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及拟调节力。方法 将40例(4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3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ReSTOR SA60D3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组)和Natural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组),观察术后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最佳视远矫正时近视力以及视近拟调节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裸眼远视力≥0.5者多焦组和单焦组均达95.65%。多焦组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最佳视远矫正时近视力明显优于单焦组(P〈0.05);术后第3个月裸眼近视力≥0.5者,多焦组为69.57%,单焦组为4.35%;而最佳视远矫正时近视力≥0.5,多焦组为69.57%,单焦组为13.04%。术后第3个月视近拟调节力多焦组为(-3.54±1.05)D,单焦组为(-1.65±0.68)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eSTOR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拟调节幅度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大.能有效地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Slataper视标法和动态检影法测定58只人工晶体眼的调节力,结果分别为:2.06±0.65(D)和0.35±0.13(D)。用P-VEP法测定18只人工晶体眼的调节力较视标法高3.07±0.96(D),但两种测定结果间有非常显著相关性(r=0.71,p<0.01)。  相似文献   

3.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以及A超测量10 g/L匹罗卡品点眼前后前房深度,检测术眼拟调节能力,同期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作为临床对比,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crysof组;带状光检影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0.99±0.4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25±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23,P<0.05);主觉近点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60±0.5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42±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7,P<0.05);离焦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46±0.52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52±0.3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7,P<0.05);滴用匹罗卡品眼药水后分别测量1CU组和Acrysof组前房深度(ACD)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4,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相似文献   

4.
吴宪巍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452-2455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CU(德国HumanOptics公司)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与传统单焦后房型UV型(日本HOYA公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18例(20眼)患者I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及20例(20眼)患者UV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1mo时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35cm)及矫正远视力的近视力(35cm)、主观调节近点、10g/L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30min后利用A型超声波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变化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数据间比较,除术后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相对于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更高调节力、更佳的近视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远视力。但术后调节幅度有限,长期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预留屈光度数人工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方法120只眼(91例患者)被分为四个年龄组,每组随机分为Ⅰ、Ⅱ、Ⅲ亚组,并相应采用三种预留屈光度数:(0±0.25)D、(-0.5±0.25)D、(-1.0±0.25)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远、近视力、屈光状态、瞳孔直径、视远、视近前房深度等检查,并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测定伪调节力,及在未矫正屈光不正的状况下测定近点调节距离。随访时间在3个月以上。结果Slataper视标法120只眼平均伪调节力为(2.08±0.04)D,动态检影法为(0.46±0.03)D。两种检查方法均表明随着年龄增加伪调节力有降低趋势,随预留屈光度数的增加伪调节力略有增加。伪调节与人工晶体移动度呈正相关(r=0.307,P<0.01),与瞳孔直径、年龄呈负相关(r=-0.454,P<0.01;r=-0.323,P<0.01),但与预留屈光度数有较弱的相关性(r=0.219,P<0.05)。结论人工晶体眼自身存在一定的伪调节力;不同年龄组预留屈光度数对人工晶体眼的伪调节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人工晶体预留屈光度数的恰当选择应该趋向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眼的表观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工晶体的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但临床常用的仍是单焦点后房型人工晶体,有关它的调节研究自然受到重视。本综述了人工晶体光学设计的近况,无晶体和人工晶体眼表观调节现象的提出背景以及与该调节力有关的光学影响因素,如瞳孔直径、前房深度及景深等。目前,国际上对人工晶体眼是否存在调节力尚有争议。有关表观调节力产生机制的研究将有益于重新全面认识人眼的调节机制,也将对可调节性人工晶体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调节效果.方法 将48例(52只眼)单纯性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1CU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远、近视力,角膜水肿,瞳孔,晶状体囊袋,以及视远、视近时调节力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3~6个月,术后1周远视力1≥0.5者46只眼(88.46%),术后3个月远视力≥0.5者49只眼(94.23%),术后6月远视力≥0.5者51只眼(98.07%),术后1周近视力≥Jr5者37只眼(71.15%),术后3个月近视力≥Jr5者43只眼(82.69%),术后6个月近视力≥Jr5者47只眼(90.38%).术后1周观察52只眼均无角膜水肿;瞳孔圆,对光反射敏感;晶状体囊袋无缩小,环形撕囊口圆,位于晶状体囊袋正中,直径约5mm;客观法检查视远、视近调节力变化为(0.95±0.36)D.结论 这种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早期观察的结果具有良好术后视功能,具有很好组织耐受性,在晶状体囊袋中稳定,居中性好,并发症少,具有一定调节范围.但植入1CU对手术仪器及手术医师要求较高,手术后的长期效果仍需要观察:随手术后的时间延长视力及调节力的变化及稳定性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视力、表观调节力及视觉症状等情况。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43例49眼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其中21例25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Tetraflex组),22例24眼植入Acrysof SA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A60AT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3,6,24mo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等效球镜度、表观调节力、脱镜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负镜片法测得的表观调节力:术后3mo,Tetraflex组为3.56±1.20D,SA60AT组为-0.25±0.20D;术后6mo, Tetraflex组为3.08±1.30D, SA60AT组为-0.20±0.18D;术后24mo, Tetraflex组为285±1.22D, SA60AT组为-0.15±0.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阅读时戴老视镜情况和对疗效的满意度情况,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组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满足了患者视远、视近的要求,并可提供较好的表观调节力,虽远期有下降趋势,但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9.
尽管人工晶体的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但临床常用的仍是单焦点后房型人工晶体,有关它的调节研究自然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人工晶体光学设计的近况,无晶体和人工晶体眼表观调节现象的提出背景以及与该调节力有关的光学影响因素,如瞳孔直径、前房深度及景深等。目前,国际上对人工晶体限是否存在调节力尚有争议。有关表观调节力产生机制的研究将有益于重新全面认识人眼的调节机制,也将对可调节性人工晶体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的伪调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的伪调节。方法对植入单焦硬性后房型人工晶体的73只眼进行远、近视力,屈光状态,瞳孔的大小及运动状态,散瞳前、后前房深度等检查;并在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测定伪调节力。结果伪调节力为1.53±0.59D。伪调节与瞳孔直径呈负相关(r=-0.62);瞳孔运动状态佳者,其伪调节相对较大。散瞳前、后晶体位置发生变化,平均变化量为0.4mm,且伪调节与散瞳前、后人工晶体位置的变化量,即晶体移动度呈正相关(r=0.47)。伪调节与散瞳前前房深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r=0.26,r=0.22)。结论伪调节是瞳孔大小及运动状态、角膜散光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眼内焦点深度改变的结果,故术后保留一定的近视散光及良好的瞳孔运动状态对植入单焦硬性后房型人工晶体眼伪调节的产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