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IgA是人泪液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很多眼病患者泪液的SIgA含量都有所改变,本文对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的SIgA含量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该病的免疫机制和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SIgA是人泪液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很多眼病患者泪液的SIgA含量都有所改变,本文对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的SIgA含量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该病患者的免疫机制和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泪液标本来源: 电光性眼炎发病组共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均双眼发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正常对照组共32例,其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中SIgA测定研究的报道尚少,为了探讨该病发病后的免疫机制与发病情况,本文对45例(90眼)电光性眼炎患者与48例(96眼)正常人的泪液中SIgA 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本文电光性眼炎中男39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均为双眼发  相似文献   

4.
电光性眼炎1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光性眼炎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27例电光性眼炎进行临床分析,并用利多卡因、贝复够及润舒滴眼液综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较短时间内治愈。结论用此综合疗法对电光性眼炎有较好的疗效,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对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中SIgA和B_2微球蛋白(简称B_2m)的测定研究报道尚少,为探讨该病发病后的免疫机制与发病  相似文献   

6.
润舒利多卡因治疗电光性眼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光性眼炎足眼科较常见的急症,是一种职业性眼病。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1%的卡因止痛,由于该药副作用较大,不宜过多重复使用,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润舒利多卡因治疗电光性眼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典型肺炎期间暴发电光性眼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52例紫外线灯照射所致的电光性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6例24小时内痊愈,6例48小时内痊愈。结论 加强有关部门对紫外线灯的管理,普及紫外线消毒的防护知识是预防电光性眼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电光性眼炎是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眼病,我科自2002年起用易贝滴眼液其中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IF)40μg,由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公司生产,治疗电光性眼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注射治疗电光性眼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256眼)重症电光性眼炎行球结膜下注射布比卡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42.97%的患者24 h内症状消失,57.03%的患者72 h内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布比卡因为治疗电光性眼炎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群体发生电光性眼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群体电光性眼炎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中学生325人(650眼)同日突发电光性眼炎,经先后滴1%的卡因及1%荧光素钠滴眼液后作眼部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分轻重2型。轻型:209例(64.30%)418眼。重型:116例(35.61%)232眼。给患者滴促进角膜损伤修复和预防感染的眼液治疗。结果患者经药物治疗3天后,先后均痊愈。结论对群体突发电光性眼炎宜现场救治,以赢得时间。日常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严格管理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电光性眼炎与脂质过氧化反应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电光性眼炎与脂质过氧化损伤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正常家兔和急性电光性眼炎家兔角膜上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主要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量。实验发现:正常兔角膜上皮内含有丰富的活性SOD和少量MDA。在紫外线照射后1/2小时至6小时,SOD含量均有降低,照射后3小时降达最低点(P<0.01)。伴随上述改变,角膜上皮内MDA含量增高,照射后3小时MDA含量达最高峰(P<0.001)。实验结果提示脂质过氧化损伤在急性电光性眼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光性眼炎是眼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辐射伤。我科于2000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重症电光性眼炎48例96眼,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地处城市工业区,电光性眼炎发病较多。作者现将10余年来所遇到因电光性眼炎频繁滴地卡因液所致角膜上皮剥脱伤(简称剥脱伤)28例(52眼)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光性眼炎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紫外线所致的电光性眼炎是较为常见的眼科急诊 ,多发生于电焊操作等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场所。近年来 ,由于城市的发展 ,电焊使用频繁 ,从事电焊作业的人员日益增多 ,加之一些工人的防护意识薄弱 ,防护设施不全 ,电光性眼炎发病率增高。此外 ,室内紫外线消毒等 ,因疏于防护亦可导致电光性眼炎。我院地处北京市区东部 ,是东半部唯一一所综合医院 ,接诊电光性眼炎较多。现总结我院近 2年病例情况 ,报告如下。(一 )一般资料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2年间共治疗电光性眼炎 70例 ,男 64例 (91 43 % ) ,女 6例 (8 5 7% ) ,年龄 2 0~ 62岁 ,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电光性眼炎的发病原因,寻求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笔者于1992年6月至12月对本厂217名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对象和方法对象:门诊电光性眼炎患者119人,专业焊接车间工人98人(不含前者),共217人.男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对电光性眼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电光性眼炎家兔角膜上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量。发现紫外线照射后3小时SOD活性降低,伴随上述改变,MDA含量增高。用地塞米松在照射前、后滴眼,3小时检测SOD和MDA,发现其可保护SOD,并降低MDA含量。透射电镜下显示,角膜上皮细胞的变化主要在其底部细胞,以水肿性改变为主。实验结果提示自由基损伤在急性电光性眼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减轻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电光性眼炎的常见病因,探讨眼科急诊对于电光性眼炎的诊治.方法 搜集我院眼科夜间急诊电光性眼炎38例,对其发病诱因和发病时限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38例电光性眼炎中男32例(84.21%),女6例(15.79%).平均(37.00±4.31)岁.发病时限为3~10(7.00±2.12)h,主要致病因素为电焊光照射32例(84.21%),家庭紫外灯消毒4例(10.53%),医院紫外灯消毒1例(2.63%),观看日食1例(2.63%),主要症状及体征是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痛、混合充血或伴有结膜水肿、角膜上皮粗糙或部分剥脱.经过0.40%盐酸奥布卡因(倍诺喜,benoxil)紧急滴眼后(10.00±3.54)min症状明显缓解,再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氧氟沙星眼膏(迪可罗)等对症治疗并预防感染.结论 电光性眼炎的患者中男性居多,主要致病因素为电焊光照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角膜刺激症状,治疗上积极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恢复,同时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电光性眼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电光性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效果。方法 对80例电光性眼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75%24小时内症状消失。46.25%72小时痊愈;8例转变为慢性睑缘炎和结角膜炎。结论 从事焊接工作对眼睛的保护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先宁  朱秀平  杨华  陶沙 《眼科研究》2005,23(2):154-154
泪液溶菌酶在眼局部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泪液溶菌酶测定的方法有免疫学方法和微生物学方法,我所参阅杨鸿藻等人报道的琼脂扩散法,建立了纸片扩散测定方法以测定正常人泪液中溶菌酶浓度,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眼用营养剂对电光性眼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的眼用营养剂对电光性眼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痛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2例24眼随机分成3组,分别加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多种氨基酸的滴眼液作为辅助治疗。结果 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组角膜愈合时间较其它两组缩短,加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组泪膜稳定性较其它两组增高。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电光性眼炎角膜上皮的愈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有利于患者泪膜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