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后昏迷患者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将58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氧气面罩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痰培养阳性率与肺部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痰液黏稠Ⅰ度18例,Ⅱ度8例,Ⅲ度3例,与对照组16,9,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5,P〉0.05)。研究组患者湿化不足8例,良好20例,过度1例,与对照组9,18,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P〉0.05)。研究组患者痰培养阳性2例,阴性27例,对照组分别为8,21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阳性3例,阴性26例,与对照组10,1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结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湿化效果方面的效果相同,但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方面,氧气面罩气道湿化法优于人工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 ml,每4 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x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 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气管切开均为41例,气管插管均为18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微量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选择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后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在现阶段是最适合患者的湿化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呼吸系统刺激小湿化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湿化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2组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进行判定,并比较2组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情况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结果 治疗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等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温湿化吸氧法比常规呼吸道湿化法更适合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雾化加湿与恒温加湿2种湿化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本院重症医学科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恒温加温方法湿化气道,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改善,每小时发生呛咳次数及出现痰痂次数均少于应用气切面罩型医用雾化器进行雾化加湿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恒温加湿方式符合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能持续保持气道的湿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咏梅  王晓红  喻瑛  张梅 《现代护理》2005,11(12):935-936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ml,每4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χ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0.45%的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水湿化气道,观察记录湿化效果、痰液粘黏稠度、呼吸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湿化效果较好33例(82.5%),湿化不足4例(10.0%),湿化过度3例(7.5%),研究组较好35例(87.5%),不足2例(5.0%),过度3例(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60.0%,Ⅱ度占25.0%,Ⅲ度占15.0%与研究组的62.5%,25.0%,12.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13例,刺激性咳嗽13例,肺部感染16例,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例、3例、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45%氯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用于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2者湿化效果良好,但0.45%氯化钠溶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0.45%氯化钠溶液是理想的湿化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切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给予气切式医用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评估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切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某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呼吸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晨珏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26-1630
人体鼻咽部有丰富的血流和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可使呼吸道内的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使吸入的空气到达气管时变为温暖湿润的气体。气管切开或建立人工呼吸道后,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丧失了上呼吸道加温、加湿的作用,气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水分丢失可达800ml/d。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并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后初期病人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将气管切开病人3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9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入气道湿化,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方法湿化即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术后第一、三、五天分泌物粘度.吸痰频率以及第七天继发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湿化效果理想,未发现痰痂,对照组痰液粘稠并发现4例痰痂;吸痰频率第一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天开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继发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0,对照组为11.11%。结论:气管切开初期宜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以减少肺部感染,避免痰痂形成,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研究进展,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使用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对照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两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堵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黏稠度不同所需的气道湿化量。[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180例次,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mL/h;第二组中实验组气道湿化量为12 mL/h;第三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3组中对照组均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 h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 mL/h~6mL/h。72 h后对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并应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统计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弹性阻力(X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Fre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痰液黏稠度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调整方案,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湿化在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间断气道湿化。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气道湿化,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颖  席淑新 《护理研究》2012,26(16):1441-1444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研究进展,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32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3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两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滴注湿化组,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人工气道通道后,湿化治疗是机械通气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温度及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合适的湿化温度可以避免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湿化温度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将更有利于保持气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