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溶质转运家族35E1(SLC35E1)和SLC35E2B蛋白在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4—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确诊为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皮损组织,其中多菌型麻风患者1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9例,皮肤结核7例,硬红斑5例,同时收集10例健康人石蜡包埋皮损组织作为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2.
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在16例Bowen病、35例皮肤鳞癌和25例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p27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皮肤,在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细胞周期蛋白E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皮肤,在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在Bowen病和皮肤鳞癌中,p27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7异常低表达和细胞周期蛋白E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owen病和皮肤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PV)E7基因是目前公认的癌基因之一,其作用机制包括参与免疫逃逸、降低基因稳定性、DNA损伤、抑制凋亡和干扰细胞周期等,其中干扰细胞周期是E7重要的致细胞增殖机制。E7可以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家族和袋状蛋白(E2F)家族、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周期的失控,导致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甚至恶变。  相似文献   

4.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6、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0%、0%;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3%、68.4%、85.3%。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均有HPV16-E7蛋白表达,但同时发现低危型HPV感染中也表达HPV16-E7蛋白,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18型E7全长基因(HPV18 E7)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作为特异性抗原在宫颈癌血清抗体检测中的意义,为HPV感染与肿瘤相关的血清学诊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法扩增HPV18 E7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PV18 E7,转化表达HPV18 E7融合蛋白后经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再以该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宫颈癌、尖锐湿疣及健康对照三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HPV18 E7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00%;宫颈癌、尖锐湿疣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均值分别为0.604±0.328,0.287±0.202和0.342±0.22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2.771,P<0.01);宫颈癌组与尖锐湿疣组及健康对照组的HPV18E7均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而尖锐湿疣组与健康对照组抗体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8 E7融合蛋白具较强的抗原性,对宫颈癌诊断试剂的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细胞周期素E、p21、转录因子E2F-1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素E(cyclinE)、p2 1(WAF1/CIP1)、核转录因子E2F 1在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 6/ 11相关CA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 8例HPV 6/ 11阳性CA患者皮损和 13例正常人皮肤中cyclinE、p2 1、E2F 1与分布。 结果 ①CA皮损中cyclinE、p2 1、E2F 1的表达均较正常皮肤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表皮棘层和颗粒层。②CA皮损中cyclinE与p2 1的表达间存在正相关性 ,cyclinE与E2F 1、p2 1与E2F 1间无相关性。 结论 HPV 6/ 11CA可能通过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相互协调与制约 ,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蛋白E及其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鲍温样丘疹病及外生殖器表皮原位癌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通用型引物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1例外生殖器部位上述病变进行HPVDNA的检测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的表达。结果:40例鲍温样丘疹病、5例生殖器鲍温病及6例Queyrat增殖性红斑HP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0%、100.0%和33.3%,HPV16为主要型别;高危型HPV相关的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且HPV阳性组明显高于HPV阴性组,而p27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上皮,且HPV阳性组明显低于HPV阴性组。上述疾病中细胞周期蛋白E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PV16感染与鲍温样丘疹病及外生殖器表皮原位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表达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引起感染上皮的增生及恶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E(gE)原核表达系统的纯化方法,并鉴定目的蛋白。方法:将VZVgE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VZVgE;用IPTG(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蛋白回收试剂盒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纯化产物的抗原性。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所得到的重组质粒即为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载体pGEX-VZVgE;在IPTG诱导下pGEX-VZVgE表达分子质量为98ku的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切后,得到分子质量约为72ku的VZVgE,并用免疫印迹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构建的VZVgE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能表达重组蛋白,并建立了一套纯化VZVgE的方法;从而为VZVgE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癌)的表达,了解其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TT及BT型麻风33例,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有28例可在肉芽肿内见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神经,包括神经纤维肿胀、变形和断裂成碎片,阳性率为85%;在作对照的4例结节病和2例皮肤结核中,S—100蛋白阳性的神经均位于肉芽肿外,且结构完整。因此作者认为S—100蛋白染色对诊断PB型麻风,特别是在HE和抗酸染色阴性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n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CSC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MMP-9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和43例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43例CSCC中有30例(69.7%)表达减弱或表达缺失,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9例(61.3%)表达减弱或缺失,1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1例(91.7%)表达减弱或缺失。MMP-9在43例CSCC中有34例(79.1%)有阳性表达,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23例(74.2%)有阳性表达,1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11例(91.7%)有阳性表达。MMP-9的表达升高和E—cadherin的表达缺失呈显著负相关r=-0.315,P=0.04)。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和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CSCC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房外Paget病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侵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28例原发性原位乳房外Paget病(A组)和17例原发性侵袭性乳房外Paget病(B组)标本中的E钙黏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原位乳房外Paget病标本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较周边正常皮肤标本中表达下调,其中28例原发性原位乳房外Paget病标本中,E钙黏蛋白阴性表达的占28.6%(8/28),低表达的占46.4%(13/28),高表达的占25.0%(7/28),17例原发性侵袭性乳房外Paget病标本表达分别为17.6%(3/17),58.8%(10/17),23.6%(4/17),9例肿瘤边缘正常皮肤和2例正常阴囊皮肤中E钙黏蛋白全部高表达,正常皮肤组与两组乳房外Paget病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乳房外Paget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钙黏蛋白表达的下调与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发病有关,但可能与侵袭过程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肿瘤科30对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Met含量。分析c-Met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表明,30例肿瘤科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c-Met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et主要在细胞膜中表达,30例宫颈癌组织中有19例呈阳性表达;c-Met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1 vs 3,P=0.004)、临床分期(ⅠvsⅢ,P=0.024)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宫颈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越高,c-Met的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scin-1与E-cadher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fascin-1、E-cadherin单克隆抗体检测2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fascin-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fascin-1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P53表达、Ki-67表达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fascin-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fascin-1表达上调与E-cadherin表达缺失可能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7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组织和2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生存素的mRNA表达。结果生存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mRNA表达,而在61.7%的乳腺癌组织中(29/47)mRNA表达阳性。生存素基因mRNA表达率在病理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乳腺癌中分别为36.4%、65%和75%,表现出随分级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48)。在浸润型的乳腺癌中,生存素基因的mRNA表达率为71.4%,显著高于非浸润型者(33.3%,P=0.019)。生存素基因的mRNA表达率与年龄无关(P=0.563)。结论生存素的异常表达引起细胞凋亡抑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生存素的异常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P-钙黏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组织中E-钙黏素、P-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钙黏素在正常表皮组织仅表达于基底细胞层;在银屑病皮损中广泛表达于表皮全层,表达强度较正常表皮组织也明显增加(P<0.001);②E-钙黏素在银屑病皮损及正常表皮组织中均是表皮全层表达;表达强度也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P-钙黏素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E-cadherin(E-ca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SLE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组皮肤标本中E-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cad表达与SLE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cad在组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皮疹、口腔溃疡、光敏感和浆膜炎明显相关(P均<0.05),而与发热、关节炎、肾损害、肝损害等无关(P均>0.05)。结论上皮受侵犯的SLE患者E-cad表达明显增强,异常高表达的E-cad可能参与了SLE患者皮肤炎症和皮肤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12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A125与HE4水平的差异,用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CA125与HE4水平的差异,并通过绘制患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血清CA125、HE4单独或联合检测对EC的诊断价值,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C患者血清CA125与HE4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HE4的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患者中,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伴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出现肿瘤细胞者中血清CA125与HE4的水平显著高于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或无浸润、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未出现肿瘤细胞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绝经、肿瘤分化程度为G3、肿瘤细胞出现脉管浸润患者中血清HE4的水平显著高于年龄<60岁、未绝经、肿瘤分化程度为G1~G2、肿瘤细胞未出现脉管浸润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25、HE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E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86、0.90,其中血清HE单独检测或与CA125联合检测诊断EC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较CA125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升高,且血清CA125联合HE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与HE4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6,P<0.01)。结论血清HE4在EC患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状况密切相关,并且血清HE4单独检测对EC的诊断价值较CA125检测明显升高,且二者联合检测在鉴别EC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钙黏素(E-cadherin),P-钙黏素(P-cadh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及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E-cadherin,P-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cadherin蛋白在正常人皮肤组织表皮全层表达,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达在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及基底层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cadherin主要表达于基底层,而在银屑病皮损中则强烈表达于表皮全层。结论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和P-cadherin表达的上调,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AP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30例瘢痕疙瘩组织(病例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FAP的表达强度,并比较两组间及瘢痕疙瘩不同临床分级之间FAP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瘢痕疙瘩组织中FAP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表达,阳性率为73.33%;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FAP表达,两组间FAP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6.19,P=0.001);瘢痕疙瘩临床分级中,轻度与重度之间及中度与重度之间比较,FAP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6)。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FA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瘢痕疙瘩临床分级越严重,FAP表达阳性率越高;FAP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针对FAP的干预可能有助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