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扫描的问世使人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动脉性门脉造影CT(CTAP)与肝动脉造影CT(CTHA)图像,CTAP与CTHA的联合使用增加了肝细胞肝癌(HCC)的检出与特征显示。动脉内经动脉导管化疗中  相似文献   

2.
陈林  吴沛宏  赵明  徐志斌  郑庆生  张岩  李立  曹烨 《癌症》2002,21(2):209-210
原发性肝癌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清AFP浓度、相关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已成为肝癌术前及术后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但对于小肝癌检出的敏感性不如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及经动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alportography,CTAP)[1],本研究通过对肝内病灶动态CTA和CTAP扫描,选择动脉和动门脉造影CT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结节型肝癌 CT征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原发性结节型肝癌常见与少见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肝癌的少见征象类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选取61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的病例,分析其常规CT检查结果、经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ography,CTA)及动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al portograhy,CTAP)检查结果。结果:肝内共发现病灶61个。30例结节型肝癌呈典型表现,CT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表现。另31例呈结节型肝癌的少见表现,其中7例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密度均高于肝实质;3例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周围可见“包膜样”结构,动脉期病灶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密度均降低;10例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均表现为低密度病灶;3例患者常规CT检查肝内未发现病变,CTA检查见病变呈高密度,CTAP检查呈低密度。结论:结节型肝癌存在常见表现和多种少见CT表现类型,应结合其临床资料、CTA、CATP检查,并与肝内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郭彦君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11,9(3):250-258,227
目的 探讨在制定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化学栓塞计划及其实施情况方面,采用CTAP联合CTHA检查是否较常规的THCT联合肝动脉DSA检查更有利、更有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连续有49名患有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入本项研究.该49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岁.全部患者在施行TACE前的1个月内均接受了...  相似文献   

5.
对18例因肝转移瘤行部分肝切除术后疑再次肝转移而进行动脉性门脉造影CT(CTAP)的资料进行研究以确定CTAP检出复发性肝转移瘤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已报告动脉性门脉造影CT(CTAP)可检出直径2cm以下的瘤灶,但手术、术中B超(US)证实仍有13%~23%的瘤灶被遗漏。另外,CTAP也可产生灌注异常伪影。为此,作者对10例病人联合进行CTAP与CTA(肝动脉造影CT),以观察对瘤灶及肝血流异常灌注检出能力的改善。 男7例,女3例,17~76岁。结肠腺癌肝转移7例,肝细胞癌(HCC)2例,肝腺瘤1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两侧股动脉插入5.5F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再将导管分别置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动脉。CTAP时自肠系膜上动脉注入125ml造影剂,CTA时向肝动脉内注入75ml造影剂。扫描层厚与间隔均为10mm。4例行肿瘤切除,1例肝移植,1例术中认为不能切除;另  相似文献   

7.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射频消融术(RFA)是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CT常用于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但CT很难发现<1 cm的复发灶,因此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术(DSA)能发现隐匿的复发灶,是CT有益的补充手段.为此,本文研究肝癌RFA后的DSA征象,以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对17例经临床、影像学及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行RFA后进行DSA造影.结果:DSA显示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局部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边缘区出血、边缘复发和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9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DSA在榆出<1 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内复发灶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动态CT对肝癌作前瞻性血液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术前预测肝癌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资料和方法:应用单次“bolus”CT动态增强扫描,对43例肝癌作肿瘤血管结构分析,根据肿瘤本身及灶周肝实质强化程度、形态、范围、时间—密度曲线和肝内门静脉强化表现,术前判断肿瘤血供丰富与否、是否存在或潜在存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估计术后肿瘤内碘油聚积情况和滞留时间,预测肝癌栓塞化疗效果,并与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6个月内临床、CT随访结果对照。 结果:动态CT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其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84%;预测肿瘤栓塞化疗效果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87%;CT组与术中肝动脉碘油造影组判断栓塞化疗效果和临床、CT随访结果对照,两组结果经X~2检验相差不显著(P>0.05)。 结论:动态CT可以作为一种术前判断肿瘤血管结构、血供情况和预测肝癌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效果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术前选择病例及掌握再次栓塞时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肝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记录造影参数,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癌67例,肝硬化14例,肝癌患者的BF值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BV、TTS与TTP值显著低于肝硬化(P<0.05)。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晰所有患者的肝动脉,MIP、DSA、MPR/CPR重建方法显示肝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5.5%、81.3%和9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可反映肝脏血流的灌注状况,可清晰肝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0.
肝癌切除术中肝动脉留置化疗泵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中肝动脉留置化疗泵对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3 4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者 ,术中肝动脉留置化疗泵 ,定期经化疗泵肝动脉灌注化疗和CO2 超声造影。结果  1)直径≤ 3cm 2 4个肝癌复发灶 ,CO2 超声造影检出率 95 .8% ,而常规超声为 5 0 % (P <0 .0 1)。 2 ) 2 0例单纯肝切除和 3 4例肝切除加肝动脉化疗者 ,其1、3年的复发率分别是 40 %、75 %和 2 9.4%、64 .7% (P <0 .0 5 ) ,1、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0 %、3 0 %和 91.2 %、47.1% (P<0 .0 5 )。结论 肝癌术中肝动脉留置化疗泵 ,术后行肝动脉CO2 超声造影和化疗对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T、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TAE)后残存血供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评估作用.方法:对30例接受TAE的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CT、DSA检查,对照结果.并对25例有残存血供者再次TAE后的碘油沉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5例三项检查均提示病灶灭活完全,无残留血供.19例三项检查均显示病灶残存血供丰富,再次TAE碘油沉积良好.6例CT显示病灶灭活无血供,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局部残存少量血供,DSA造影结果与超声造影相符,再次TAE碘油沉积不良.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癌TAE后病灶残存血供的显示较CT更敏感、准确,与DSA相仿,且操作简便、无创.TAE后病灶的碘油沉积情况与血供相关,对于灭活不全但血供不丰富者,应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肝脏动脉早期扫描 CT 血管造影(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用 Trigger Bolus 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一次屏气完成)和门脉期扫描,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 CT 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 MSCTA 表现,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 表现。结果动脉早期扫描 MSCTA 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动脉早期扫描 MSCTA 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20排CT和CT血管造影(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肝脏320排CT和16排CT的CT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CT在显示肝内瘤灶、PVTT、动静脉瘘(AVF)和肝动脉起源走行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41例PVTT患者中应用320排CT诊断瘤灶39例,明显优于16排CT诊断的32例;320排CT和16排CT诊断瘤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7.6%和92.7%,诊断AVF的准确度分别为97.1%和85.4%;两者对肝动脉起源走行和解剖变异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 320排CT和CTA除了具备16排CT的优点外,还能以更高的图像质量完成对肿瘤及肝脏血管的四维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更快速、准确,对介入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40例,共计45个病灶,病灶最大径≤3 cm,使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灶分别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45个病灶中3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7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超声造影、常规超声与增强CT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0%、77.5%、82.5%.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增强CT/MR和/或病理检查.其中35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行氩氦刀消融治疗,17例采取无水酒精量化治疗.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95.1%和96.2%.射频消融20分钟和一个月后超声造影分别发现4例和2例患者动脉相早期病灶有部分强化.氩氦刀消融一个月后2例患者见到动脉相早期病灶内有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肿瘤消融治疗适应症的选择,确定消融范围,是评价消融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6.
Shi GF  Wang Q  Li ZG  Wang SJ  DU Y  Wang YN 《癌症》2007,26(11):1257-1262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癌的血供来源关系到血管介入治疗的给药途径和栓塞靶血管的选择.本研究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SMA)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两种技术相结合评价肝转移癌的血供来源.方法:选取20例肝转移癌患者,采用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AP)及肝脏单纯门静脉灌注成像,观察血管走行与肿瘤的关系,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判断20例患者的33个转移灶肿瘤强化前后CT值变化特点,同时使用单血供灌注软件测量转移灶及瘤周正常肝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个结节直径0.8~3.5 cm,所有病灶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观察强化后CT值增量均不超过10 Hu.经SMA注射造影剂后肝内肿块内部无肿瘤血管.以门静脉作为单血供肝脏灌注扫描后得到肝内转移灶及瘤周正常肝组织各项灌注参数值,转移癌组织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17.15±11.38)ml·min-1·100 ml-1、(1.62±0.97)ml·100 g-1、(9.47±2.78)s、(3.97±3.44)ml·min-1·100 ml-1.33个转移癌的BF值均小于30 ml·min-1·100 ml-1.瘤周正常肝组织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133.43±67.17)ml·min-1·100 ml-1、(16.56±11.15)ml·100 g-1、(9.52±2.84)s、(35.16±14.03)ml·min-1·100 ml-1.其中BF、BV和P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1),MIT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6).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动脉插管门静脉造影CT灌注成像可以准确测量纯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未参与肝转移癌的血液供应,肝转移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用Trigger 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一次屏气完成)和门脉期扫描,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新一代超声造影剂和实时灰阶谐波成像技术探讨肝癌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方法经周围静脉团注SonoVue,用CnTI技术对16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施行超声造影,观察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在动脉期(9~40s)、门静脉期(41~120s)及延迟期(121~360s)的增强情况。结果PLC病灶在超声造影中开始强化及峰值增强表现具有不同形态学特点。16例PLC动脉相均呈高回声,回声高于肝实质,其中15例在门脉相、延迟相回声减退,回声低于肝实质呈低回声。PLC开始强化时间为12.5±4.1s,峰值时间为19.2±3.1s,减退时间为33.4±5.4s,持续时间为65.1±2.8s。结论超声造影肝癌增强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动脉相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回声减退,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术经化疗泵肝动脉超声造影的定义。方法;对24例肝癌切除术后行经肝动脉内留置化疗泵CO2超声增强造影。结果:增强造影对≤3cm肝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同时,还可以提供及发癌灶的病理血供,疗效评判及PEI治疗。结论:对肝癌切除术后留置化疗泵者应常规进行CO2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 超产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 =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x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x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x2 =6.987)、Ⅱ~Ⅲ型(x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x2=6.845)、Ⅱ~Ⅲ型(x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