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陈璐  陈逖 《临床眼科杂志》2000,8(6):459-46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35例(43眼)难治性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中,辅助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眼压在正常范围内81.4%;局部应用适量降眼压药水,眼压在2.79kPa(21mmHg)以下7.0%;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8.4%。并发症:角膜上皮损害11.6%,早期伤口漏及浅前房4.7%,低压性黄斑水肿2.3%,晶状体混浊加重14.0%。结论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显著地延长滤过泡的功能及降低眼内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用巩膜瓣松解缝线减少青光眼术后低眼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45例54只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1次使用0.3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其中23例28只眼术中采用松解缝线将巩膜瓣紧密缝合,术后5~55天拆除松解缝线。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7~26个月)。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持续性低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0.05)。表明本方法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代谢药物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5-Fu组成功率82.5%。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率,MMC组16%;5-Fu组10%。结果表明,上述药物能明显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但不能减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男性、青少年性青光眼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2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败的病例进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滤过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泡7只眼。所有患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时,术中曾应用过抗代谢药MMC(0.2mg/ml-0.3mg/ml)。术后发生滤过泡失败的时间平均22.0±8.7天。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3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9.4±1.9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16.10±5.1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有18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69.2%,条件成功率92.3%。结论:应用IFNα-2b对早期滤过泡失败病例进行针刺分离和注射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滤过泡,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比5-Fu更理想的优点。本文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并提出利用UBM技术监测滤过泡失败再治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滤过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滤过手术联合a干扰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将34例(42只眼)难治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IF治疗组22只眼与5FU对照组20只眼。治疗组术中、术后,采用aIF球内(玻璃体内)或结膜下注射,对照组术后采用5FU结膜下注射。术后随访5~14个月。结果aIF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818%(18/22)5FU对照组为85%(17/20),P>005。功能性滤过泡眼数,aIF治疗组为17/22,5FU对照组为16/20。治疗组未见明显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结论:aIF能促进滤过泡的形成,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效果同5FU。  相似文献   

6.
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关怡 《眼科》1995,4(1):32-35
53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丝裂霉素(MMC)组与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时,MMC组于术中将0.4mg/ml的MMC棉片置于手术区结膜瓣下及板层巩膜瓣下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提示,MMC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辅助药物,能够显著延长滤过泡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使用时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中小巩膜瓣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林  向其嘉 《眼科》1998,7(2):91-9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38例(38只眼)青光眼作2mm×3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并与38例(38只眼)做4mm×4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两组条件基本相同,随访6~19个月。结果:小巩膜瓣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1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3.68%(P<0.05)。成功率在小巩膜瓣组为93.37%,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高三尖杉酯碱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Peng D  Yu K  Tian X  Liu X  Yu M  Zho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61-364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ingtonine)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施行同一标准的小梁切除术,将78例(88只眼)难治性青光眼分为用药组42例(46只眼)和对照组36例(42只眼)。用药组术中应用高三尖杉酯碱04mg,术后再分次结膜下注射高三尖杉酯碱062±020mg(范围053~075mg);对照组未用高三尖杉酯碱。术后随访观察18~48个月(平均36个月)。采用寿命表分析法统计。结果手术成功率:用药组为845%,对照组为509%(P<0.05)。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百分率:用药组为842%,对照组为529%(P<0.05)。并发症:用药组的角膜上皮缺损和结膜伤口渗漏发生率分别为239%和65%,对照组为71%和24%(P<0.05)。用药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在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三尖杉酯碱是安全有效的抗增殖药物,可明显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至少可在术后3年内将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术后激光断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骜坤  陶源  郭春艳  卜秀荣  王玉国 《眼科》1999,8(4):195-20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 联合术后激光断线术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将68 例(93只眼) 青光眼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A 组35 例(48 只眼) ,小梁切除术中使用 MMC,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激光断线;B 组33 例(45 只眼) ,术中使用MMC,常规缝合巩膜瓣,术后不断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眼底等。结果:A 组平均随诊11-89 ±1-93 个月,手术成功率95-8 % ;B 组平均随诊12-24±1-61 个月,手术成功率91-1 % ,二者对比无显著意义,术后眼压4 周内二组对比有显著性,4 周以后至最近一次随诊观察无显著性。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等并发症A 组较B 组显著减少。结论:A 组方法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引起的并发症又能抑制瘢痕化,改善滤过。  相似文献   

10.
李俊英 《眼科新进展》2015,(11):1080-1082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抗增殖作用。方法 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6例(104眼),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给予0.20g·L-1丝裂霉素C,B、C、D组术中分别给予0.03g·L-1、0.05g·L-1、0.10g·L-1紫杉醇。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4组患者术前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6个月,4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0、0.739、1.031、1.083,均为P>0.05)。4组患者的术前眼压、术后1周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与D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组有2眼结膜伤口有轻度渗漏,4眼发生浅前房,其余3组均未出现以上情况。结论 紫杉醇用于青光眼滤过术能有效降低眼压,维持滤过泡功能,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滤过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观察滤过手术联合a-干扰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34例(42只眼)难治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IF治疗组22只眼与5-Fu对照20只眼。治疗组术中、术后,采用a-IF球内(玻璃体内)或结膜下注射,对照组术后采用5-Fu结膜下注射。术后随访5~14个月。结果a-IF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81.8%(18/22),5-Fu对照组为85%(17/20)。P>0.05。功能性滤过泡眼数,a-IF治疗组为17/22,5-Fu对照组为16/20,治疗组未见明显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结论a-IF能促进滤过泡的形成。提高青光眼读过手术的成功率,效果同5-F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 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Hg(1kPa=7.5mmHg)和(14.62±3.50) mm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Hg和(14.67±3.71)mm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 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自家血注射治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青光眼术后常因滤过道发生纤维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术中或术后早期应用丝裂霉素C(MMC)等抗代谢药物则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壁薄、囊状和缺血的滤过泡若滴用MMC则可能导致术后持续性低眼压。本文采用自家血行滤过泡内注射治疗青光眼手术后低眼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持续性低眼压24例(24只眼),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 17~52岁,平均 40.5岁。眼压持续低于 6 mmHg( 1mmHg=0. 133 kPa),滤过泡均宽大、壁薄,无血管性滤过泡。裂隙灯荧光素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结膜下注入Healon GV对提高滤过泡成功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结膜下注入Healon GV对滤过泡的影响。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共5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25眼)为对照组,常规行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下的小梁切除术;B组19例(25眼),于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下的小梁切除术中之滤过部位结膜下注入HealonGV0.1~0.2ml,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等情况,随访6个月,将滤过泡情况按kronfed标准分型登记,并统计手术成功率。结果 A组Ⅰ型+Ⅱ型滤过泡占64%,而B组占88%。手术成功率A、B两组分别为72%和92%。术后4、5、6月两组眼压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ealonGV球结膜下注射可增加滤过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与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2例(74眼)分为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研究组)25例48眼和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组(对照组)17例26眼,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发生浅前房者研究组为4眼(8.33%),对照组2眼(7.69%)(χ2=2.97,P>0.05)。术后1周研究组眼压为(12.17±1.02)mmHg(1kPa=7.5mmHg),对照组为(12.67±1.14)mmHg(t=0.371,P>0.05);术后1a研究组眼压为(15.53±2.62)mmHg,对照组为(19.65±4.71)mmHg(t=2.644,P<0.05)。2a后研究组总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总成功率为69.23%(χ2=5.93,P<0.05)。术后1a研究组中功能性滤过泡占93.75%(45/48),对照组占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近期视力均不低于术前视力。研究组术后30眼(62.5%)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1眼(80.77%)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氟羟氢化泼尼松抑制滤过泡瘢痕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1例89只难治性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前,在拟手术部位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氟羟氢化泼尼松,以抑制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用药组手术成功率为77.3%~89.0%,对照组为480%(P<0.01),不同剂量组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剂量组的滤过泡类型构成比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可能与用药有关的并发症大部分发生于高剂量组相关。我们的研究证明此方法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术前用药有效剂量选择4~8mg较佳。  相似文献   

18.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抗代谢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尤其晚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新生血管性表示我眼随机分为次全视网膜冷凝(SRC)组23例(23只眼),单纯用SRC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对照组17例(17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两组术后均局部应用5-Fu和地塞米松,术后随访1月~5年,平均6个月。结果:SRC组的治疗成功率(73.9%_高于对照组(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次全视网膜冷凝术  相似文献   

19.
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治疗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对37例(46眼)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随机分为HAD房水引流物置入术组(HAD组,24眼)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组(MMC组,22只眼),平均随访15.8月(3 ̄34月)。术后一年眼压峰值(X↑-±SD):HAD组为17.0±6.4mmHg,MMC组为18.7±7.5mmHg(P〈0.05);眼压下降率(X↑-±SD):HAD组为63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对20例2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手术方式;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剥离成3×6mml/2厚度巩膜瓣,用巩膜咬切器切除小梁组织约2.smm,虹膜作12点时位根切除,巩膜瓣作两对角处缝合,球结膜作连续缝合.术后随机分为;5一氟尿嘧啶组10例11只眼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3mg,对照组10例11只眼,术后不注射5-氟尿嘧啶.观察结果5-氟尿嘧啶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占总数92%,对照组为刀%(P(005).5一氟尿呼唤组眼压控制率为97%,对照组为7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5一氟尿吨院是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