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及智力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9月在我院出生后出现黄疸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5例为干预组 ;同期外院出生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 4 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我国新生儿黄疸治疗推荐方案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干预组予早期干预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感知觉、运动及语言训练 ,出院后教会家长 ,定期复查。结果 两组患儿 1岁时身高、体质量、头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智力发育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早期干预 ,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有利于早期发现脑瘫。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疽应早期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60例母乳性黄疸儿分为门诊随访未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并且进行远期跟踪随访、评分、对照。结果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远期观察均未发现体格、神经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等。结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高峰期胆红素过高,有潜在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核黄疸发生的可能,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标准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大多数新生儿可出现黄疸,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均较轻微,但由于胆红素毒性,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为减少严重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症或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2004年8月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的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92例新生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研究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较低。结论母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可有利于胎粪排出,有利于胆红素的清除,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普瑞博思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89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普瑞博思混悬液0.2 mg/kg,每日3 次口服,共7 d。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3.18±26 .38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 .86±2 .36 μmol/L( P< 0.01)。结论 普瑞博思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入住我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 ,并追踪随访预后。根据预后分为异常组、对照组 ,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追踪随访 6 8例 ,7例失访 ,余 6 1例中 2 5例异常 ,3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异常组比较 ,日龄、体重、胆红素水平、B/A(胆红素白蛋白 )比值、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诊时间越晚 ,胆红素水平越高 ,越易发生核黄疸。早产儿、低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 ,对胆红素的毒性更加敏感。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可参考血清胆红素水平 ,BAEP及B :A比值早期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新生儿生后早期入院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急性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通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发现需要干预的患儿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的关键。近年来新生儿出生早期胆红素监测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筛查预防、避免核黄疸发生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如何进行筛查及筛查对干预治疗的利弊、经济效益比等提出新的问题。该文旨在对新生儿期胆红素监测筛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合理开展新生儿胆红素筛查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新生儿生后24h常规经皮监测胆红素水平,早吸吮、必要时温盐水灌肠促进胎便排出,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减少肠肝循环,进行早期预防。对疑似血型不合性溶血时,应及早化验血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达到我国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者(156例)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结果经综合治疗,显效112例(71.8%),有效44例(28.2%),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黄疸易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预防、早期干预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提出干预方案。方法对我院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取静脉抽血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感染及溶血等因素为主。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尽早发现病因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评价其对肾滤过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包括轻度20例,中度26例,重度22例)及28例无黄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Cys C、胆红素及Cr、BUN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Cr、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胆红素血症组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51 P<0.05);经治疗黄疸消退后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Cys 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 C水平是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功能的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