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蔓荆子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药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功效,中医常用于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等症。有关其炮制历史,早在南北朝《雷公炮炙沦》中就有“用酒浸一伏时后蒸”的记载.目前蔓荊子的炮制,多采用炒黄法(中国药典)、酒炒法(厦门)、蒸法(广东),少数地区还有炒焦法、蜜炙法(西安、南京、长沙、重庆)等。关于蔓荊子炮制的现代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文测定了蔓荆子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的水煎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并比较了生品与炒黄制品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试图对其炮制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学松  张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47-849
侧柏叶的传统炮制方法有生用、醋炒、盐水炒和蒸制等[1]。文献多以其主要成分鞣质、挥发油、总黄酮类作为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2],用色谱法测定侧柏叶各种炮制品的含量目前未见报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侧柏叶的含量测定项以槲皮苷为测定指标,炮制品仅收载侧柏炭[3]。本实验采用HPLC测定侧柏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槲皮苷的含量变化,为探讨其炮制机制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1仪器及材料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AND GR-2....  相似文献   

3.
怀山药炮制前后TLC,UV及HPLC图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山药主要为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的品种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 .的干燥根茎[1] 。山药饮片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炮制品:土炒、清炒、麸炒、米炒、蜜麸炒等[3 ] ,但现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生山药及麸炒山药2个品种[1] 。为了探求山药在炮制前后(生山药和麸炒及清炒山药)的成分变化,本实验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考察。1 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中规定,“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也就是说,药材按照法定方法炮制加工而得的成品才叫“中药饮片”或“炮制品”。炮制包括了“净制(药典凡例中规定‘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切制、炮炙”三大工艺,三者的联系即“炮制”可以是净制、或净制与切制、或净制与炮炙、或净制切制炮炙的组合操作。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除药材本身的质量外,其炮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
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处方名冬葵子。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85年版)及山东省《中草药炮制规范》等书籍均没有苘麻子炒用的记载,处方都付生品。一般种子类药材多炒黄用,有“逢子必炒”之说。为此,本文对苘麻子的微炒、炒黄品与生苘麻子作了水煎液比重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比较。一、材料苘麻子:购于博山药材站。经鉴定为锦葵科苘麻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浅析医院中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之一,由于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全国各地不尽一致,导致炮制品质量的匀一、稳定得不到保证,进而制约了中医中药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笔者现就中药炮制品在基层医院的使用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1中药饮片的功效“生”“熟”有别,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所收载的中药,在炮制项下有的要求净制或切制,更多的则还有炮炒煅炙等炮制要求.对照医院中药房供临床调剂的中药发现中药炮制存在着与《药典》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炮制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影响以及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探讨炮制对生物碱影响可能机制,总结炮制经验。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的净黄连、酒炙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工艺,分别炮制,绘制对照品黄连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y(峰面积)=-0.1065±50.0671x(对照品溶液量),r=0.999,线性范围300~700μg,设计酒炙黄连炒炙温度(150℃、170℃、190℃)、炒炙时间(2 min、4 min、6 min)正交实验。结果炒炙时间6 min、170℃盐酸小檗碱水平最高,达到6.23%;酒黄连盐酸小檗碱水平低于姜黄连,高于萸黄连,萸黄连高于生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炮制,酒炙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生物碱水平均明显提高,其中先酒炙、姜制后生物碱水平最高;生物碱受炮制方式影响较显著,对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盐关黄柏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珍  毛淑杰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95-1597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U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为清热泻火常用中药,中医除用生品外,还用炮制品.中药黄柏传统炮制方法虽然有几种,但主要以盐炙为主,全国各省市临床应用也基本是盐炙黄柏最多.2005年版<中国药典>及<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均将盐炙黄柏作为法定的黄柏炮制方法.目前对盐炙黄柏的炮制工艺研究报道较多[1,3],对其质量标准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丹参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通过查阅相关本草医籍23部、历版《中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20部现行的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其中与丹参有关的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显示丹参历代有去芦头、去苗、去土、捣、剉、切、熬法、酒洗、酒浸、酒炒、猪心血炒等多种炮制方式,而现代应用以丹参生品和酒炙品为主。丹参的炮制工艺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并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丹参各地饮片的质量相差较大,甚至会影响丹参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文研究以期为后续丹参炮制工艺的发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