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瘀是用通调气血、恢复血运畅通达到祛瘀生新、消除病变用于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1活血化瘀的发展活血化瘀法古人称为祛瘀法,启蒙于《内经》,运用于汉代,发扬于晚清,发展于现代。《素问应象大论》记载孙络外溢则有留血、《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是活血化瘀法及血瘀证。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因病机 《灵枢·经脉》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明确指出心气虚导致血流瘀滞。《血证论》进一步指出“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由此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引起水停心下,从而引发了喘咳、水肿、心悸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现代中医医家在深入研究中医古籍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复脉汤与加减复脉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脉汤一名“炙甘草汤”,始见于仲景《伤寒效》太阳篇,是仲景书中仅有的几张育阴补血方剂之一。方用生地、阿胶、麦冬、麻仁以益阴生津,养血润燥;人参、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开生血之源(《内经》谓心主血脉,而受气汁,变化而赤,实应中焦)桂枝、生姜鼓动阴气,以取生化之力,以是本方对一般气血虚弱、津血不足之证,特别是心与血脉间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颗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说法。至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血瘀症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论述了瘀血、蓄血的证治,尤其清代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对活血化瘀之论述更有其独特之见解,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清末唐容川所著之《血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产生于“血瘀”学说始于《内径》云 :“血凝于腹者为痹 ,凝于脉者为氵啬 ,凝于足者为厥”。“血实者宜决之”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 ,以致和平。它能恢复由于瘀血造成的生理障碍和病理改变 ,有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瘀阻 ,通畅经络 ,消除瘀肿的作用 ,从而改善循环 ,解决疾病。现就活血化瘀法方药临床应用的肤浅认识分述如下。1 活血化瘀法所用方药包括活血行血 ,活血化瘀祛瘀 ,破瘀攻坚三类1 1 活血行血类具有疏通血脉、推动血行以及活血行的作用 ,适用于瘀血轻症。药如当归…  相似文献   

6.
秋金玲 《自我药疗》2013,(12):42-43
逍遥,意在安闲自在、悠游自得。《庄子》有云:“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甘草、当归、白芍、柴胡、茯芩、白术、生姜、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相似文献   

7.
清代唐宗海,字容川。在其所《血证论》中对气与血、气滞与血瘀、瘀血与新血、祛瘀与止血之关系论述精辟,对血瘀病证之治疗也多有独到见解,对发展血瘀学说贡献颇。  相似文献   

8.
益母草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原名茺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益母艾、苦草、坤草等,其味辛、微苦,性微寒,人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瘀、调经利水的功能.《本草纲目》云:"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视为治疗月经不调、胎漏难产、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等妇科常用良药.  相似文献   

9.
“导气同精”与“同精导气”—节东垣针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垣针法中包涵的学术思想,是东垣整个补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针灸界影响较大。笔者主要以痿证为例,深入剖析了东垣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气同精法和同精导气法,阐述了东垣对《内经》医学理论和治疗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深刻理解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基本理论之一。《灵枢》说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由于某种原因而致“旧血内停”,“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且血行阻滞又易变生诸病。此时就必须使用活血化瘀之法。根据这一理论,选用中药红花,桃仁,冰片配成外用剂,简称“红桃冰”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廖家智 《贵州医药》2006,30(4):382-383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指南》) 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甚多,除《胃脘痛》本门所辑44案外,尚见于《脾胃》、《木乘土》等篇章中,计有67案之多。其辩证论治,多有独创,立法处方,条理井然,实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现就其治疗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创制,是《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颇为常用的著名方剂之一。原方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灸甘草。后世很多医家使用本方临床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获良效。本方以通畅气机、活血化瘀为要旨。王氏云:"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复方参花冲剂组方 1.处方 人参、白术、枸杞、肉苁蓉、黄精、大枣、丹参、玫瑰花等 2.方解 君药:人参—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补肺益脾,“治男女一切虚症”《本草子经》;臣药:白术—益气、燥湿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黄精—滋阴、生津、清虚热、填精益肾,合白术则收气阴双补之效;枸杞—生精益气,养血明目;佐药:肉苁蓉—助阳而不燥、滋阴而不腻、助君臣之药以补虚损;玫瑰花—理气、活血化瘀;大枣—益气养血、兼做使药。  相似文献   

14.
苏国全 《贵州医药》2002,26(5):475-476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乃金元四大家之李杲 (东垣 )所创 ,临床运用广泛 ,疗效确切。本人在临证之时 ,对多种疾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凡属中气不足者 ,用补中益气汤稍作增减即获良效。1 治膀胱尿潴留、尿失禁本病多见于老人、妇女得病后 ,总因脏气虚衰 ,气化不固 ,或湿热阏血内阻 ,引起膀胱失约而发病。辨证属中气不足 ,肾虚固摄无力。在使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酌加益肾、固精缩尿之品如金樱子、益智仁、覆盆子等 ,随证加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 ,疗效显著。病例 :邓某某 ,女 ,5 5岁 ,台北人 ,回乡探亲时因糖尿病、膀胱尿潴留、尿…  相似文献   

15.
在妇产科疾病中,血瘀是一种常见而且较为难治的致病因素。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一些妇产科的疑难疾病,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现赘述如下:1 血瘀的含义和成因瘀血在《说文》中释为“瘀,积血也。”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以之血未能消散者,都可形成瘀血。  相似文献   

16.
赵勇  刘际平 《黑龙江医药》2003,16(5):471-471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创制诸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主治胸痛、头痛、呃逆、不寐诸疾。现将其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和解类中成药之代表,方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最早记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逍遥”,亦作“消摇”,优游自得的样子。《庄子》有诗“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取“逍遥”为名,意思是吃了药,肝气活泼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血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制造大鼠“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同时还采用实验性动—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其体外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脑血康0.5 g·kg-1组能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ηb)和全血还原黏度(ηr)、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而对血浆黏度(ηp)未见明显影响;脑血康还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体外血栓形成,但对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影响。结论提示脑血康可降低“血瘀”大鼠血液黏稠度,并能明显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1.瘀血概论瘀血一证,含义非常广泛,如传统上认为:“留血”、“败血”、“干血”、“老血”、“蓄血”等名称。总之,凡系血脉运行不畅,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气血停滞,痹阻疼痛、瘀结等,均可以称为瘀血。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离经脉,内外出血及血液中血脂成分过高而诱发的血栓、梗塞等症,以及体内肿物、徽瘕等症,均可以归为瘀血的范畴。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外伤导致出血,血阻经络,引起血瘀气滞;痛病日久入络,络脉瘀阻;然论其治疗,现代多局限于王清任的“活血化瘀”,临床多选用桃红四物汤合逐瘀汤类加减,…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可在心气、心血、心阴、心阳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气虚不足,帅血无力,从而引起血行不畅而致血瘀为患。如张机在《金匮要略》中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