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玉明 《安徽医学》2014,(11):1527-1529
目的探讨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全胃切除患者54例,袢式空肠代胃改良吻合术(A组)28例,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26例。比较2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消化道重建时间耗时较短、吻合中出血量也较少(P<0.05),术后各项营养指标明显提升(P<0.05)。结论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食物储存量、术后患者营养改善和控制反流等方面较为满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朱永前 《九江医学》2008,23(4):20-20
全胃切除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我院从2002年2月~2008年6月行胃癌姑息性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28例,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 对72例全胃切除术后,两种袢式空肠代胃术式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经胃镜检查,Day-Cunha二氏法返流性下段食管炎发生率为19.6%.Schlatter氏法为38%。结论 Day-Cunha二氏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4.
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控讨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38例胃癌病人经腹全胃切除后,行食管-P型空肠袢吻合,空肠-空肠Roux-Y吻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改良P式吻合重建术式对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讨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60例接受住院手术的全胃切除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接受改良P式吻合术手术;对照组30例应用经典P式吻合术手术.比较2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并发症、血液营养学、术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6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食管pH监测,其DeMeester总评分分别为20.34±2.17、82.91±27.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6.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预后营养指数(PNI)分别为44.7±5.2、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式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观察全胃切除间置h型空肠食管空肠隧道式吻合加幽门再造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10年内用此术式治疗的39例胃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近远期并发症,营养状况良好,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8%,52.63%、42.10%。结论此术式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袢型、3S型与P袢型空肠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进行全胃切术的胃癌和贲门腺癌病人共131例,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随机分为3组,其中43例采用改良袢型,47例3s型空肠代胃,41例P袢型空肠代胃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3种重建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袢型组和s型这两组患者与P袢型空肠代胃组患者相比,前二者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更低,且前两者之间对比差别不大;术后饮食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营养评定指数均高于P袢型空肠代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袢型与3S型一样能有效防止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72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Ⅰ组)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Ⅱ组)。比较二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其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申的应用。方法 选择42例采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式,与22例Roux-en-Y术式在近远期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及Visiek指数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期(6个月)疗效方面,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在进食次数、每日进食量、体重增加方面优于Roux-en-Y术式组(P〈0.05)。该术式代胃的容量明显增大,排空时间延长,与Roux-en-Y术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远期(1年)疗效方面,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与Roars-en-Y术组在进食次数、每日进食量、体重增加方面差异仍十分显著(P〈0.05,P〈0.01),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其中返流性食营炎、恶性呕吐、食欲下降、滞留综合征(RSS)的发生率与Roux-en-Y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其Visick指数为Ⅰ~Ⅱ级者占95.2%,而Roux-en-Y术组,50%的痛人Visiek播毅为Ⅲ~Ⅳ级,术后体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超过术前的身体状况。有效地防止胆汁、胰液、食物返流,避免了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该术式是全胃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
游离空肠折叠式代胃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例胃底贲门癌及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后行游离空肠折叠代胃术,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效果满意。认为本手术方法在恢复消化道食物的正常运行,储存方面符合正常胃的生理过程。但本法吻合口较多,防止吻合口瘘十分重要,并就此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袢式吻合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安阳肿瘤医院行全胃切除术116例,其中76例行改良袢式吻合,40例行传统Roux-en-Y吻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种重建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同,改良袢式组手术重建时间较Roux-en-Y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minvs(39±11)min,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生活质量、体质量变化及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袢式组术后Roux-en-Y潴留综合征(RSS)发生率较低(2.6% vs 7.5%,P<0.05).结论 改良袢式吻合消化道重建操作简单,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安全地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尤其适合病变较晚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胃癌患者运用全胃切除手术之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萎缩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2例。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5);两组术后1年口服5%葡萄糖溶液的代胃排空时间,观察组在20 min以内,对照组为30-50 min;术后1年观察组体重恢复至术前体重的95%以上,对照组为80%以上。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采用空肠间置代胃的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 18 97年 Schlatter首例全胃切除胃癌以来 ,对其疗效评价几经起伏[1 ] ,10 0多年来对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多倾向于存活率的研究 ,而对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探讨甚少。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有数十种之多 ,但各有利弊。我院采用全胃切除后空肠代胃、Roux- y空肠襻逆蠕动重建法治疗胃癌33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男 2 2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4岁 ,中位年龄 5 7岁。1.2 部位与分期 本组患者 C区 3例 ,CM区 2 0例 ,MA区8例 ,全胃癌 2例。全部病例均为进展期胃癌 ,其中 期 6例 , 期 2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运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以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及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良P型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胃癌生物学特性和根治要求,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比例日渐增多,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目前尚无统一术式,而“P”型空肠代胃术是日本大内清太于1963年创用。我们从1999年~2003年对2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全胃切除改良“P”型空肠代胃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两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方法:对39例反P式吻合术及39例Lygidakis式重建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反P式重建术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更有效(P<0.05),但反映营养状况的体重变化、血色素及总蛋白、白蛋白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P式重建术营养状况的改善虽然并不优于Lygidakis式重建术,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少于后者,因此适宜的患者应优选反P式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17.
秦桂跃  江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91-1292
目的:减少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24例胃癌患者应用改良全胃切除ρ型空肠代胃术,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资料表明,此术式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食管炎及无胃综合征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存活率达37.5%,精神、营养状况良好,恢复部分体力活动。结论:笔者认为改良ρ型空肠代胃术是值得推荐的全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方式很多 ,为了达到胃癌根治目的及增加代胃容量 ,我院外科 1983~ 1998年行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袢代胃 32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5~69岁 ,平均 5 7岁。胃小弯高位癌 18例 ,胃体癌 8例 ,贲门、胃底癌 6例。并发冠心病 16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8例 ,慢性支气管炎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1.2 手术方法 :①术前晨禁食水 ,置胃肠减压及营养管 ,留置尿管 ;②全麻后仰卧位 ,上腹正中切口(去除剑突 ) ,显露术野 ;③按肿瘤外科原则行全胃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9.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3种消化道重建术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Lahey法、Lawrence法及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对患者营养状态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以Lahey法重建消化道者83例,以Lawrence法重建消化道者63例,以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Ⅱ式者32例,重点比较术后6个月时患者营养状态及消化道症状.结果 术后6个月时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Ⅱ式组及Lawrence组体重下降程度显著低于Lahey组,P<0.001;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变化,改良Ⅱ式组及Lawrence组分别升高,而Lahey组降低,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P<0.05及P<0.005.术后6个月时消化道症状,进食次数3~5次者改良Ⅱ式组低于Lahey组而Lawrence组高于Lahey组,P<0.05;大于5次者改良Ⅱ式组高于Lahey组,P<0.05;而Lawrence组低于Lahey组,P>0.05.呕吐者改良Ⅱ式组4例(7.1%)和Lawrence组6例(13%)显著低于Lahey组14例(46.7%),P<0.05;心窝部烧灼感者Lawrence组4例(8.7%)、改良Ⅱ式组6例(10.7%)低于Lahey组10例(33.3%)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Ⅱ式及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较为理想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使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达875 000例[1].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仍是外科手术.由于全胃切除等较大的手术在临床上的运用逐渐增多,多数胃癌患者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院1996年5月-2006年4月采用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加袋术(RYP)治疗胃癌患者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