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笔者多年一直探讨在辨证使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较小量皮质类固醇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现将28例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80年—2002年的住院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1.76岁。其中寻常型天疱疮(PV)14例,落叶型天疱疮(PF)2例,红斑型天疱疮(PE)4例,疱疹样天疱疮(HP)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6例。本组病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12例做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依据皮损范围将患者分为重症(≥40%体表面…  相似文献   

2.
多形性类天疱疮1例报告李冠群,朱学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00034)多形性类天疱疮(PolymorPhicpemphigoid,PP)为大疤性类天疱疮(BP)的一个变异型,比较少见[1],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8岁,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5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症和中、轻症患者瘦素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症与中、轻症患者相比较,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和P〈0.01);男及女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较其各自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在这两种大疱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1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122例张志礼邓丙戌姜燕生赵云妹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我科多年来一直探讨在辩证使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较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现将122例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979年~...  相似文献   

5.
天疱疮(pemphigus)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获得性表皮内大疱病,是一组较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疾病。现已证实本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使天疱疮预后大为改观。近年来皮质类固醇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与血浆置换疗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应用,使天疱疮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长期缓解,使天疱疮的治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观察1例寻常型天疱疮不同浓度天疱疮抗体(Pab)致表皮棘刺松解的作用,及对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uPA)表达的影响。结果提示间接免疫荧光(IIF)检出Pab量接近Pab致棘刺松解量,IIF阴性可作为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而直接免疫荧光(DIF)更适于作为活动性天疱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杜卫,张学军,翁孟武结节性类天疱疮(pemphigoidnodularis,PN)是类天疱疮的特殊类型,好发于老年女性,有丘疹。结节伴水疱,类似结节性痒疹,临床易误诊。我们曾见到2例PN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男,45岁。因全身起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各10例,与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各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f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白介素21(IL-21)水平,同时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并进行抗体滴度与IL-21、Tf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95.33 ± 33.69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4.50 ± 18.13 ng/L)(t = 3.38,P < 0.01),Tfh水平(12.08% ± 4.7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15% ± 1.62%)(t = 3.74,P <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106.70 ± 44.91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5.37 ± 15.89 ng/L)(t = 3.41,P < 0.01),Tfh水平(11.85% ± 3.1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03% ± 1.74%)(t = 5.13,P <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组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r = 0.77,P < 0.01),与Tfh水平亦呈正相关(r = 0.67,P < 0.05)。结论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Tfh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扁平苔藓类天疱疮2例陈树民,周桂芝,卢宪梅目前一般认为扁平苔藓(LP)与细胞介导性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上LP可表现为多种形态,亦可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存或重叠[1]。LP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共存或重叠早已有报告,但至今对两者的关系仍有争议。我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2007年天疱疮和类天疱疮6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平均发病年龄低于类天疱疮(P〈0.001),直接免疫荧光(DIF)确诊的175例天疱疮患者中IgG100%阳性,C3 92.0%阳性;类天疱疮223例患者中C3 99.1%gH性,IgG 51.12%阳性。两种大疱性疾病的诊断中,①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检查与DIF三者一致率为68.8%。病理检查、DIF两者一致率为80.7%。②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检查与DIF三者一致率为62.8%。病理检查、DIF两者一致率为78.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两种疾病的主要手段,泼尼松(0.5~1.5)mg·kg^-1·d^-1可控制大部分患者病情。结论临床和病理无法确诊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病例,DIF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在基层医院,临床怀疑天疱疮,DIF可主要检查IgG、C3,怀疑类天疱疮,司主要检查C3。  相似文献   

11.
副肿瘤性天疱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副肿瘤性天疱疮陈树民综述靳培英审校自1972年Saikia[1]首次报告1例恶性淋巴瘤产生抗表皮细胞间(IC)抗体以来,天疱疮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即受到普遍关注[2,3]。1989年Matsuoka等[4]报告1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红斑样...  相似文献   

12.
徐艳  万屏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2):802-803
小疱性类天疱疮(vesicular pemphigoid)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种亚型,临床特征为成群出现紧张性水疱,严重时亦可仅有水疱而无大疱。我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皮肤病与性病》1996,18(3):99-100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马琳(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100045)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DenphigoidBP)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偶见于儿童。为此,本文通过有较完整资料的5例患儿,对儿童B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GDM)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比较发生GDM和未发生GD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糖尿病家族史、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8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中,26例(38.2%)发生了GDM。在发生和未发生糖尿病两组患者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起始量(P < 0.05;OR 1.023;95% CI 1.002 ~ 1.044)、日激素最大剂量(P < 0.01;OR 1.037;95% CI 1.013 ~ 1.062)、激素治疗时间(P < 0.05;OR 1.143;95% CI 1.028 ~ 1.271)、BMI(P < 0.01;OR 1.265;95% CI 1.080 ~ 1.481)、地塞米松使用(P < 0.01;OR 6.0;95% CI 1.887 ~ 19.076)是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P < 0.05;OR 1.223;95% CI 1.017 ~ 1.471)和日激素最大剂量(P < 0.05;OR 1.037;95% CI 1.009 ~ 1.065)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38.2%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生了GDM,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可能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伴发落叶性天疱疮1例范秀芝(贵州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贵阳,550002)银屑病及天疱疮均属常见病,但先后伴发于一人者较少见。本科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0岁。患银屑病10余年,曾用过多种药物(中西医)治疗,均未好转过。以后仅用各种激素类软...  相似文献   

16.
中等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天疱疮12例林麟,靳培英,刘训荃,胡兹嘉,陈志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对本院近年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12例重症天疱疮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8~68岁。...  相似文献   

17.
重症天疱疮9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随着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并用,已使天疱疮的预后大为改观。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丙球)冲击治疗获得成功。笔者所在科室从1995~2000年共收治重症天疱疮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9~65岁,其中30~55岁6例。病史3个月~1年。临床分型:寻常型7例,落叶型1例,红斑型1例(后转为寻常型)。皮损面积均超过体表面积的60%,有典型的临床表现。9例经病理、8例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支持天疱疮的诊断。2治疗入院后首选甲泼尼…  相似文献   

18.
皮质激素合并雷公藤治疗天疱疮6例报告李清指导陈长斌北京天坛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00050)临床资料6例病人系我科1988年~1990年收治的天疱疮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38~80岁。病程2周~1年。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5例符合寻常型天疱疮,...  相似文献   

19.
药物诱导性天疱疮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诱导性天疱疮1例报告傅雯雯,张学军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诱导天疱疮(drug-inducedpemphigus,DIP)病例不断增加,临床上已引起高度重视。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寻常性天疱疮护理体会黄清梅(新疆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832008)寻常性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大疱性皮肤病,可有内脏损害,重度继发感染。因此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经临床护理体会如下。一皮肤粘膜护理:1.防止感染:患者全身部位皮肤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