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男,21岁。1982年6月26日诊。诉贫血一年,经治疗效果不显,日渐加重,伴间断性齿衄,头晕,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心悸气短,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无力。血常规检查:Hb 4g/L,RBC20×10~(12)/L,WBC4.3×10~9/L,N0.58,L0.42,血小板6.1×10~(12)/L。经某市医院诊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79年以来,我科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疗效尚为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其中住院患者19例,门诊29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7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6个月;鼻衄为主者15例,齿衄者15例,肌衄为主者8例,月经淋漓不断者9例;血象检查:血小板均在60×10~9/L以下,其中12×10~9/L者4例,35×10~9/L者8例,40×10~9/L者11例;血红蛋白19例在90g/L  相似文献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某,女,63岁,1989年3月8日诊. 1年前经骨穿检查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刻诊:皮下紫斑,尤以四肢皮肤为甚,面颊部及唇、耳、鼻尖、手足等处皮肤呈红紫色,伴有鼻衄,齿衄,下肢麻木刺痛,心烦易怒,头痛眩晕,便秘尿黄,口苦失眠,脉弦数有力,舌红紫,苔黄厚腻.查:红细胞7.6×10~(12)/L,血红蛋白190g/L,白细胞13.4×10~9/L,血小板360×10~9/L.辨证属热毒内伏营血、阴络损伤、血瘀阻滞、血热妄行.治以清  相似文献   

4.
一、五苓散加味治肝硬化腹水 李××,男,78岁.患慢性肝炎七年,近三月来脘腹胀满,纳呆肠鸣便溏,神疲乏力,下肢发凉,面色萎黄,舌淡脉沉细.腹大而软,脐部腹围92cm.B超:肝左叶厚约5cm,右叶厚约10.5cm,周边毛糙不光滑,内回声增强致密,管状结构显示不清,门静脉约1.1cm.肝功能:血总蛋白58g/L,白蛋白27g/L,球蛋白31g/L.血检:血色素98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78×10~9/L.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膨胀.治拟健脾利水,温化肾气.处方:炒白术25克,茯苓30克,猪苓25克,泽泻25克,肉桂10克,乌附片10克,砂仁10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5.
冯××,女,30岁。1992年3月诊。患慢性贫血病五年余,平时间断性服用B族维生素、叶酸、铁剂等。一周前因外感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而入院。入院时查体温39.8℃,面部及眼睑膜苍白,躯干及四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不大。化验:周围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1.65×10~(12)/L,白细胞4.6×10~9/L,分叶0.61,淋巴0.39,血小板35×10~9/L,网织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15岁者15例,15~18岁者10例,19岁以上者10例。病程:1~2天者28例,3天以上者7例。主要临床症状:高热,咽喉肿痛,口渴,四肢酸楚,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细数。检查:体温:37℃~38.5℃者10例,38.6℃~39.5℃者10例,40℃以上者15例。扁桃腺Ⅰ°肿大充血者20例,Ⅱ°肿大充血者10例,Ⅲ°充血肿大者5例。扁桃腺隐窝有脓性分泌物者25例。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18×10~9/L者19例,15×10~9/L者10例,12×10~9/L者6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芦根、板兰根、山豆根、生地,连翘各10克,黄芩,栀子各8克,玄参  相似文献   

7.
余××,女,27岁,已婚,1982年3月14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9月妊娠50天,因旅途跌扑致早期流产。现孕第二胎,妊娠54天。证见发热,口渴,右侧上下牙龈肿痛,张口困难,齿鼻衄血。两天后继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伴腰酸、少腹坠痛,头晕目眩,心烦口苦,溲黄灼热而入院。检查:体温38.9℃,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数。化验:尿妊娠免疫试验阳性,血象:白血球1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此乃肝胃火炽,血热下扰冲任,损伤胎元,引起胎动不安。治宜清热凉血,养阴安胎。处方:生石膏45克(先煎),炒栀子9克,黄芩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生熟地各15克,山药12克,白芍9克,续断12克,杜仲  相似文献   

8.
笔者十年来以益气养阴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 4 7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6个月 ;伴有鼻衄、齿衄 7例 ;血小板在 ( 30~ 50 )× 10 9/ L7例 ,( 60~80 )× 10 9/ L5例 ,( 80~ 10 0 )× 10 9/ L8例 ;门诊治疗 13例 ,住院治疗 7例。1.2 治疗方法 :全部门诊患者只服用中药 ,住院患者注射能量合剂 ,口服维生素 ,有发热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以益气养阴法组方。组方 :黄芪 30 g,党参 30 g,鳖甲 30 g,生地 30 g,阿胶 (烊化 …  相似文献   

9.
宋×,女,25岁。1989年2月10日初诊。 5天前在某医院行输卵管通水术,尔后出现腹痛,曾用多种抗菌素、解痉镇痛药治疗,虽症状暂缓,但停药如故。脐左侧腹痛且胀,呈阵发性发作,有时呕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紧。实验室检查:Hb100克/升,WBC4.8×10~9/L,N72%,L28%。证属寒痛夹滞,予天台乌药散。药用:乌药15克,木香10克,小茴10克,良姜12克,青皮10克,槟榔10克,川楝子12克。服药2剂,痛大减,脉亦缓和。效不更方,又进2剂,病愈。随访3月,其病未发。按:输卵管痉挛是输卵管通水术后的并发症。寒冷季节水温较低,若再逢阳虚体质、神经紧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似于祖国医学肌衄一类疾病,属“血证”范畴。朱瑞群老师近几年来采用以健脾益气为主的方法,随证加减变化,共治45例病儿,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45例中,年龄最小者35天,最大者10岁。初诊时首次发病者14例,反复发病者31例,病程最长者22个月。单纯肌衄者28例,伴鼻衄者14例,伴便血者3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小于40×10~9/L者19例,40~60×10~9/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从气火脾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9月至1986年11月,对确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依据气火胜衰、脾肾失调辨证,治用益气补肾泻火方药,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0~63岁;病程2个月~27年;治前9例曾用大剂量强的松,3例并用长春新碱,均无效。20例中19例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及月经过多。所有病例均无肝脾肿大。20例检查血红蛋白106~157克/L,红细胞3.54~4.98×10~(12)/L;白细胞4.1~8.0×10~9/L;血小板20×10~9/L~60×10~9/L,部分病例出凝血时  相似文献   

12.
<正> 朱某,男,26岁。症见: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头晕心悸,腰膝酸软无力,便溏,遗精,齿衄,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查血红蛋白40g/L,网织红0.002,血小板50×10~9/L。经作骨髓穿刺,诊为再障。证属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益气壮肾,佐以健脾之品。药用:党参30g,黄芪50g,熟地2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20g,构杞15g,附子10g,仙鹤草30g,淫羊藿30g,补骨脂15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麦冬15g,阿胶、鹿角胶各15g(烊化)。随证加减,服用4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到110g/L,网织红0.015,血小板150×10~9/L。后连服7个月,能正常工作。随访8年未复发。 按:再生障碍性贫血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 脾气不足致血虚韩某,女,17岁,因头晕、乏力、纳呆6月余,皮下出血月余,于1983年3月15日就诊。既往患胃病3年多,1983年元月后,自觉头晕、乏力、纳食减少,时时心烦,夜寐不浓,2月份发现四肢紫斑时起时消。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散在出血斑,心率84次/分,律整,肺(一),腹软,肝脾(一)。查血: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3.1×10~9/L,中性55%,淋巴43%,单核2%, 血小板4.8×10~9/L。骨髓结论:大致正常骨髓象。临床诊断:血虚、肌衄。治以补益心脾,补气养血,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9g,陈皮9g,黄芪15g,当归12g,升麻3g,茯苓12g,炒枣仁15g,大枣15枚,甘草6g。水煎服,日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88例,其中老年阑尾脓肿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5.8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5天。入院时体温:37℃以下7例,37℃~38℃18例,38℃以上17例。最高体温为39℃。白细胞计数:10×10~9/L以下12例,10×10~9/L~15×10~9/L13例,15×10~9/L以上17例,最高一例为24×10~9/L。右下腹包块在6cm以内24例,6  相似文献   

15.
<正> 王某,男,7岁。1999年11月20日初诊。口唇干裂半年余,近2个月加重,有时略痒,经常舔唇,口干不欲饮,食纳如故,小便频数,每日10余次,大便正常。刻诊:面色稍黄,口唇干裂,有褐色薄痂,舌质淡红,少苔,脉缓无力。患儿平素有贪食冷饮习惯,曾口服多种抗生素、维生素及中药,均无显效。查体:心肺正常,血常规:WBC8.2×10~9/L,RBC3.32×10~(12)/L,PC162×10~9/L,S0.68,L0.27,尿常规正常。诊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化验 ,血小板计数低于 10 0× 10 9/L ,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瘀斑、鼻衄或齿衄、月经过多或崩漏 ,或内脏出血的疾病 ,为临床常见病。笔者临床采用简便方治疗该病 ,收效满意。现将证治经验介绍如下 :1 血分实热迫血妄行是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对于病程较短 ,病情较急 ,出血量大 ,紫斑较多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临床以血热妄行证较为多见。症见 :发热、口渴 ,心烦急躁 ,皮肤红赤 ,皮下出现瘀点、瘀斑 ,或见鼻衄、齿衄 ,舌质偏红、苔薄黄 ,脉数等。治疗当清热凉血止血。简便经验方 :水牛角粉 (分 2次冲服 ) 2 0…  相似文献   

17.
<正> 候某,女,28岁,1987年1月13日初诊。行阑尾炎术后25天,突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住某医院治疗,经抗感染,胃肠减压等治疗7天,疗效不佳,邀余会诊。证见面色苍白,全身无力,恶心,腹胀痛以右下腹为剧。血白细胞10×10~9/L(10000/mm~3),血红蛋白70g/L(7g/dl),血红细胞3.2×10~(12)/L(320万/mm~3)。B超检查可见右下腹回盲部发现约8cm×6cm暗区回声增强,提示粘连梗阻。舌质淡,苔黄腻,脉沉弦。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证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可服用石韦大枣汤:石韦30克,大枣10枚。加减: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者,加用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鸡血藤30克;头晕目眩,自汗乏力者,加用黄芪、党参各15克,鸡血藤30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加制附子5克,菟丝子15克;咽干自汗,手  相似文献   

19.
<正> 40例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45岁;病史最短2年,最长16年;精液检查:精子数<20×10~9/L(20×10~6/ml)5例,精子成活率<0.5(50%)10例,两者均低于正常21例,无精子症4例。本组治疗均用自拟乌蓉补精汤加减。基本方:何首乌30克,肉苁蓉25克,菟丝子15克,蛇床子、熟地各10克,山药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2个月为  相似文献   

20.
徐轩 《广西中医药》1989,12(4):25-25
<正> 一、溃疡性咽炎宋某,女,47岁,1981年3月31日初诊。咽部溃烂疼痛,吞咽困难20天。伴发热、头昏、口干喜饮、不思纳谷、大便干结。曾用抗生素静脉点滴13天,身热虽退,但余症依然。左侧咽峡部溃烂面约有3.5×3cm 大小,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周围充血,舌苔黄腻,脉数,体温37.3℃,血白细胞总数12.0×10~9/L(12000/mm~3),中性78%。本例属中医的烂喉风证,乃火毒炽盛,热胜肉腐为患,治从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用: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6克,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