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柳跃滨  屈军 《黑龙江医学》2002,26(8):645-645
近年来硬膜外加全麻技术受到了临床上广泛重视 ,我院自 1998年开始应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于腹部手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5 8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 ,年龄 17~ 6 2岁。体重 5 0~70kg。ASAI———Ⅱ级 ,随机分成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 (1组 ) 4 0例和全麻对照组 (2组 ) 10例。1 2 麻醉方法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0mg ,阿托品 0 .5mg,1组硬膜外T7- 10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后注入 2 %利多卡因 ,使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4 - 6。 1组全麻诱导均静注芬太尼 3- 5mg/kg ,乙咪脂 0 .3mg/kg ,琥珀胆碱 1- 2mg/k…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 ,对比观察对循环、苏醒及烦燥发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5 6例ASAⅡ—Ⅲ级的病人 ,其中胃癌病人 30例 ,胰头癌病人 16例 ,肝癌病人 10例 ,年龄 2 8~ 5 6岁 ,体重4 6~ 75kg ,术前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 8例 ,A组为单纯全麻组 ,B组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两组术前 30分钟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和东莨菪碱 0 3mg。麻醉方法 :A组以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4ug/kg、维库溴铵 0 1mg/kg全麻诱导插管 ,术中吸入安氟醚 ,分次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26例上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常规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麻醉用药情况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躁动.结果:两组患者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比麻醉前均下降.Ⅰ组8例仅间断吸入七氟烷,5例未吸入麻醉气体;Ⅱ组手术过程中均吸入七氟烷.Ⅱ组与Ⅰ组比较,全麻用药剂量多,术后苏醒时间长(P<0.05).Ⅱ组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烦躁,经静注喷他佐辛30mg后缓解.结论:上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麻醉平稳,吸入及静脉麻醉药剂量减少,清醒快且舒适,术中循环稳定,还可以做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减少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还可降低患者经济费用,适合经济较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我院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肝病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择期上胜利部手术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脂0.3mg/kg,维库溴铵0.1mg/kg,维持采用静吸复合;Ⅰ组诱导前行硬膜外阻滞。结果 Ⅰ组手术中,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上升幅度较Ⅱ组少。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肝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手术中 ,减轻了牵拉反应引起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 ,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 ,有助于提早苏醒拔管。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病例 5 0例 ,男 32例 ,女 18例。年龄 2 7~ 79岁。其中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 18例 ,上消化道穿孔、胃溃疡2 0例 ,胃癌 12例。手术时间 2h30min~ 5h10min。此 5 0例为连续硬膜外复合静吸全麻 (复合组 )同时选择统计 5 0例病种、年龄、性别与复合组类同患者静吸全麻为对照组。1 2 麻醉方法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  相似文献   

7.
吴振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6-107,11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探讨。方法选4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Ⅱ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每组20例。两组病人全麻的诱导、维持方法相同,Ⅰ组病人术中间断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苏醒期间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并发症。结果Ⅰ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Ⅱ组平稳(P〈0.05),苏醒及清醒快,且并发症少。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血压控制情况,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及胆囊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37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30min、术毕拔管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的苏醒拔管时间及所用麻醉药剂量。结果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单纯全麻组少。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异丙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且单纯全麻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9.
舒华 《当代医学》2007,(13):10-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开腹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舒华 《当代医学》2007,(7):10-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开腹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观察42例胸腔手术病人用复合麻醉的优点。随机分成单纯全麻(1组)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2组)两组。结果提示:所有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诱导期的测量值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1组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术毕MAP均显著性升高,HR增快,与诱导前和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芬太尼和箭毒用量分别较2组高429%和41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围术期镇痛效果好,生理扰乱小,麻醉苏醒期短,术后肺部并发症少,体现出麻醉方式互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董志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0-43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孙婷辉  段思源 《医学综述》2013,(23):4396-439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瑞芬太尼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剖胸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偏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偏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全麻临床麻醉效果要明显有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用于巨大肝细胞癌手术的可行性比较。方法9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48例(A组)和单纯全麻48例(B组)。A组术中麻醉维持以异丙酚3~5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间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铵;硬膜外腔注药为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B组全麻诱导手术中麻醉维持用药同A组。结果术中、术毕两组血糖值均升高,但B组更为显著,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糖值呈持续上升至拔管,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拔管时间A组(18.0±4.7)min,B组(37.0±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用于巨大肝细胞癌切除术,麻醉平稳,肌松满意,清醒快,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全麻比较 ,评价小儿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1 1 6例腹部手术患儿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接受硬膜外麻醉 (Ⅰ组n =68)或全麻 (Ⅱ组n =48)。Ⅰ组在基础麻醉下行硬膜外置管 ,注入 0 .8%~ 2 %的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Ⅱ组在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 ,行静吸复合全麻。均常规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 5ml,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皮质醇的变化。记录术中肌紧张、鼓肠例数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Ⅰ组成功率达 98% ,无一例全脊麻发生 ,与Ⅱ组相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苏醒快。结论 :小儿硬膜外阻滞不仅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而且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一般情况尚好的患儿可积极选用。  相似文献   

18.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念 《中外医疗》2014,(30):1-3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全麻,实验组38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苏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平均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衡、麻醉效果佳等诸多优势,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