一块14 cm×9·5 cm×9 cm,切面见一个12 cm×9 cm×5 cm境界不清楚的灰白色结节,切面可见散在的出血坏死病灶。镜检:肿瘤性骨样组织互相连接,瘤细胞排列成珊瑚状或花边状,部分瘤细胞包埋于肿瘤性骨样组织中而形成肿瘤性骨小梁,其周围缺乏正常之骨母细胞(图1)。瘤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略嗜碱性。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50岁,发现右侧睾丸肿物3个月。无疼痛等不适。查体:阴囊皮肤及温度均正常,右侧睾丸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4cm肿块,质硬,无压痛,挤压后不见缩小,左侧睾丸及附睾正常。腹股沟区及全身其他部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约4.4cm×2.7cm×3.5cm,形态饱满,体积增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女,29岁,已婚。因“剖宫产术后7年,腹壁切口疼痛2年”于2008年12月11日收入我院。7年前患者行剖宫产术,术后无特殊不适。术后1年患者每月月经来潮时感腹部切口涨痛,且逐渐加重,未予特殊治疗。2年前发现腹部切口深处可扪及一小结节,花生粒大小,每月经来潮时疼痛、变硬、变大,并伴右侧腹股沟区疼痛,无发热、红肿、破溃等不适。经后期结节可变软变小,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9年4月2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双侧同时性乳腺癌患者9例,年龄41~60岁,平均47.3岁;双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15例,首癌诊断年龄33~61岁,平均43.2岁,第二癌诊断年龄38~69岁,平均49.1岁,首癌与第二癌间隔时间3~8年,平均5.9年。对其超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数肿瘤的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而纵横径比值、后方回声衰减和钙化灶见于部分肿瘤;Adler血流分级以较高的Ⅱ和Ⅲ级为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7个,浸润性小叶癌1个;双侧异时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27个,导管内癌2个,髓样癌1个。结论多数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乳腺癌术后随访应建立在超声等影像学的基础上,超声导向下的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提高双侧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王小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6):452-453
乳腺原发的骨肉瘤是骨外骨肉瘤,属于恶性间叶性肿瘤,由于肿瘤性骨母细胞产生骨样骨基质或软骨样物质,位于软组织而与骨无关[1].乳腺骨肉瘤极为罕见.现将本院治疗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病例女,55岁,已婚.发现右乳肿块1周,约"核桃"大小,局部无红肿疼痛,无乳头溢液,无双乳胀痛不适感.体检:右乳外侧象限可及一约3 cm×3 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一般,与表面皮肤无粘连,乳头无凹陷,左乳未及明显肿块,双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右乳腺癌(单纯癌)根治改良术后3年余,术后常规放化疗。常规查体乳腺超声:右乳腺癌切除术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探及一1.3cm×0.9em低回声结节,内回声欠均质。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后方略衰减,边界欠清晰,形态尚规整。CDFI:结节内及周边探及少量血流信号;RI:0.85,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因左髋部疼痛3年余,加重伴活动障碍5月余于2010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为早产儿,1岁时诊断为脑瘫.疼痛早期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稍缓解,后逐渐加重并出现持续、剧烈的夜间痛及静息痛,入院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9分.专科查体:脑瘫后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