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碱联合热疗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联合热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板,观察苦参碱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苦参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苦参碱在6.25~200μg/ml浓度时,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细胞存活率在86.4%~56.1%),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55),此浓度范围内苦参碱对人肠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低于对内皮细胞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差异细胞毒作用;在12.5~25μg/ml浓度时苦参碱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6.25~25μg/ml浓度时对内皮细胞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6.25、12.5、25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50、100、200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苦参碱(6.25~200μ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联合热疗具有协同或次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作用于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28只荷瘤小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及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每组7只。其中,空白对照组:0. 9%Na Cl注射液0. 2 mL/d,灌胃,第1~7天;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200 mg/(kg·d),灌胃,第1~7天;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 mg/(kg·d),腹腔注射,每周2次;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200 mg/(kg·d),灌胃,第1~7天,吉西他滨50 mg/(kg·d),腹腔注射,每周2次。成瘤后隔天测量肿瘤的最长径及最短径,计算瘤体积。治疗结束次日每组随机选取3只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治疗后第13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 010±334) mm~3、(3 101±217) mm~3、(3 413±349) mm~3、(2 063±289) mm~3,SUVmax值分别为4. 08±0. 26、3. 53±0. 19、3. 33±0. 22、2. 28±0. 18,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小于空白对照组(P <0. 01)。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吉西他滨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VEGF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6)%、(61±8)%、(86±6)%、(29±7)%,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P <0. 01),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组低于阿帕替尼组(P <0. 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可对Lewis肺癌移植瘤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I)与高频超声结合eFlow成像技术在评价鸡FGFR1重组蛋白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抗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0只小鼠皮下接种2×106个肿瘤细胞(Meth A模型),7 d后随机分成以下4组(10只/组):cFR蛋白疫苗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组(C+G组)、 cFR蛋白疫苗单独治疗组(cFR组)、低剂量吉西他滨单独治疗组(G组)、生理盐水非治疗对照组(NS组).于分组后第4周使用CDFI及高频超声eFlow 显像显示小鼠肿瘤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瘤内的血管和肿瘤的像素比(即血管/肿瘤像素比).结果 ①40只小鼠种植肿瘤后均形成皮下明显的肿瘤结节.②eFlow成像较CDFI更能显示肿瘤内分支细小血管,彩色血流溢出少,敏感性更高.③C+G组、cFR组、G组、NS组肿瘤内的血管/肿瘤像素比(%)呈升高趋势,C+G组、cFR组、G组分别与NS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eFlow 显像技术能够显示肿瘤微小血管生成情况,为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效提供了一种实时且无创的、敏感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30分钟,d1,d8;卡培他滨1250mg/ m2,2次/日,口服d1~14.21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为126个,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13例,进展(PD)19例,总有效率(CR+PR)21.95%,疾病控制率(CR+PR+SD)53.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3个月(1.5~19.7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和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GEM)化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胰腺癌患者采用GEM化疗,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水平,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化疗6个疗程后分析疗效与VEGF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患者VEGF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化疗3个疗程后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化疗6个疗程后,客观有效者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程进展者(P<0.05).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有助于对胰腺癌的诊断和GEM化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5%GS 250 mL,ivgtt 30 min d1,d8;奥沙利铂130 mg/m^2+5%GS 500 mL,ivgtt 2 h d1.每3~4周重复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结果 可评价16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12.5%.毒副反应能够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王月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9-198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化疗23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60分钟,第1、8天给药;卡培他滨1 250mg/m2,早晚两次,餐后30分钟口服,第1~14天。21天为一化疗周期。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5例(21.74%),病情稳定8例(34.78%)。共有12例(52.17%)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无法手术的胆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晚期胰腺癌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培他滨1 000mg/m2,2次/天,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糖类抗原19-9、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等。结果:26例中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肿瘤进展14例,总客观缓解率为19.2%,临床获益率46.2%,糖类抗原19-9缓解率61.5%,中位生存期7.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1年期生存率为26.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化疗方案临床获益较高,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2例。结果CR4例,PR14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CR PR)56.2%。全组中位缓解期5个月(2~14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其中骨髓抑制主要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8.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晚期乳腺癌患者9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n=47)和B组(n=48)。A组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B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2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与A组对比,B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控制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分别为19.15%和42.55%,B组分别为33.33%和73.8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4.17% VS 17.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程进展,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肝转移患者38例,采取吉西他滨第1d、8d静脉滴注,第1~14d口服卡培他滨,1个周期21d,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CR 0例,PR 8例,SD 13例,PD 17例,有效率(CR+PR)为55.26%.38例患者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4.21%(32/38).血小板发生率44.73%(17/38).腹泻发生率42.11%(16/38).恶心呕吐发生率34.21%(13/38).口腔炎发生率26.32%(10/38).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1.05%(8/38).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8.42%(7/38).静脉炎发生率7.89%(3/38).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鹏  刘振湘  张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0):1368-137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以及对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明确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有无明显抑制效应,是否适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化疗.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对肿瘤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新鲜肿瘤标本,应用ATP-TCA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对的吉西他滨的敏感率.结果:T24膀胱癌细胞株对吉西他滨表现为耐药;吉西他滨作用T24膀胱癌细胞株一定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或坏死;ATP-TCA法检测4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率为90%.结论:吉西他滨体外对膀胱癌T24细胞株无生长抑制作用,对4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耐药率为90%,初步说明该药不适合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3.
氟尿嘧啶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模型,MTT法测定5-FU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模型(CAM模型),观察5-FU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5-FU在非细胞毒浓度下可在体外抑制HUVEC的增殖,在体内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结论:5-FU在非细胞毒浓度下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杨霖 《吉林医学》2014,(26):5791-5791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4例,对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吉西他滨组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P<0.05);吉西他滨组的不良反应要少于多西紫杉醇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能够较为有效地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5.
倪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61-16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39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8例(20.51%),疾病稳定23例(58.97%),疾病进展8例(20.51%),总有效率为20.51%,总控制率为79.49%;3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Ⅰ°22例(56.41%),Ⅱ°10例(25.64%),Ⅲ°5例(12.82%),Ⅳ°2例(5.1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泽菲)联合卡培他滨(C A P)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均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既往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d1、d8,静滴;卡培他滨(CAP)2000mg/m2,分2次口服,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34例患者中,CR 3例,PR 13例,SD 10例,PD 8例,客观有效率为47%,中位生存期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C A P)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较高,有生存优势,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杨琼  谢德荣  刘建化 《循证医学》2010,10(3):146-149
1文献来源 David C randomized Gemcitabine , Ian C, Deborah DS, et al. Phase III comparison of Gemcitabine versus plus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9,27(33):5513-5518.  相似文献   

18.
吉西他滨及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丹  李永萍 《医学综述》2009,15(21):3291-3293
吉西他滨(GEM)作为一种新型嘧啶类抗代谢剂,对多种实体瘤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具有独特的抗瘤活性。它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已被确定,临床应用显示其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联合用药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控制,使用其单剂或含GEM联合方案救治晚期乳腺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GEM及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2000 mg/m2.d,第1~14 d,每天分2次口服。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 d,21天为1周期。最少完成2周期,最多6周期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中,CR 3例(8.82%),PR 12例(35.29%),SD 11例(32.35%),PD 8例(23.53%),总有效率(CR+PR)为44.12%。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个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