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大龄腭裂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评定手术改善发音的治疗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2000-01/2004-06收治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2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修复组,术后发音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的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龄腭裂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患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评定手术改善发音的治疗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2000-01/2004-06收治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2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修复组,术后发音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大龄腭裂患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的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根据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现代概念,腭裂修复应在语音发育开始前即出生后9~12个月左右进行,但由于诸多因素延误了就诊和手术时机,仍存在一些大于8岁而未手术的腭裂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发音功能及腭部外形得以改善显得更为重要。目的:探讨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颌面外科。对象:选择2000—01/2003-1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大龄腭裂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20岁,平均13.8岁;双侧完全性腭裂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12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方法:全部腭裂均采用常规的两瓣后推术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30d在安静的语音实验室内,麦克风距受试者唇10cm,由医生领读,患者随读,录音。由5名从事语音病理研究的医师进行主观判听。主要结局观察: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刨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前过重鼻音、鼻漏气4级患者24例,术后过重鼻音、鼻漏气1级患者3例,2级患者7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8例。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4.
背景根据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现代概念,腭裂修复应在语音发育开始前即出生后9~12个月左右进行,但由于诸多因素延误了就诊和手术时机,仍存在一些大于8岁而未手术的腭裂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发音功能及腭部外形得以改善显得更为重要. 目的探讨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颌面外科. 对象选择2000-01/2003-1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大龄腭裂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20岁,平均13.8岁;双侧完全性腭裂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12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 方法全部腭裂均采用常规的两瓣后推术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30 d在安静的语音实验室内,麦克风距受试者唇10 cm,由医生领读,患者随读,录音.由5名从事语音病理研究的医师进行主观判听. 主要结局观察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 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创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前过重鼻音、鼻漏气4级患者24例,术后过重鼻音、鼻漏气1级患者3例,2级患者7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8例. 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5.
腭裂治疗常用手术方法为二瓣后退法[1],我中心针对该术式软腭延长不足致腭咽闭合不全的缺点,设计了软腭全层五瓣旋转推进修复腭裂的新术式,治疗腭裂37例。根据新术式的特点,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2个月~8周岁。单侧完全性腭裂17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软腭裂7例,双侧完全性腭裂4例。裂隙最宽3.1cm。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对患者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2、注意有无鼻部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细致检查咽喉部及扁桃体、胸腺情况,…  相似文献   

6.
1978年Furlow报道通过口腔面及鼻腔面的两个方向相反、层次不一的“Z”形粘膜肌瓣交叉移位 ,以达到肌纤维方向复位和延长软腭的目的 ,用以修复腭裂[1] 。该方法灵活地利用了交叉“Z”形瓣的原理 ,用以延长软腭 ,并使术后软腭肌肉的方向接近生理方向 ,因而为整形界所重视。九十年代以后 ,我国部分医院开始采用这种方法修复腭裂 ,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 ,也为该手术方法修复腭裂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们自 1994年始 ,对收治的腭裂患者部分采用了反向双“Z”形瓣法 ,6年间共施行 3 4例 ,无 1例出现感染、穿孔 ,创口再裂并发症 ,临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口咽癌根治或扩大切除并一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晚期口咽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手术方式、修复方法、功能评价、并发症和预后等方面.结果:23例舌根癌7例,软腭癌5例,咽侧壁癌9例,扁桃体癌2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1%(14/23).5例软腭癌只行局部扩大切除外,18例行原发灶切除和颈淋巴清扫术(13例施行一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或截骨切除,5例软腭癌扩大切除后以邻近硬腭瓣修复);18例中2例拉拢缝合未行修复,13例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2例采用前额皮瓣修复,1例采用舌瓣修复.22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例术后第5日因咽侧创口大出血窒息死亡.采用舌瓣修复的1例咽侧创口大部分裂开,形成咽颌下瘘,经反复换药2个月后闭合;1例胸大肌皮瓣和1例前额皮瓣部分坏死,但未产生咽颌下瘘.术后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19例随访3个月至5年,1例术后6个月复发死亡,3例术后1~2年复发死亡,2例术后3~5年复发死亡.结论:手术是晚期口咽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带蒂胸大肌皮瓣是修复口咽大型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腭裂整复手术方式很多 ,大致可分为腭成形术及腭咽成形术。 1980年我国学者孙氵勇泉在改进的郎根贝克手术的基础上加腭咽环扎 ,从而能关闭间隙 ,延长软腭及缩小咽腔 ,较好地保存了腭部正常组织结构。后推腭咽环扣外科活结环扎法整复腭裂是在孙氵勇泉教授腭咽环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提出两瓣腭咽环扣外科活结环扎法 ,增加腭瓣后推效果 ,进一步改善了腭咽闭合 ,延长软腭 ,减少复裂 ;具有两瓣术式及环扎术的所有优点 ,且术后能顺利拆除环扎线 ,在环扎隧道瘢痕环形成后避免了环扎线在腭咽周围长久留置成为异物。1 临床资料1993年 1月至 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腭成形修复手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360例腭裂患儿的腭成形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切口及悬雍垂的处理,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腭帆提肌解剖及功能重建等步骤采取相关之手术技巧,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60例腭裂患儿中术后有3例(完全性腭裂伴唇裂者)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腭瘘,其余患者术口均为Ⅱ/甲愈合,腭部外型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和使用一些特定器械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保护软腭肌肉及血管,顺利完成腭裂的形态和功能修复。结论:腭裂婴儿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某些特殊性,其腭成形修复手术有一定独特性,运用适当的技巧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查对腭裂修复术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评价腭裂修复术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对7例腭裂患者术前及术后软腭的长度、运动幅度及腭咽闭合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腭裂修复术后,软腭的长度较术前明显延长,平均延长13.7mm;术后软腭的运动幅度增加;腭咽闭合不全有所改善。结论 经体表超声检查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软腭的结构,可以作为评价腭裂修复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国内外均开展了婴儿期腭裂修复术,但受技术条件、手术经验、对早期手术的意义认识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探讨婴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以促进婴儿期腭裂修复手术的普遍开展。方法:36例婴儿患者,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1岁。其中完全性腭裂19例,不完全性腭裂10例,软腭裂7例。手术采用两瓣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结果:本组36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量最少为10ml,最多为45ml。术后进食情况良好,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随访2~5年,发音良好。结论:掌握好适应症和电外科技术,耍儿期腭裂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两瓣法腭裂整复术-Bardach术式治疗单侧及双侧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腭裂患者共125例,单侧104例,双侧21例,均采用Bardach术式进行腭裂整复术。术后随访半个月至3年,观察伤口愈合,软腭动度及腭咽闭合情况。结果125倒患者手术顺利,除2例穿孔外,其余患者软腭动度良好,腭咽闭合较好。结论Bardach术式治疗先天性腭裂具有安全、出血少、微创、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佳等优点,值得同仁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腭裂是以软硬腭组织不接合为特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畸形,对口颌系统发育和口腔功能有严重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术后戴用升软腭语音辅助器(palatalliftspeechaid,PLSA)和语音训练对语音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价,为腭裂序列治疗矫治方法的应用提供临床试验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5~2000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口腔外科行腭成形术的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术式选用双瓣法及软腭“Z”成形术。患者中幼儿(1~5岁)分为一组30例,少年(10~15岁)分为一组28例,患者智力和听力均正常,可忍受戴用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修复对大龄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大龄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腭帆提肌重建+颊脂垫瓣修复)和对照组(38例,腭帆提肌重建+碘仿纱布修复)。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腭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上颌牙弓长、牙弓前段宽、牙弓后段宽、高鼻音与鼻漏音评分、语言清晰度和腭部瘢痕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修复治疗大龄腭裂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上颌牙发育,改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腭裂修复法,为了达到减张效果,常将腭腱膜和鼻底粘膜剪断。腭腱膜被剪断时,软腭的肌肉附着即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腭部的功能,特别是语言功能,鼻底粘膜被剪断后,软腭的鼻侧即有一个菱形创面;该创面Ⅱ期愈合以后形成的瘢痕常使软腭变硬、缩短,也严重影响腭部的语言功能。为了进一步完善腭裂修复手术方法,我们自1982年始,以改良朗氏法为基础,对46例先天性腭裂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与另一组改良朗氏法修复先天性腭裂51例作了手术和语言效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修复腭裂过去常要施行二期手术。近年来逐步代之以一期手术。本文报导作者用一期手术修复14例小儿腭裂咽瓣的经验,并对手术的适当年龄、麻醉、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护理及语言训练等各点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组织补片应用在修复腭裂软组织缺损中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凤伟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07-908
目的总结组织补片应用在修复腭裂软组织缺损中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腭裂患者采用口腔组织补片植入腭裂修复术后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配合要点。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7例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鼻咽显微镜检查可见口腔组织补片全部成活。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的植入,保证软腭延长的效果,有利于恢复语音功能。手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和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软腭全层五瓣旋转推进修复腭裂是我院开展的新手术,术后语音的功能性修复明显优于原腭裂修补法,其特点是术后鼻咽腔明显缩小 [1],加上组织水肿,易致呼吸困难,增加了麻醉风险,使拔管后的呼吸管理更加困难。此外新手术分离面广、出血多 ,对降压也提出了要求。我们改进了原有的麻醉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40例先天性腭裂患者ASAI~II级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2个月~18岁。手术时间90分钟~150分钟。二、麻醉过程及方法(1)术前严格筛选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III°…  相似文献   

19.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语音、吞咽、咀嚼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功能[1],手术修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现代腭裂修复的目的不仅在于关闭裂隙,更重要的是重建软腭肌肉的功能,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和语音效果,同时尽量减少术后硬腭裸露骨面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2]。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很难将以上情况兼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在国内率先采用一种新的功能性修复腭裂的方法—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3],于2004年6月对48例不完全性腭裂患儿进行了手术修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恢复的效果,离正常发音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腭裂的修复方法,以及术后的语音训练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992年以来开始对部分腭裂患者采用改进的单侧瓣法修复,同时配合语音训练,所有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语音均有明显改善,78%语音接近正常。改进的单侧瓣手术适用于大部分腭裂患者,对患者语音的恢复与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