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石症属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大法。临症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通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用治痰热互结于心下,心下按之则痛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二例心下痞满之证,获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案一:刘××,男,49岁,1986年1月21日初诊。一月来胃脘痞满闷胀,嗳气后痞满稍舒,其嗳气响亮,进食、饮水后嗳气尤甚,嗳气甚时呕吐粘涎。纳食减少,大便粘滞而排便不畅,胸闷善太息,心下按之濡,其间有一明显压痛点,然不按则不痛。患者素有饮茶癖。舌稍红,苔薄黄而干,脉右弦滑,左稍弦。曾服理气和胃及半夏泻心汤类未效。此乃痰热互  相似文献   

3.
肺阳虚治验     
苗××,女,37岁,1983年11月7日诊。咳嗽五年余,冬季尤甚,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现咳嗽痰稀日量多,早晚较重,食纳明显减少,腹部胀满不适,便溏日行二三次,伴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苔白滑微腻,脉缓无力。证属:脾肺阳气不足,运化失常,宣发无力。治宜:补脾温肺运湿祛痰,投以党参10克  相似文献   

4.
<正> 一、消食药 1、消食药适用于哪些证候?常与哪类药物配伍?为什么? 答:消食药的主要功效是增强消化功能,导行积滞,故适用于饮食不节,伤及脾胃,食滞不化停于胃脘所致之脘腹胀满,嗳腐食臭,嗳气吞酸,厌食呕恶,大便失常(大便或泄泻臭如败卵或便闭不通)等症。  相似文献   

5.
咳嗽从胃论治的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月 《北京中医》2006,25(2):107-108
咳嗽从胃论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咳论篇》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虽为肺之本病,然究其源,非肺一脏之因。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影响到肺之宣肃功能均可作咳。临床上咳嗽多从肺论治,本文重点讨论从胃论治因食滞痰阻、胃寒遏阳及胃气不足所致之咳嗽。1病案举例1.1食积胃脘致咳嗽证患者,男,25岁。主诉:咳嗽痰多、胸闷3个月,加重1周。曾因咳嗽、痰色白稀薄,伴低热,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咳嗽痰多,痰粘色白,胸脘胀闷,食后加重,嗳腐吞酸,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平素喜食肥甘厚…  相似文献   

6.
徐某 ,男性 ,4 7岁 ,1 997年 3月 6日初诊。患者咳嗽痰多 ,胸脘满闷 1 0个月 ,近 1周加重。曾因咳嗽阵作 ,咳痰色白稀薄 ,伴低热 ,经检查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而予对症抗炎治疗 ,效果不显 ,后改用中药止嗽散、杏苏散等治疗月余而症状不减 ,现咳嗽痰多 ,痰白而粘 ,胸脘作闷 ,食后加重。嗳腐吞酸 ,甚则呕吐痰浊宿食 ,舌质淡红 ,苔白厚腻 ,脉弦滑。平素喜食肥甘之品。检查胸透 :心肺膈未见异常改变。胃镜提示慢性胃炎、胃下垂 3 .0 cm。诊断为咳嗽 (食滞痰阻型 )。治疗 :消积导滞 ,化痰止咳。方以保和汤加减 :山楂 2 0 g、神曲 1 5g、麦芽 1 5g…  相似文献   

7.
一、全身皮肤味甜治验孙××,女,56岁,农民,1985年3月1日就诊。患者于半月前因生气而发生胸胁胀满、嗳气不畅等症,尔后又逐渐出现全身皮肤味甜如蜜,因疑自已味觉失常,复让子女试舔,皆觉甜如蜂蜜。化验血糖120mg/ml,尿糖阴性。现症:全身皮肤味甜如蜜,胸胁胀满,嗳气不畅,肢困乏力,纳差便溏,舌谈苔薄白,脉沉弦。脉证合参,证属肝郁脾虚,运化失常。拟疏肝解郁健脾之方:柴胡  相似文献   

8.
先父唐甲三,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今选咳嗽、吐血验案两则,供同道参考。咳嗽:陈××,男,年40余。因贩运柴薪,无处寝歇,常在舱外栖身,日晒夜露,酿成咳嗽之疾,痰白气促食少,夜不能寐,,大肉瘦削,形容顿变,亲友以为绝证,劝其不必  相似文献   

9.
论痰湿犯肺咳嗽依冬瓜皮、芡实、桃仁、葛根合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咳嗽。痰湿阻滞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隔胀闷。痰浊上泛,故恶心、呕吐。选冬瓜皮、芡实、桃仁、葛根清热利水却痰。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上啧于肺,而未化热,故咳嗽多痰,白色。组方:冬瓜皮、芡实、桃仁、葛根合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以病邪在半表半里,非发汗、清热、泻下等法所能解决,只宜"随其所而调之"的和法治疗。冬瓜皮、芡实、桃仁、葛根、冬瓜皮:合用功能清肺化痰,利湿排浓,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等症,有利小便,排出水湿以消除肿胀之功,作为主药,其性寒滑利,能上清肺之蕴热,下导肠之积垢。  相似文献   

10.
小儿咳嗽为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临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幼幼集成》云:“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之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多矣。”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多伴有表证。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两种。风寒咳嗽证现咳嗽频数而重急,无痰或有痰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痒声重,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闭肺,肺之失宣。治宜疏散风寒,宜肺止咳。风热咳嗽证现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黄涕,咽喉红肿,或发热汗出,或咽干口渴,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为风热犯肺,肺失清宣。治宜散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方法:常用列缺、合谷、肺俞、尺泽等穴。风寒咳嗽加手三阳经循经飞针点刺;  相似文献   

11.
胃肠病常见脘腹痛胀、纳呆、嗳气、呕恶、吞酸、肠鸣、大便溏薄、或便血、舌苔厚腻等症。其病与肝、脾、胃、肠有关。盖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若忧思忿怒,木横克土;或饮食不节,伐害脾胃,则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本病生焉。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论胃痛时也指出:“未有不由诸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是清阳不升,浊郁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病矣。”可见湿浊、气郁而致升降失常,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叶天士云:“肝用宜泄,胃腑宜通”,可谓言简意赅,一语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肥胖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贪于取”“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胖之人多痰浊,痰为津液代谢失常停滞体内所成,系因肺脾肾三焦之功能失调,尤以脾肾为重;痰郁为邪,阻滞经络,损害脏腑,随致因实致虚,因虚致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而百病丛生,难达天年。故治肥胖当遵以下四原则:抑制贪取,以去其源;疏通经络,使积痰可运;促进气化,消除积痰;培补真元,使正气存内。笔者据此原则在气功  相似文献   

13.
黄国健 《山西中医》1989,5(2):15-17
本文就傅青主先生《大小诸证方论》中三焦治痰法与同道共赏。三焦治痰,先生虽未明确提出,但其在初病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的分类中已经指出:初病之痰在上焦;已病之痰在中焦;久病之痰在下焦。姑且称为三焦治痰法。上焦治痰法,先生认为初病之痰多在上焦,即“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新生有痰之病,为伤风咳嗽所致。若伤风咳嗽已病愈而仍有痰者,即可认为是初病之痰。初病之痰在上焦,先生立方为:  相似文献   

14.
半夏厚朴汤为仲景治梅核气之良方,现广泛应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胃食管反流病、吞咽障碍等多种疾病。情志病与“肝”密切相关,情志致病易致肝气郁结,而半夏厚朴汤所涉病机为气郁痰凝,故用其治疗情志病常得灵效。本文例举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失调所致失眠、抑郁、惊恐障碍验案三则,其主症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肝郁疏泄失常,津液积聚生痰,痰气搏结,故而出现肋胀、太息、胃胀、呃逆、嗳气、苔腻等气郁痰凝之共同表现,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解郁下气之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气行痰化,切中病机,故诸症得消。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情志病时,需注意辨其肝郁痰气交阻之征象,并根据兼见证候随之加减,方能使其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5.
张绍莲 《陕西中医》1994,15(5):218-218
<正> 瘰疠,又称“痰核”,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笔者随导师张介安临证,窥见导师诊治瘰疠别有法术。他从“痰浊为患”的病理出发,论治从脾胃着手,疗效颇著,兹撷要整理如下。 1 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1.1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乃本病之因,痰浊的形成与脾的关系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行,湿聚成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小儿由于脾常不足,决定其健运功能相对虚弱,使痰浊内生可能性增大。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饮食所伤。乳食停滞,积而蕴酿成痰,痰阻气机。痰气博结,同时痰湿内蕴日久,又可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遂成本病。诚如》医补  相似文献   

16.
郁证范围较广。如戴氏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心法》)。六郁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乃朱丹溪所创。张景岳则有“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府,一有  相似文献   

17.
久咳顽咳治验5 例 三诊:咳嗽减轻,夜间仍有零星咳嗽,咳则胸 病例1 痛,食纳大增,恶心呕吐消失,乏力减轻,已可外 霍某,男71 岁。干咳无痰9 月。 出散步。6 月1 日查血象示:WBC 3.9×10 /L,RBC 9 初诊:2003 年5 月12 日 10.3 g/L,首方去半夏,加百合20 g,防风10 g,紫 患者于9 月前,出现咳嗽,血痰3 次,经抗菌 菀10 g,麦冬10 g,7 剂。等治疗半月效不佳。遂…  相似文献   

18.
弋巧玲 《中医研究》2012,25(9):44-45
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诊断要点、证候学研究方面缺乏规范及标准.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咳""内伤咳嗽"范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论述了因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致咳嗽的规律.历来医家多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之说而从肺脾肾论治;但临床实际发现,从肝论治咳嗽,亦可取得不错疗效.本文深入探讨从肝论治咳嗽之机制,有其现实必要性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喘息的范畴。其病本于肺、脾、肾三脏受损。肺虚则肃降失常,气逆于上而为咳;脾虚则转输无权,水不化津而上泛为痰,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虚则蒸化无能,真气不能摄纳而为肾喘。因此,咳嗽、咳痰、喘息构成了本病的主要症状。慢性气管炎虽时有标实,但其本仍虚,其病虽始于肺或脾,而终必及肾。我们据此自拟并配制了扶正固本丸,  相似文献   

20.
例一,周××,女,41岁。1983年9月27日初诊。病已两年,胃痛频发,嗳气吞酸。曾在县医院作钡餐和胃镜检查,提示为肥厚性胃炎。近两月来,胃痛较剧,发无定时。刻诊:(?)胃痛拒按,脘闷噫气,纳谷不馨,口干苦而不欲饮,大便间日一次,少而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实。此痰热结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影响肝之疏泄。治宜清热涤痰,理气止痛。小陷胸汤加味:黄连3克、制半夏10克、瓜蒌仁1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