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bjective To examine whether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increases with APACHE II score, which is an index of severity-of-illnes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tients.
Methods Using the Japanese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database, 8,587 patients admitted to 34 participating ICUs between July
2000 and May 2002, aged 16 years or older, who had stayed in the ICU for 2 days or longer, had not transferred to another
ICU, and had not been infected within 2 days after ICU admission, were followed until ICU discharge, Day 14 after ICU admission,
or the develop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djusted odds ratios with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calcul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hich incorporated sex, age, operation, ventilat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d APACHE II score (0–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and 31+).
Results There were 683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 Adjusted odds ratio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APACHE II score. Women and elective ope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 odds ratios, while urgent operation, ventilator,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 odds ratios. Ag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clusions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increases with APACHE II score. APACHE II score may be a good predictor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Annals of epidemiology》2017,27(9):603-605
PurposeWe aimed to assess th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 with the risk of pneumonia.Methods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s measured by maximal oxygen uptake, was assessed using a respiratory gas exchange analyzer in 2244 middle-aged men in the Kuopio Ischemic Heart Disease cohort. We corrected for within-person variability in CRF levels using data from repeat measurements taken several years apart.ResultsDuring a median follow-up of 25.8 years, 369 men received a hospital diagnosis of pneumonia. The age-adjusted regression dilution ratio of CRF was 0.5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53–0.63).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was linearly associated with pneumonia risk. The hazard ratio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pneumonia per 1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in CRF in analysis adjusted for several risk factors for pneumonia was 0.77 (0.68–0.87). The association remained consistent on additional adjustment for total energy intake, socioeconomic stat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C-reactive protein 0.82 (0.72–0.94).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ed hazard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0.58 (0.41–0.80) and 0.67 (0.48–0.95)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ing the extreme quartiles of CRF levels.ConclusionsOur findings indicate a graded inverse and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 CRF and the future risk of pneumonia in a general mal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3月ICU收治的12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2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9%,日感染率为39.4‰,日感染率调整率为11.29‰;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67.39%;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76%、15.23%及12.46%.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监测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根据感染的特点研究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专职人员每日观察病情,查看侵入性操作,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评定;注重环节质量,将监测收集的资料研究分析。结果监测入住ICU>48 h的313例患者中,医院感染80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25.56%,患者日感染率36.87‰,平均病情严重程度4.38分,调整后日感染发病率为5.8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87.5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4例,占80.00%;病情危重E级的患者感染率高达38.95%;总器械使用率184.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发病率45.85‰;检出细菌91株,83株来源于下呼吸道,其中肺炎克雷伯21株,占23.0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50%;感染率从监测开始至第12个监测月呈下降趋势(2χ=3.96,P<0.05)。结论注重环节质量的前瞻性目标监测在ICU医院感染的控制上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更好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对医院2011年1-12月入住NICU>48 h的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由专职人员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1145例患儿中13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1.5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87%,侵入性操作以机械通气使用率较高,呼吸机使用总天数为1262 d,使用率为10.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0.71%;不同体重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97,P<0.01),出生体重≤1000 g,医院感染率为45.45%,>2500 g患儿医院感染率为6.69%.结论 出生体重低、胎龄小、使用呼吸机,是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重点关注;同时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也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分析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ICU医院感染特点。方法监测2009年2月-2010年1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发病率,监测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特点。结果 49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7例、感染率为17.47%,日感染率为18.39‰,经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5.24‰;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32.90‰、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7.3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32‰;共检出80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1.45%)。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主要为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信息,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NICU所有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新生儿1285例、8685个住院日,医院感染发病率4.36%,日感染率6.45%o;呼吸机使用率11.12%,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3.11‰;中央导管使用率8.22%,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发病率2.80%o;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下呼吸道为常见感染部位。结论应根据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加强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1CU的2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器械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并与国际数据加以对比.结果 NICU患者的例次感染率为21.76%,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60%,根据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30‰;呼吸机、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分别为15.12%、80.40%和33.81%,而相关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3.44‰、2.20‰和0.结论 NICU有其特有的危险因素,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远高于国外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庆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689-4690
目的研究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5例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ICU发生医院感染135例,医院感染率为23.5%,显著高于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的3.3%;≥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74.1%;医院感染部位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8.5%,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51例,占呼吸道感染的48.1%;基础疾病以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8.9%、35.6%、30.4%。结论 ICU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ICU管理,遵守无菌原则及手卫生规范,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败血症的病原学变化、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监测并确诊医院感染败血症54例,按病原分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25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16例,真菌感染组13例,对各组相关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病原菌分布构成比中革兰阳性球菌最高占46.30%,革兰阴性杆菌占29.63%,真菌占24.07%;低体重、早产儿、使用医疗技术操作和多种抗菌药物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等均能增加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性;临床表现同一般的感染症状,无特殊性。结论 NICU对存在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加强监测,尽早诊断医院感染败血症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8 h的全部住院患儿1480例,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对转出患儿随访48 h.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1%,其中主要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占44.23%,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占38.46%;呼吸机的利用率1.66%,呼吸机使用日的感染率为0.13‰.结论 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谱,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指南.方法 采用API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从送检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12株,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34株,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约在70%以上.结论 MRSA菌株已成为NICU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应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12月入住RICU>48h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RICU医院感染率为30.63%(14.51/千住院日),例次感染率为45.05%(21.33/千住院日);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占86.00%;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鲍氏不动杆菌,占37.50%;患者伴有肿瘤、联合使用抗菌药物>2种、有创机械通气>7d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ICU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院感染增加RICU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0日,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重点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医院感染病例均按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14.3%,感染例次率为18.8%,日感染率为19.8‰;最常见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道、血液感染,ICU医院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只有加强监测和控制,积极进行干预,才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更好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2-12月入住NICU>48 h的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218例患儿中21例(9.6%)发生医院感染,共计23例次,例次感染率10.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34.8%;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0周、使用呼吸机、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和经鼻口腔吸痰(P<0.05);医院感染率分别随出生体重、胎龄和Apgar 1 min分值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对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低、胎龄小的患儿应重点关注,并慎用侵入性操作,可减少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也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SICU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3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5.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2.0%和4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0.0%和56.4%;非发酵菌严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结论 SICU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成人和儿科ICU患者的前瞻性调查,对成人和儿童医院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科学有效控制ICU感染的策略,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病人安全.方法 通过填写《ICU病例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表》,对2010年全年入住各ICU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调查ICU患者2 513例,发生医院感染197例(248例次),感染率7.8%(例次感染率9.86%);其中儿科ICU 1 362例,医院感染68例(73例次),感染率5.O%(例次感染率5.36%);成人ICU 1 151例,医院感染129例(175例次),感染率11.2%(例次感染率15.20%).感染部位:成人及儿童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8.9%和73.9%;其次为血行感染,分别为24%和17.8%.成人和儿童各分离到290株和90株菌株,均以G-菌为主,分别占64.1%、77.8%;真菌感染分别占23.4%和14.4%.结论 成人ICU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儿科ICU,但感染的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都以G-菌为主,且以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真菌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因此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时评估导管的情况及对病人实行主动筛查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CU易发医院感染的类型和主要病原学特征,指导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法 监测2009年11月-2011年1月ICU医院感染患者,记录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等易感因素;且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其中67例送检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74.44%,共培养出病原菌188株,其中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分别占78.19%、5.85%、14.36%;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占96.60%,泌尿道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27.27%、36.36%、36.36%,而血液系统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48.15%、29.63%、22.22%,且它们对于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 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它们对于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加强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管理,是避免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革兰阴性菌在NSICU环境中的分布及其所致医院感染的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某医院NS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同时监测NSICU空气和病床单位的细菌学分布特征.结果 209例患者中有6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2%;其中4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检出革兰阴性菌占77.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5.9%和23.3%,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在病房环境中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发NSICU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下呼吸道是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其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NSICU环境是除肺炎克雷伯菌以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