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 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雪晶  肖烨  孙旻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87-118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模型评分、MESO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LD-Na、MESO指数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34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MESO指数均高于生存组(P〈0.05),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SO指数〉MELD-Na〉MELD(P〈0.05)。结论MELD、MELD-Na、MESO指数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SO指数对短期预后评估效率优于MELD-Na.能更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23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柳  范竹萍 《肝脏》2009,14(1):11-13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应用CTP、CrCTP、MELD和MELD—Na模型进行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并运用Z检验比较各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30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CTP、CrCTP、MELD和MELD—Na分值(分别为11.47±2.46、12,47±2.05、19.70±6.71、27.97±10.79)与生存组(分别为8.73±2.03、8.95±2.13、10.92±4.74、14.48±6.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P、CrCTP、MELD和MELD-Na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22、0.873、0.870。结论CTP、CrCTP、MELD和MELD-Na模型均可有效预测我国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分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方面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准确性;MELD-Na模型未显示比MELD更佳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郑盛  殷芳  严晓会  刘海  王玉波 《肝脏》2009,14(3):198-199,203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近期变化(AMELD)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值及Child—Pugh评分,1个月后再次行MELD评分,根据两次MELD值之差计算AMELD。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hild—Pugh、AMELD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AMELD(3.43±2.58)与生存组(0.33±0.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ELD、MELD、Child Pugh评分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Auc分别为0.845、0.787、0.712,A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初始MELD及Child—Pugh评分(P〈0.01)。结论AMELD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及Child—Pugh评分和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记录和随访结果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Chlid-Pugh、MELD及MELD-Na分值,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的准确性。结果 96例患者3个月内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组的Child-Pugh、MELD及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1);MELD-Na和MELD评分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均大于Child-Pugh(P0.001,P0.01),MELD-Na和MELD评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Child-Pugh分级,但与MELD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integratedMELD(iMELD)评分系统对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05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CTP、MELD、MELD—Na和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系统判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0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49例,死亡组MELD-Na评分[(19.42±9.32)分]与生存组[(8.79±4.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CTP、MELD以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AUC比较,iMELD评分(0.854)〉MELD—Na评分(0.844)〉MELD评分(0.839)〉CTP评分(0.762)。结论CTP、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且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CTP评分,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血清TGFα含量与肝功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TGFα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7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GFα含量 ,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 :ALT、AST、γ -GT、AKP、TB、A/G、AFP等。 (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患者血清TGFα含量 (x±s)分别为 :(14 19± 7 30 )pg/ml、(11 2 8± 6 84) pg/ml、(8 14± 5 5 5 ) pg/ml、(16 0 2± 9 81) pg/ml、(19 89± 9 0 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6 86± 0 ,89) pg/ml((P <0 0 5 )。 (2 )TGFα和肝功能指标ALT、AST、γ -GT、AFP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而和AKP、TB、A/G的相关无显著性 (P >0 5 0 )。TGFα与肝病的慢性化及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检测血清TGFα对慢性肝病的预后估计尤其是肝硬化恶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近期变化趋势和幅度(△MELD)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计算每例患者人院时的MELD值及Child-Pugh评分和分级,1个月后再次行MELD评分,根据2次MELD值之差计算△MELD。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不同MELD、△MELD值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间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Child-Pugh评分和分级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MELD值各组中除〈10组与10~20组外,其他各组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值各组和Child-Pugh各级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ELD、MELD、Child-Pugh分级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79、0.626,任何两个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是一个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和Child-Pugh评分和分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0例,肝纤维化组32例,肝硬化组36例的血清TGF-β1及VEGF值.结果 慢性乙肝组TGF-β1浓度明显增高(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肝硬化伴1型肝肾综合征患者38例和肝硬化肾功能正常患者50例,分析肝硬化病因、降钙素原、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功能评分、全身炎症反应评分和平均动脉压及血生化指标.结果肝肾综合征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为6.98±12.38ng/L,高于对照组(0.12±0.10ng/L,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终末期肝功能评分为36.9±9.0,高于对照组(9.9±7.7,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素、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血钾水平分别为296.4±233.8μmol/L、29.9±11.1mmol/L、417.1±97.4μmol/L、3.5±1.2mg/L 和4.78±0.89mmol/L,高于对照组(57.5±44.1μmol/L、4.6±1.0 mmol/L、69.2±10.3μmol/L、1.2±0.5mg/L和3.68±0.41mmol/L,P均〈0.05),而血钠、血氯水平为127.9±6.5mmol/L和91.8±6.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38.26±3.94mmol/L、103.23±5.06mmol/L,P均〈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可能是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方法 6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MELD分值变化及病死率。结果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总胆红素和HBV DNA分别为89.7±42.5μmol/L和3.16±2.04log10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5.6±64.2μmol/L和6.28±3.95log10copies/m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分别为48.5±15.6%和34.8±4.8g/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12.4%和30.2±4.1g/L,P<0.05或P<0.01);治疗组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7.6±3.5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和52.9%,P<0.05或P<0.01),两组晚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HBeAg阴转,1例HBe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HBVM无变化。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降低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尽早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文强  郭振辉  苏磊  霍枫  唐柚青  汪邵平  浦淼水 《肝脏》2009,14(3):185-18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线索。方法观察我院行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水肿14例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前后肾功能(尿量、血肌酐)的变化情况;记录移植术中及术后前3d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平衡量。结果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水肿患者(14例)术前MELD评分较非肺水肿组(127例)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死亡率明显上升(P〈0.01);急性肺水肿患者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血肌酐、尿量延迟恢复;术中、术后液体正平衡显著增加,与非肺水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水肿与术前高MELD分值、术前肾功能障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术中大量输液、术后限液不足密切相关,术中、术后严格控制出入量平衡,尽快恢复患者肾功能及相关重要脏器支持是防止肝移植早期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HBV-ACLF 患者8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据患者住院30 d 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清 ADPN 水平和 MELD 评分评估 HBV-ACLF 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24例早期、30例中期和28例晚期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分别为(0.68±0.15)ng/ml,(0.76±0.17) ng/ml 和(0.89±0.18)ng/ml,随病程进展呈逐渐升高(F=12.30,P〈0.01);30例生存患者性别、年龄、AST、ALT、白细胞、HBV DNA 载量等与52例死亡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生存患者血清 ADPN和 MELD 评分分别为(0.7±0.2)ng/ml 和(26.3±6.4),均显著低于死亡患者[(0.82±0.18)ng/ml 和(37.9±8.1), 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ADPN 水平(OR=1.23,95%CI:1.12~1.34,P〈0.01)、MELD 评分(OR=1.43,95%CI:1.22~1.65,P〈0.01)、血清白蛋白(OR=1.18,95%CI:1.11~1.26,P〈0.01)及 AST/ALT 比值(OR=1.06,95%CI:1.01~1.11,P〈0.01)是影响 HBV-ACLF 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各60例,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肝衰竭患者随访至出院,动态收集患者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通过绘制CysC、肌酐和血钠浓度诊断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其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2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否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AUC及最佳临界值的计算采用Medcal 12.7.1.0进行分析。结果肝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050±444)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8±275)ng/ml(P=0.016)和CHB组患者(661±225)ng/ml(P=0.028)。ACLF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肌酐水平相关性不显著(r=0.311,P0.05),但与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9,P0.01)。住院期间,共有8名肝衰竭患者(13.3%)发展为急性肾损伤,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是ACLF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08,P=0.021)。AUC分析显示早期诊断ACLF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血清CysC水平建议值为1210 ng/ml。结论血清CysC检测有助于ACLF伴肌酐水平正常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静脉内径(PV)、血清钠(Na+)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评分(CPS)、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MELD-Na评分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hild-Pugh分级、CPS、MELD及MELD-Na评分。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EV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析以上各指标与EV程度的关系,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无创性指标预测中重度EV的能力。结果 EV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或评分、PV、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1、0.371、0.302、0.500、0.537,P均<0.05);与血清钠呈负相关(r=-0.574,P<0.05)。Na+水平的AUC为0.780,当Na+水平<133.25mmol/L时预测中重度EV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76.9%。结论 Child-Pugh分级和评分、PV、Na+水平、MELD及MELD-Na评分均能较好地反映EV程度;Na+水平是预测中重度EV较敏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肝功能损害水平与CHF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7例CHF住院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23例,心功能Ⅲ~Ⅳ级64例。CHF患者入院第2天行肝功能、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选取30例排除心力衰竭的门诊体检者行肝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HF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BNP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白蛋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白蛋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BNP成正相关(r1=0.37,r2=0.434,r3=0.49,r4=0.406,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r1=-0.303,r2=-0.426,r3=-0.455,P<0.01)。结论CHF患者常出现肝功能及BNP水平改变,其水平高低对于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冷沉淀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早/中期和晚期肝衰竭组,再根据是否加用冷沉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冷沉淀组.用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离院时转归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中,冷沉淀组PTA、INR及MEL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冷沉淀组PTA、INR、Cr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晚期肝衰竭患者中,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冷沉淀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输注冷沉淀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