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侧代偿对偏瘫患者上肢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所致四肢瘫和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按同样的康复训练课程和技术治疗后,比较四肢瘫和偏瘫之间在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轻肌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改善方面,四肢瘫双上肢都远较偏瘫患侧上肢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偏瘫患上肢受到健侧上肢代偿的不良影响,造成习惯性弃用所致。结论健侧代偿是影响偏瘫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秦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93-199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分级与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患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与手功能恢复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方法17例偏瘫患者接受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结合适量的强制性运动训练法.结果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01),Barthel指数也明显提高(P<0.001).结论早期介入上述训练法对改善偏瘫上肢与手功能切实有效.在日常生活中不应以健侧代偿为主,急于利手的转换,而应尽量多使用患侧,以便及早最大限度发挥患侧上肢的残存功能.  相似文献   

6.
桥式运动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运动训练方法,也是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国内外对桥式运动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却不多。为探讨偏瘫患者做桥式运动时健侧、患侧用力情况及健侧代偿程度,本研究做了相关的定量测定,并分析了健侧代偿情况,以便为有效利用桥式运动、提高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偏瘫是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恢复是目前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难点,而上肢和手又是人体进行功能活动必须的功能结构,尽管健侧上肢和手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代偿作用,但是,患侧上肢和手的功能缺失或屈曲挛缩仍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相当大的影响[1],本科室根据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动作特点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来干预患者的上肢和手的使用功能,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为一过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儿童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选择1例5岁的脑外伤后遗右侧偏瘫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参照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限制健侧上肢活动,集中、反复、大量地对患肢进行训练。包括针对性推拿和作业治疗(30 min/次)、家庭功能性、文娱性活动训练,1次/d,5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用低温板塑的限制性器具限制左上肢(健侧),10 h/d。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治疗师日志并参考家长反应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PDMS-2评定明显提高,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均有改善。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儿童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的上肢以灵活协调和技能性运动为主 ,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 ,而且恢复也比下肢要差[1 2 ] ,因此 ,康复训练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3]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运动 ,恢复功能性活动。1双手上举训练患者双手叉握 ,即双手十指交叉 ,患侧拇指处于上方 ,掌心相对 (图 1a) ,在坐位或仰卧位下 ,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 (图 1b)。此项训练 ,有利于恢复肩胛带及肩至手指各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 ,也有助于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2上提肩胛骨训练患者取坐位 ,双臂自然下垂 ,用力向上耸肩并保持2— 3秒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2例老年偏瘫患者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老年偏瘫患者的双侧下肢站立相百分比增大,健侧较患侧明显,摆动相百分比减小,步频减小;步长、跨步长及步速减小;头部前倾,躯干基本保持直立位;患侧上肢较健侧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角度变化范围缩小(P<0.05);患侧肩关节屈曲内收、肘关节屈曲角度较健侧增大(P<0.05);患侧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较健侧缩小(P<0.05)。结论老年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降,上肢痉挛,步行时出现视觉代偿。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情绪,降低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3])。近来,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上肢在完成一些高难度复杂活动时,健侧大脑会代偿患侧脑功能,参与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4]),但由于健、患侧大脑的直接联系通路并不丰富,因此限制了健侧大脑的代偿作用~([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对静脉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 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x<'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x<'2>=4.90,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 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 治疗60 次) 分别用卓大宏1967 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 例患者中,有效的为21 例, 占77 .78 % , 对27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所得的分数进行t 检验, 结果显示 P< 0.001 ,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在以上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强化健侧下肢负重,利用健侧上肢代偿进行ADL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针对患侧肢体训练,诱发主动运动及分离运动,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min.每周训练11次。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治疗组Barthel指数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1,〈0.05),到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采用健侧代偿的训练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ADL能力,而且对于其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不大,并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和传统康复组,治疗后2个月测定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在缓解疼痛和治愈率方面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可改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和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在坐位时,渐进的等力量外展训练的姿态稳定性与健康被试者的差别。方法12例偏瘫患者和12例无神经病变的健康被试者坐在已安装力量感受极板的坐椅上,前臂被固定在2个环状的力量感受器中。当置于两侧的两个引导上臂等量外展的装置启动时,每个手臂的垂直力和施加的扭转力被测量出来。在坐位上臂终端的力量、整体运动功能、上肢的痉挛状态、握力和灵巧情况。结果在对侧偏瘫患者的健侧肢力量等级与健康被试者差别(P&;lt;0.05),在常态下患者患健侧联合的作用力,其中健侧肢的反作用力量等级比健康被试者的联合作用力要高。结论在偏瘫患者患侧上肢的等力量训练,能减少偏瘫对患者姿态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秦燕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7-50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则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χ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χ2=4.9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运动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各种伤病 ,尤其是脑卒中所致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偏瘫是目前康复临床中常见的症状 ,运动疗法是其重要的康复手段之一。近年来 ,运动疗法在康复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 ,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步。1强制性使用训练这是一种对偏瘫患者施行强制固定健侧上肢 ,同时强迫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从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方法。这一疗法是经过实验室动物实验研究 ,证实对瘫痪肢体恢复有效后 ,于 2 0世纪 80年代由美国学者引入临床的。1.1强制性使用训练的机理 在解释强制性训练的机理方面 ,美国学者提出了“习得性废用”(lear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