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肿瘤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纵裂、侧脑室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或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内肿瘤42例。结果 本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30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12例。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具有刨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颅底肿瘤、脑室内肿瘤和镰旁脑膜瘤。  相似文献   

2.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2例大型听神经瘤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耳后发际内1 cm作6 cm小弧形切口,骨窗2.5~3.0 cm,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95.2%),近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7例(88%),功能保留30例(71.4%);耳蜗神经解剖保留3例,有效听力保留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同样能获得对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神经、血管的良好显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岩斜区肿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岩斜区肿瘤18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膜瘤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脑膜瘤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4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和1例胆脂瘤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2例脊索瘤和1例转移瘤经口鼻蝶入路切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面神经监测下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6例,术中行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87.5%),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93.8%),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13例(81.3%).结论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下行神经内镜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听神经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 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大型、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和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0例(83.3%),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16.7%)。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7例(29.2%),出现脑干出血1例(4.2%),脑干梗死1例(4.2%),脑脊液漏1例(4.2%),颅内感染1例(4.2%),肺部感染2例(8.3%)。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5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明显进展。结论对于中后颅窝和(或)幕上下骑跨的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1)颅中窝型;(2)颅后窝型;(3)颅中后窝型;(4)颅外型;(5)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6)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8.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相应适当的锁孔手术入路,部分结合导航技术,显微手术切除38例颅内深部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锁孔入路结合导航和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切除颅内深部脑膜瘤。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电视神经内镜辅助显做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 对33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保留面神经,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诊断特点及各种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肿瘤分为A型:肿瘤局限在颅后窝;B型:肿瘤长入幕上但下部不超过内听道及岩下窦;C型:肿瘤长入幕上且侵犯到内听道及岩下窦以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一期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结论:MRI及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枕下入路适用于A型肿瘤,B型肿瘤宜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C型选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最常见症状为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按肿瘤位置分为5型:颅中窝型3例,颅后窝型8例,颅中后窝哑铃型26例,颅中窝颅外型2例,颅中后窝颅外型2例。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13例,颞底经天幕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1例,乙状窦前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随访13例,时间3~84个月,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三叉神经鞘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手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切除程度和较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31例听神经瘤,采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2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1例,显微手术16例,术中可清晰辩识面神经26例。结果 全切除肿瘤2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面肌功能保留8例。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全切任何大小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因其对岩骨侵袭小、手术便捷、术后并发症少,应为听神经瘤手术首选入路。显微手术和术的经验及对桥小脑角显微解剖知识,对提高手术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89.8%),次全切除6例(10.2%),全组无死亡患者,面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者45例(76.3%),部分听力残存15例,无切口局部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较好方法,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 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 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经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岩骨后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6例大型岩骨后脑膜瘤,肿瘤最大径均超过4 cm,有4例肿瘤侵入岩骨,术中完全暴露横窦和乙状窦,与硬脑膜一并分别向上方和前方牵开,充分暴露小脑幕下方和岩骨背面.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15例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改善,术后永久性面瘫1例,脑脊液漏1例.随访3个月-5年,随访期间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岩骨后脑膜瘤具有能够早期处理肿瘤基底、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明显扩大手术暴露和提高肿瘤全切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7.
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上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介绍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技术和经验。方法 选择鞍上区10例脑膜瘤和3例垂体腺瘤,经眶上锁孔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对周围结构妥善保护。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92.3%),大部分切除1例(7.7%)。除1例有短期尿崩外,余病例无术后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对脑组织无效暴露少、牵拉轻、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效果,以及术中垂体柄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孔手术切除的36例鞍区肿瘤临床资料,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锁孔入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3例,脑膜瘤14例,颅咽管瘤9例。肿瘤全切除33例,近全切除3例。垂体柄全保留32例,部分保留3例,术中未发现垂体柄1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既安全、便捷、微创,又能达到切除肿瘤、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1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4例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保留,术后1周复查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13例(92.86%),面神经功能较差(H-B分级Ⅲ级)1例(7.14%)。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2例患者术区有少量出血,继续复查未见进展。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加强抗感染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20.
经岩骨四种联合入路临床运用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经岩骨四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大型肿瘤30例。经迷路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8例,经乳突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其它桥小脑角肿瘤7例,后者与颞下入路联合切除中、后颅窝亚铃型肿瘤2例,与乙状窦后入路联合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3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术后重残或死亡3例。本文着重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