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澳门幼儿乳牙龋病及龋病活跃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澳门地区幼儿乳牙患龋状况及其龋病活跃性,并作两者间关系分析,填补该地区资料的空白。方法:对澳门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有较大差异的两所幼儿园2~4岁930名幼儿作龋蚀程度检查和记录;其中910名幼儿并作龋病活跃性检测SCAT,依据牙菌斑产酸能力强度分度。统计分析患龋率,龋均dft、龋蚀严重度指数CSI和SCAT。结果:①2~4岁930名幼儿乳牙患龋率为42.5%、dft1.93、CSI6.35,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患龋率、dft、CSI在年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③两幼儿园间,患龋率、dft、CSI均有明显差异。④910名幼儿SCAT0度和1度占68.68%,2度和3度占31.32%。⑤两幼儿园间SCAT各度的分布有明显差异。⑥SCAT各度间,患龋率、dft、CSI均有明显差异,dft、CSI与SCAT相关性有显著意义。结论:①澳门幼儿患龋状况不容忽视。应抓紧低年龄幼儿的龋病防治工作。②儿童所处的不同生活条件可影响患龋状况,普及科普知识、维护口腔卫生、开展定期防治等的推广尤有必要。③SCAT能反映患龋状况的敏感度,在筛选幼儿龋病高危群体、有的放矢开展龋病防治计划工作中,既能节省人力、财力、又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1994~1996年,作者对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135名幼儿,进行乳牙患龋状况的3年追踪观察.结果表明:135名幼儿的患龋率、dft和CSI在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龋率、dtf在7岁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本文之幼儿在1996年时的患龋率、dft与1990年上海市同年龄幼儿相比,有所下降.3年的CSI仅一个年龄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另两个年龄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肯定,乳牙患龋率在7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良好的口腔保健工作可以控制龋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幼儿期唾液中S.mutans菌数情况,分析其与乳牙患龋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同所幼儿园3~5岁幼儿(累计854名)为对象,连续5年作乳牙龋病检查,用Dentocult SM作唾液中S.mutans菌数检测,统计分析Dentocult SM各度的患龋状况及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5年间854名幼儿患龋率为58.90%,dft为3.00±3.70,CSI为10.05±13.99,男女性别间无差异,患龋状况在各年间无差异,854名幼儿Dentocult SM0度之人数占36.8%,1度占24.5%,2度占27.9%,3度占10.9%。Dentocult SM各度间患龋率、dft、CSI均有明显差异。Dentocult SM分度与dft、CSI之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entocultSM检测法一致度74.63%,敏感度79.02%。结论:幼儿患龋状况仍很严峻,幼儿期唾液中S.mutans菌数与患龋状况有相关性,DentocnltSM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龋病活跃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上海市嘉定区儿童口腔预防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明确嘉定区儿童中浅度龋齿免费充填活动的效果.方法:使用整体抽样方法,对2所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相似的幼儿园中的918名儿童连续观察3 a.一所幼儿园连续3年免费充填中、浅度龋齿,一所幼儿园作为对照.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r检验.结果:基线时2所幼儿园患龋率、龋均(dft)、龋蚀严重度指数(CSI)均无显著差异.经过3年干预,2组幼儿园儿童患龋率、dft、CSI均有显著差异.经过3年干预,干预组幼儿患龋率(43.90%)、dft(2.86)、CSI(7.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08%、3.51、10.17).结论:免费充填干预提高了儿童龋病充填率,降低了患龋率、龋均、CSI,早期抑制了龋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3,(3):190-191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3岁沪籍与非沪籍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645名沪籍、614名非沪籍3岁儿童的乳牙龋病进行调查。结果本区3岁沪籍儿童乳牙患龋率26.98%,龋均0.87,龋面均1.51;非沪籍儿童乳牙患龋率47.07%,龋均1.76,龋面均3.08。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海市长宁区3岁儿童中,非沪籍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本区沪籍儿童,因此更需加强非沪籍儿童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袁鲜艳 《口腔医学》2020,40(3):255-257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3~5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状况,为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PS抽样调查方法,抽取3所幼儿园3~5岁年龄组,每年龄组男女各18人,进行基本信息及牙冠部口腔检查等专业项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样幼儿园儿童总患龋率63.89%,三个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5,P=0.292),私立幼儿园龋均高于公立幼儿园;三个年龄组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0,P=0.049),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男童和女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龋均女童高于男童。结论石河子市抽样儿童龋病分布受教育环境影响不大,总患龋率高,患龋年龄低且严重,应提高家长及政府对早期乳牙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哺育方式对乳牙龋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哺育方式对乳牙龋病的影响。方法 对418名3~6岁的入托儿童进行母亲孕期情况及哺育方式调查,并由同一名口腔医师进行乳牙患龋率调查。结果 不同哺育方式与乳牙龋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乳牙患龋率及龋均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6岁年龄组与其他组相比患龋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 哺育方式对乳牙龋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菌斑的影响、对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来实现;提示从入托小儿起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372例3岁幼儿乳牙患龋状况的3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观察上海市区372例3岁幼儿3年间乳牙患龋状况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上海市区6所幼儿园刚入园372例3岁幼儿(男172例,女200例)进行口腔检查,计算乳牙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mft),龋蚀严重指数(CSI)和龋齿充填构成比,追踪观察3a.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X2检验、方差分析、SNK两两比较.结果:372例幼儿2005~2007年3年间患龋率分别为40.90%、50.80%和62.40%;dmft分别为2.17±3.38、2.56±3.61和3.15±3.87:CSI分别为6.38±11.16、7.67±12.04和8.73±13.03;龋齿充填构成比分别为5.35%、13.46%和18.15%.3年间患龋率、dmft、CSI、龋齿充填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23,P<0.01;F=8.185,P<0.01;F=3.509,P<0.05;X2=16.423,P<0.05).乳牙患龋率、dmft在2005年与2006年间、2005年与2007年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006年与2007年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SI仅在2005年与2007年间有显著差异(P<0.05).2006年的龋齿发病率为10.48%,2007年为1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63,P>0.05).2005~2007年,男女之间患龋率、dmft、C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群体幼儿乳牙患龋状况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的趋势有缓解迹象;龋齿充填率仍较低,需加强乳牙龋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的调查,采用龋病活跃性试验(CAT)检测幼儿龋病活跃性,了解学龄前儿童龋发病情况及龋活跃性与患儿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深圳地区某幼儿园3~5岁189名幼儿,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记录患龋状况,同时采用CAT试剂检测其龋活跃性,分析幼儿患龋状况、CAT、性别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患龋状况:总患龋率73.02%;总龋失补牙数(dft)3.96±4.06;总龋蚀指数(CSI):11.80±15.53;②性别及各年龄组间dft、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AT 3度与其他度之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度数越高,患龋状况越严重;④CAT分度与dft、CSI高度相关(r=0.378,r=0.360,P<0.05)。结论:CAT各度间患龋状况有显著性差异,与患龋状况有高度相关性,提示CAT能反映机体之患龋状况。  相似文献   

10.
石四箴  刘丹 《口腔医学》2001,21(3):123-124
目的 :了解少年之龋活跃性表现及检测结果。方法 :以 2 2 8名 (男 115名 ,女 113名 ) 12岁少年为对象 ,均经口腔检查及以DentocultSM法检测龋活跃性。分析患龋率、DFT、CSI在DentocultSM各度之表现及相关性。结果 :( 1)统计资料表明患龋率为 5 1 3 2 %,DFT为 0 89± 1 13 ,CSI为 1 70± 2 4 0。 ( 2 )男女间患龋率、DFT、CSI和DentocultSM各度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 3 )DentocultSM各度在患龋率、DFT、CSI无显著差异 ,在男女分组之表现亦无显著差异。 ( 4 )等级相关表明DentocultSM各度与DFT、CSI无相关性。结论 :本文之报告结果与不少幼儿期之报告结果截然不一 ,DentocultSM又为当今较为肯定之龋活跃性检测法。所示之结果或与此年龄组之DFT、CSI较低有关 ,也提示龋活跃性检测之应用意义在小于 12岁幼儿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2岁幼儿龋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上海市幼儿龋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76名2岁幼儿进行龋病检查和相关饮食喂养习惯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市576名2岁幼儿乳牙患龋率为18.40%,龋均为0.61,龋面均为0.84。高频率摄取甜食和非定时喂养是幼儿龋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家长进行早期口腔健康教育,养成合理的饮食喂养习惯是预防幼儿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铁路职工、家属患龋情况 ,我们对 995名铁路职工、家属分六个年龄组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患龋率 6岁组为 5 8.16 % ,12岁组为 17.5 % ,15岁组为 35 .2 0 % ,18岁组为 2 5 .93% ,35~ 44岁组为 40 .91%。结果表明 6岁组患龋率偏高 ,接近乳牙的患龋率。所以开展幼儿龋病的防治工作很重要 ;其次 35~ 44岁组比率也较高 ,因此要落实口腔一、二级预防措施。995名铁路职工和家属的龋病调查(摘要)@蒋晓蓉$上海市铁路局中心医院口腔科!200000 @华之成$上海市铁路局中心医院口腔科!200000 @尚光伟$上海市铁路局中心医院口腔科!20000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南明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状况,为乳牙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5岁儿童432名,进行龋病检查。结果 432名受检儿童中,乳牙患龋率为46.3%,龋均为1.71。各年龄组间比较显示: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均显著上升,各组间患龋率与龋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牙龋充填率为5.83%,随年龄增长龋充填率逐渐上升。。结论贵阳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较低,应加强乳牙龋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杨浦区648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龋病是人类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因其高发病率及对治疗的高投入,成为WHO提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自80年代以来,龋病的患龋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3]1999年11月对上海市杨浦区4所幼儿园648名儿童进行了乳牙龋病调查,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市出生及生长的3~6岁儿童648名,其中男性34人,女性302人;按年龄分3岁组46人,4岁组227人,5岁组290人,6岁组85人。1.2调查项目包括各年龄组患龋率、龋均、龋失补牙数及其构成比、龋齿的好发牙位和好发牙面。在5~6岁组中,由于难以区别乳切牙是生理性脱落,还是因龋…  相似文献   

15.
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熊世江 《口腔医学》2001,21(3):155-15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乳牙龋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且乳牙龋坏发病提早、进展较快 ,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达 79 5 5 % ,但牙齿的保健意识尚未普及。本文对临床上高发龋儿童及无龋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儿龋病的预防工作。材 料 和 方 法1 研究对象 :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乳牙龋病、无系统性疾病的儿童 33名 ,男 11名 ,女 2 2名 ,年龄在 3~ 7岁 ,其dmft≥ 6为高龋组 ;另在幼儿园选择 34名健康无龋儿童 ,男 13名 ,女 2 1名 ,年龄 3~ 7岁为…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龋活跃性的研究-SCAT法两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机体龋病活跃性与患龋状况的关系,分析SCAT(Shanghai Caries Activity Test,SCAT)反映龋病现状的稳定性及预测龋病进展状况的能力。方法以上海市区六所幼儿园372名(男172名,女200名)3岁儿童为对象,连续三年进行口腔检查和龋蚀活跃性检测(SCAT法),记录患龋率、龋补牙数(decayed&filled teeth,dft)、龋蚀严重指数(caries severity index,CSI)和SCAT度数。结果①统计资料表明随年龄增加该组幼儿患龋状况有增加的趋势;②SCAT各度的构成及患龋状况在男女间无统计学差异;③等级相关表明SCAT各度与dft、CSI高度相关,SCAT首次检测结果与两年后dft、CSI、新增dft、CSI亦高度相关。结论SCAT检测法在真实反映机体之患龋现状,准确预测龋齿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可信性和稳定性,能反映机体的龋活跃性,且方法简便价格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济宁市两城区8个幼儿园1 8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出生状况、喂养方式和父母患龋情况等。结果1 875名学龄前儿童中,121名为早产儿,1 754名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1)。1 125名儿童的家长在喂养时有加糖习惯,750名儿童的家长在喂养时无加糖习惯,喂养时加糖的儿童和喂养时不加糖的儿童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2,P〈0.01)。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341名,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784名,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750名。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和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和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1),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与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P〈0.01)。结论出生状况、喂养方式、父母患龋情况与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桐城市5岁年龄组儿童乳恒牙龋患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抽样调查2000年桐城市549名5岁儿童龋患情况。结果桐城市5岁组城区和乡村的乳牙龋均分别为5.49、3.01,患龋率分别为88.41%、79.64%,充填率分别为3.35%、0.45%,3项指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恒牙儿童比例42.62%,恒牙患龋率1.28%。结论桐城市5岁年龄组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充填率低。儿童龋病防治应注重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对幼儿进行定期检查,采用简便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53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对沈阳市53所幼儿园的53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患龋率和龋均等指标做调查统计,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包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1.29%和3.88,龋面均为5.56;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逐渐增加,各年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牙患龋率显著高于下颌牙(P<0.01)。龋齿主要为浅龋,咬合面和邻面龋占绝大多数。龋齿充填构成比为10.82%,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充填构成比逐渐增加。结论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 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