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运动康复治疗对合并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组(A组)和抑郁组(B组),两组各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1组和B1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A2组和B2组)各60例。对比各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A2组患者比A1组、B2组比B1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且A2与B2组相比,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A2组A1组B1组,A2组B2组B1组,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内再发心肌梗死率、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组患者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无抑郁组高;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抑郁,运动康复治疗均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抑郁,运动康复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但是无抑郁组患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院内及近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对连续111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AMI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连续跟踪患者人院后72 h血糖波动情况,根据AMI早期血糖波动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G组),一过性血糖升高组(TH组),持续性血糖升高组(PH组),评估3组患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组患者较NG组和TH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0.0%(3/30)、11.1%(4/36)、31.1% (14/45),x2=7.347,P<0.05]、心源性休克[分别为3.3%(1/30)、5.6%(3/36)、24.4%(11/45),x2=9.686,P<0.01]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院内[分别为0、5.6%(3/36)、15.6% (7/45),x2=6.312,P<0.05]、3个月后病死率[分别为0、5.6%(3/36)、17.8%(8/45),x2=7.715,P<0.0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早期持续血糖升高的患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lion,AMI)早期外围血淋巴细胞降低对AMI预后的意义。方法将6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早期外围血淋巴细胞百分率(L%)分为两组,淋巴细胞≥20.4%者为A组,淋巴细胞≤20.4%者为B组,对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B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心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AMI早期淋巴细胞降低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应激性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事件中的作用。方法81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后根据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两组均给予积极内科治疗,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情况。结果AMI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P〈0.05)。结论AMI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事件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AMI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心脏内科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诊的171例无糖尿病史的女性急性AM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Ⅰ组:69例,血糖水平<6.1 mmol/L;第Ⅱ组:49例,血糖水平6.1~7.8 mmol/L;第Ⅲ组:53例,血糖水平>7.8 mmol/L.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3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第Ⅲ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第Ⅰ组、第Ⅱ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第Ⅰ组30.43%(21/69),第Ⅱ组32.65%(16/49),第Ⅲ组58.49%(31/5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第Ⅰ组5.80%(4/69),第Ⅱ组8.16%(4/49),第Ⅲ组24.53%(13/53);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第Ⅰ组24.64%(17/69),第Ⅱ组30.61%(15/49),第Ⅲ组54.72%(2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Ⅲ组患者院内病死率[28.30%(15/53)]显著高于第Ⅰ组[13.04%(9/6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增高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5 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梗塞前 48小时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A组 (86例 )、B组 (72例 ) ,分析两组病人近期预后。结果 :A组住院期间CK峰值降低 (P <0 0 5 )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下降 (P <0 0 5 )。随访 1月 ,A组较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再次入院率、死亡率下降 (P <0 0 5 )。结论 :梗塞前心绞痛通过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肌 ,改善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16例糖尿病AMI患者,按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组.A组:无心绞痛史者78例;B组:梗死前48 h内有心绞痛史者13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动态监测血浆坏死炎症标记物的变化;术后2周行99Tcm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和脑钠素、肌钙蛋白Ⅰ、白细胞介素-8峰值浓度均低于A组(均P<0.05).②左心室收缩功能: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峰射血率和左心室峰射血时间均好于A组(均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B组左心室峰充盈率和左心室峰充盈时间均好于A组(均P<0.05).③B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抑制糖尿病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5月~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别根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G)分为正常组(C组)和降低组(D组).计算A/B组和C/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好转出院率,经统计学分析,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和HBG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或就诊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科确诊STEMI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糖正常组(A组)与就诊血糖升高组(B组)、2型糖尿病组(C组)的预后。结果:(B+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24.7%vs.9.4%,P0.05),C组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9%vs.0%vs.0.7%,P0.05),C组、B组与A组比较,再发心绞痛率(23.4%vs.31.0%vs.14.7%,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41.6%vs.50.0%vs.22.1%,P0.05)、住院期间MACE(58.4%vs.65.5%vs.33.4%,P0.05)及一年全因死亡率(34.2%vs.31.4%vs.16.7%,P0.05)发生率更高。结论 :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A组(空腹血糖<6.0 mmol/L)、B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8.0 mmol/L),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病死率.结果 血糖明显升高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附2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健烽  陈展中  卫展扬 《新医学》2002,33(9):536-53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6例AMI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6例中正常血尿酸139例,高血尿酸67例。高血尿酸组CK-MB峰值较高,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1或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122例AMI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试验组,68例)和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对照组,54例),检测发病后24 h的BNP及cTnI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功能测定,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患者入院时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发病后24 h的cTnI、BNP水平及心率分别为(10.41±6.83)μg/L、(1 713.6±687.03)ng/L、(86±1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5.41±2.86)μg/L、(495.61±464.39)ng/L、(77±11)次/min](P0.05、P0.01)。BNP与cTnI呈正相关(r2=0.753,r=0.868,P0.01)。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分别为48.83%±5.01%、24.88%±6.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82%±5.29%、30.86%±5.89%)(P0.01)。结论 BNP及cTnI的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对近期预后可做出评估。BNP和cTnI可作为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随机血糖水平对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4例,根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132例,血糖<7.80 mmol/L;B组120例,血糖7.80~11.00 mmol/L;C组102例,血糖≥11.00 mmol/L.结果 与A组相比,C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较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B、C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校正TIMI帧数(CTFC)值高于A组(P<0.05).B、C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A组,其中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随机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后预后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94例经皮介入治疗(PCI)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分为2组,A组48例(血糖〈7.8 mmol/L),B组46例(血糖≥7.8 mmol/L)。对比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B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溶栓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时血糖高者往往伴有多支血管病变,其心功能差,病死率高,入院时血糖水平可作为非糖尿病AMI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447例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57例和冠状动脉异常组(B组)390例。分析2组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年龄均小于B组,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均低于B组(均P〈0.05);吸烟、大量饮酒者高于B组(P〈0.01)。Logistic多变量分析发现,吸烟、大量饮酒为CAG正常AMI患者独立危险因子。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LVEF值大于B组(均P〈0.05)。随访结果:再次AMI、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复合终点事件比较,A组均低于B组(均P〈0.05);2组心绞痛、心源性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AMI患者是高危人群;大量吸烟、饮酒是其危险因素或诱因之一;CAG正常者与CAG异常者总心血管事件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碎裂QRS(fQ 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AMI患者90例,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为fQ RS组(A组)33例与无fQ RS组(B组)57例。观察所有患者fQ RS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中fQ RS的发生率为36.7%(33/90),fQ RS的导联部位:ⅢavF导联5例(15.1%),ⅠavL导联13例(39.4%),V4~V6导联15例(45.5%)。A组患者心率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梗死范围变大、梗死情况加重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 RS波对AMI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作为早期识别重症AMI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 M I住院患者排除糖尿病后,根据住院期间患者随机血糖值分为:A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 );B 组(入院24 h 后空腹血糖<6.1 mmol/L 且随机血糖<9.0 mmol/L );C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9.0 mmol/L )。分析比较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B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A组与B组死亡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AMI患者的预后较一过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差,检测其血糖水平对判断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临床医学》2007,27(6):21-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10天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结果血糖增高组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应激血糖升高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预后差,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TIMI危险评分分为A组(TIMI危险评分≤3分)、B组(TIMI危险评分4~6分)、C组(TIMI危险评分≥7分),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门诊随诊等方式,统计分析3组患者5年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发率、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显著高于A、B组患者(P0.05);当TIMI危险评分为9.4分时,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864,诊断指数为1.69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AMI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