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对3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体位、手法及针灸治疗,总有效率达92%。提示早期针灸及体位治疗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毕能  付谦  李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82-4682
目的 观察和总结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以及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脑卒中后合并有肩—手综合征96例患者进行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结果 无效14例,有效34例,显效48例.结论 只要早期发现,及时进行电针结合康复的治疗,均可改善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挛缩,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439例中符合肩手综合征条件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肩手综合征最早出现在脑卒中后4d,最迟出现在脑卒中后73d,85例(73.9%)出现在脑卒中后1~4周。肩手综合征出现时间早晚与脑卒中后急性期肢体瘫痪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病程脑分期临床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05)。94例偏瘫患者中有31例同时出现髋足综合征。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有效康复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脑梗死后的致残率。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并不局限于肩手部位,也可累及髋足部位。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115例:相关因素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439例中符合肩手综合征条件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肩手综合征最早出现在脑卒中后4d,最迟出现在脑卒中后73d,85例(73.9%)出现在脑卒中后1—4周。肩手综合征出现时间早晚与脑卒中后急性期肢体瘫痪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gt;0.05)。不同病程脑分期临床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94例偏瘫患者中有31例同时出现髋足综合征。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有效康复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脑梗死后的致残率。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并不局限于肩手部位,也可累及髋足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160例脑卒中后进行康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对研究组及其治疗师进行详细指导,在脑卒中后头4个月由患者和治疗师协作完成受限的被动训练,对照组没进行这种训练。让同一名医生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肩-手综合征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是19%(15/80),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是32%(24/8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脑卒中患者限制性的被动运动可以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春英  吕媛  刘淼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74-537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指导对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早期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及患肢小关节到大关节的被动运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Bobarth握手训练、避免患肢输液、患手冷热水交替浸泡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指导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脉冲激光结合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同时加用脉冲激光及间歇性气压治疗20 d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运动能力及作业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脉冲激光结合间歇性气压治疗作用直接、见效快、效果好,明显提高了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对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丧失的意义,对37例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其中包括: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水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可引起手部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运动训练并水浴有减轻脑卒中后患者手部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为基本方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芬必得300mg,口服,2次/d;维生素B120mg/次,3次/d。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为基本方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和手肿等症状,并且能够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采用中药外洗、针灸合并康复训练治疗38例早期肩手综合征患,37例均治愈或好转,患的手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仅1例无效,说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在我院2005—01/2006—05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采取一系列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文献,力求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及中国医学期刊网1980-01/2004-01与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检索词“stroke,painfulshoulder”,“s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stroke,shouldersubluxation”,“脑卒中,肩痛”,“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或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均纳入。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18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451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进行了论述。主要阐述了这3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方法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结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为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肩部问题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脑卒中后常见的肩部问题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肩痛。(1)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包括: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刺激肩关节周围固定肌的活动及张力;在不损伤关节及萁 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2)肩-手综合征治疗主要是减轻水肿和疼痛,改善手、腕关节的活动度。(3)肩痛的治疗包括改善肩胛骨活动度,体位摆放,增加被动活动度及指导患采用正确的肩关节运动来逐步改善患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笔者对我科2007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合并肩一手综合征100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文献,力求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及中国医学期刊网1980—01/2004—01与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检索词“stroke.painful shoulder”,“stroke,shoulder-hand syndrome”。“stroke,shoulder subluxation”。“脑卒中,肩痛”。“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或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均纳入。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18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 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451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进行了论述。主要阐述了这3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方法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 结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为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息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肩-手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如果不及时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任何对手或手指的压力或牵张,都会引起肩手剧烈疼痛,迫使该肢体处于病态姿势,最后变成固定畸形,关节活动永久性丧失。采用单纯运动疗法并用冰、药浴对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肢体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