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838-5839
肌内注射用药是临床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肌内注射部位多采用臀大肌及三角肌,并已在临床形成常规,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人们逐步观察到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在臀大肌处进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即使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因注射部位邻近坐骨神经,亦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并且注射部位定位不易掌握。因此臀部肌内注射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三角肌肉分布较少,易形成硬结,不适多次注射。已有人建议对婴儿和瘦弱儿童可改用股外侧肌内注射,以免损伤神经[1]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2.
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肌肉较厚 ,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多见 ,其次为臀中肌及臀小肌上臂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臀大肌不发达 ,易损伤坐骨神经 ,近年来常用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其中新生儿臀部注射易受尿布的污染而发生感染 ,因此常选用三角肌注射。如果注射深度适宜 ,药物迅速达到治疗作用 ,如果注射过浅 ,药物在脂肪层内 ,尤其是油剂类药物不但药物吸收差 ,还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1999年 5月我科发生因肌肉注射鲁米那过浅致新生儿局部脂肪液化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新生儿 ,男 ,生后 19h …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临床中对长效青霉素注射采用不同注射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4-05~2006-06在急诊注射室进行肌内注射50例580次,年龄15~57岁.长效青霉素注射时均选择臀大肌或臀中肌,遵守注射原则避开了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相似文献   

4.
臀部肌内注射部位选择和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葵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1-862
臀部肌内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年来有关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报道时有发生.日本于70年代开始臀部肌内注射时采用臀中肌注射,其目的就是避免因注射造成的坐骨神经和其他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我国目前临床上臀部肌内注射以臀大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1].笔者曾在日本宫崎县立看护大学及宫崎县立医院研修,对臀大肌肌内注射安全性进行了思考,现借鉴日本国的经验,对我国臀部肌内注射的安全性和部位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患者 王XX,年龄26岁,女性。于1985年10月2日,因右下腹疼痛3天,来我院门诊求治。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因本人不同意手术,故采取保守治疗用青霉素80万n肌注1日3次。 当日下午青霉素皮试阴性,即注射80万n,以后连续注射8天无任何不适,未见皮疹。 于10月8日喂奶时(其小孩8+月),无  相似文献   

7.
肌肉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它能使药物迅速被机体吸收 ,对治疗各种疾病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注射局部疼痛并产生硬结 ,给患者带来痛苦 ,不利于药物吸收 ,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探讨注射的深浅度与硬结产生的关系 ,我们做了一些观察与测试 ,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1 1 肌肉注射部位常选择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外侧肌群。我们观察的病人注射区全部采用臀大肌外上限。1 2 特殊肥胖病人 ,癌症晚期极度消瘦的病人不在观察之内。1 3 注射手法均为二快一慢 (进针快 ,拔针快 ,推药慢 ) ,肌注后用棉签按压针眼 ,稍以按摩以促进…  相似文献   

8.
注射药物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鉴别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肌内注射常会出现晕针晕厥反应 ,但在注射青霉素时出现晕针晕厥反应 ,常会误诊为青霉素过敏休克。因此 ,如何鉴别注射晕厥和过敏性休克的反应非常重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已遇到多例注射晕厥患者 ,被误认为过敏性休克 ,经认真鉴别 ,判断为因注射引起的晕厥 ,而给一般处理 (未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好转。1 典型病例患者女 ,35岁 ,以发热、咳嗽、胸痛 3天为主诉入院 ,诊断 :支气管肺炎。给青霉素钠盐 80万u 肌注 ,每日 2次。患者平时常有失眠、头晕、心悸 ,曾有类似“癔病”发作史。在进行青霉素皮试前 ,护士较详细地向其介绍青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9.
土豆片外敷治疗注射部位硬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以来,作者对1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的注射部位硬结分别采用土豆片外敷和一般湿热敷的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4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注射部位硬结者。其中男性68例,女96例。年龄3个月~78岁,注射时间3 d~1月。注射部位均为臀部。常见注射药物有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链霉素、氯霉素、黄体酮等。将以上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2人,其硬结程度、注射药物及年龄性别均基本相当。治疗组采用土豆片外敷的方法,即将新鲜土豆洗净,切成薄片,面积应略大于硬结部…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例 1 :于某某 ,女 ,60岁 ,因患肺炎给予 0 .9%NaCl(氯化钠 ) 2 5 0ml 青霉素 80 0万n 静脉点滴 ,每天 1次 ,青霉素皮试阴性 ,第 1、2次输液后无不良反应 ,第 3天输液快结束时在输液上肢前臂下 2 /3部位 ,出现大小不等的荨麻疹 ,立即停止输液 ,给抗胺荨 2 5mg肌注 ,6小时后皮疹完全消失。患者自诉 1年前肌注青霉素时也曾于 3日后出现同样皮疹。例 2 :杨某某 ,女 ,68岁 ,因患支气管扩张在青、链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肌注青、链霉素 3天后 ,腰及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多个暗红色斑块 ,立即停药给苯海拉明 2 5mg肌注、扑尔敏 4m…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青霉素溶媒是为了减轻肌注青霉素时的疼痛 ,将 2 %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虽能减轻疼痛 ,但副作用大 ,(1)能使局部组织持久性麻木 ;(2 )可引起头痛、头晕、肢软、乏力、恶心等 ;(3)有溶血作用 ;(4 )局部硬结率可达 80 % ;(5 )降低药效率达 2 0 %。为减轻患者痛苦 ,避免副作用 ,我们用 0 2 5 %利多卡因代替 2 %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行肌注 ,注射 15 0 0例次 ,约 6 0 0例次局部形成硬结 ,硬结率约占 40 %。经分析为利多卡因浓度过高所致。将 0 2 5 %利多卡因改用 0 1% ,注射 840例次 ,约33例局部稍有硬结。为使硬结率降到最低限度 ,将 0 1%…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于1987年8月6日因脑出血收入院.于9月6日开始给予青霉素80万 U 肌注,每日2次。9月14日,该患者右侧臀部肌注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症状(面积约为12×10 cm)。当时认为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臀部肌内注射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3例,按双侧臀部轮流肌内注射的原则,左侧选择臀大肌(臀大肌组)进行注射;右侧选择臀中肌(臀中肌组)进行注射。72h后比较不同注射部位皮肤肿胀情况。结果臀大肌组肿胀62例,明显肿胀21例;臀中肌组肿胀79例,明显肿胀4例。结论采用臀中肌进行肌内注射,药物吸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康桂芹 《护理与康复》2014,13(6):569-570
目的观察50例恶病质合并重度癌痛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吗啡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入院第1周采取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吗啡,第2周采取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观察注射时患者局部疼痛、硬结、出血、渗液等情况。结果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时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硬结、出血及渗液的发生率较三角肌下缘注射降低。结论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局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有关青霉素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但以过敏性休克为多见。现将青霉素少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如下。1神经毒性反应1.1嗜睡范永安[1]报道1例30岁女患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青霉素钠盐(80万U,bid,肌注),第1天注射后,自述周身乏力、嗜睡;第2天注射后上述症状较前一天加重,且从上午9点一直睡到下午3点钟。立即停用青霉素,改为口服其它抗生素治疗,原口服药物仍继续服用,第3天上述症状即完全消失。1.2反复呕吐周庆琳[2]报道1例46岁女患,用青霉素钢480万U/d,静脉滴注,不久,即感明显恶心,随即呕吐。停用青霉素后,即未再呕吐,再…  相似文献   

16.
病例介绍 患者、女、43岁,诊断为左乳癌,伴左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入院时询问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于88年11月22日行术前准奋,青霉素皮试为阴性.23日上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乳腺单纯切除术及左腋下淋巴结清扫术,于12时回病房,下午二时给以注射青霉素钠盐80万~u,以后每日肌注二次。术后患者情况良好,术后第五天(11月28日),早8时15分,护士给患者肌注青霉素80万~u,刚注射毕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呼吸  相似文献   

17.
上臂背侧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胰岛素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瑞洁 《天津护理》2010,18(2):102-102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选择上臂背侧与上臂三角肌下缘两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部位的注射痛及患者的空腹血糖。结果:选择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下缘。结论:采用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可减轻患者注射痛,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肌肉注射的部位多采用臀大肌及上臂三角肌,并已形成常规,由于婴幼儿臀部较小,肌肉发育不良,在这个部位注射,易损伤坐骨神经及造成感染。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很小,所以只能容纳很小量的药液,且注射慢而疼。为了扩大肌肉注射的应用范围,减轻病儿的痛苦和减少医源性损伤及感染,针对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我科采用了股外侧肌肌肉注射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987例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2岁,本院内科主治医师。1988年4月因感冒喉痛在门诊分别肌注青霉素80万 U(皮试阴性)和板兰根2ml,每日2次。开始两天无任何不良现象,第3天8∶30AM 肌注板兰根2ml,约2min 后感到手心发痒。随即遍及全身,搔痒不止,继而出现大小不  相似文献   

20.
对股外侧肌内注射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上肌内注射的部位多选用臀大肌。但长期肌注或较为消瘦者,臀部常可形成多个硬结,甚至呈硬板状。在基础护理教材以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对肌内注射部位的选择均提到股外侧肌,然而,临床上却很少采用此部位注射。对此,我们对104例次股外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