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患者女,61岁。因全身黄染月余,上腹部不适1周来诊。临床诊断:阻塞性胆囊炎,肿物不除外。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图1),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约为1.3cm,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见一个大小为1.9cm×1.5cm的中等略低回声团,不伴声影,边界较清(图2)。胆囊增大,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伴声影,位置可变动,最大约为1.1cm×1.5cm(图1)。超声诊断:符合梗阻性黄疸声像图改变(1)十二指肠壶腹部实性占位;(2)胆囊多发结石;(3)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4)胰管扩张。CT检查:胰头增大,相当于肝胰总管处管腔中断闭塞。胰总管、胆总管、左右肝管…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因常有低血糖病史来院就诊。超声所见:患者胰头、胰体部清晰,回声稍强,胰头1.7cm,胰体1.0cm,胰管可见轻度扩张,直径0.4cm,于脾肾间隙可见一实性肿物,5.2cm×4.8cm,边界清晰,边缘规整,内为中强回声及少部分衰减区。超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1岁.因全身黄染月余,上腹部不适1周来诊.临床诊断: 阻塞性胆囊炎,肿物不除外.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图1),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约为1.3 cm,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见一个大小为1.9 cm×1.5 cm的中等略低回声团,不伴声影,边界较清(图2).胆囊增大,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伴声影,位置可变动,最大约为1.1 cm×1.5 cm(图1).超声诊断:符合梗阻性黄疸声像图改变(1)十二指肠壶腹部实性占位;(2)胆囊多发结石;(3)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4)胰管扩张.CT检查:胰头增大,相当于肝胰总管处管腔中断闭塞.胰总管、胆总管、左右肝管均示扩张.肝内胆管呈树枝状扩张.胆囊增大,张力增高.CT印象:壶腹部占位.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4岁.因胆囊结石切除术后1年,发现左足外踝处色素痣变大,颜色变深2年余,进行性黄疸1月前来就诊.查体:老年女性,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肿块.左足外踝处见2cm×3cm黑色肿物,边界清,质硬,固定,表面无溃疡. 腹部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如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胆管广泛扩张,呈"海星状".胆囊未见显像,左、右肝管宽0.9cm,肝总管宽2.0cm,胆总管上段宽3.0cm,远端内见5.3cm×3.5cm不均质中强回声肿块,形状不规整(图1),肿块占据胰头部位,主胰管宽0.6cm,胰腺体尾部显示尚清.脾肾声像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1.胆囊切除术后,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实性占位(胆管癌);2.主胰管扩张,胰头受侵不除外;3.肝脾肾声像图未见异常.左足外踝处肿物活检报告:(左足外踝)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见胆总管末端有5cm×4cm黑色肿物,质硬,表面有溃疡形成,切面灰黑色.病理诊断:1.左足外踝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2.胆总管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左足外踝).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性 ,39岁。因车祸不幸被方向盘挤压上腹部致上腹胀痛 5小时入院。查体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 ,上腹剑下压痛 ,轻度反跳痛。 B超检查示 :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胰头后 3.1cm,回声均匀 ,胰体厚2 .9cm,胰尾显示不清。胰腺头、体交界处可探及 2 .2cm× 2 .1cm不均质低回声区 ,边界不清 (图 1)。肝肾窝可探及窄带样液性暗带 ,宽度 0 .4 cm(图 2 )。B超诊断 :1.胰腺断裂 ;2 .腹腔积血。手术所见 :胰腺头、体交界处断裂约 2 / 3,其下方可见约 5 cm× 5 cm的血肿。腹腔出血约 5 0 0 ml。术中诊断 :胰腺断裂。行胰P:胰腺 ;箭头示 :不均质低…  相似文献   

6.
疑难病1例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灼痛来院就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检查:在胰头处可见1.3×1.3cm的低回声区。边界尚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胰体稍厚,约为2.1cm,主胰管0.2cm,在胰头附近,脊柱的前方可见2.7×2.7cm左右低回声区,边界规则内部回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因中上腹部剧烈疼痛三天转诊入院。查体:体瘦,心肺正常,肝胆肋下未触及,上腹部探头触诊压痛,无黄疸。化验:淀粉酶107u/L,直接胆红素54.5umol/L,间接胆红素26.9umol/L,总胆汁酸387umol/L,谷丙转氨酶196u/L。入院初诊为急性胆囊炎。超声所见:肝、脾大小,回声正常;胆囊:大小64mm×21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0.9cm;胰体、胰尾不大,回声均匀,边界清晰,主胰管不扩张,内径0.17cm,胰头部见大小约50mm×47mm圆形,有包膜,透声性好的液性暗区;脾  相似文献   

8.
早期胰腺癌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2岁.2008年健康体检发现胰腺体部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胰腺体部厚约2.1 cm,略膨隆,回声减低,与胰头界限尚清晰,远端胰管略扩张,内径0.4 cm,无"胰管通过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4岁.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7 d入院.行超声检查示:肝脏包膜光滑,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径0.9 cm,壁欠光滑、稍增厚,全程增宽,下段内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堆积,范围约1.5 cm×0.6 cm,后伴浅声影;胆囊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9.5 cm×4.0 cm,壁毛糙,胆汁透声好,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回声均匀减低,主胰管明显扩张,内径约0.9 cm,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团堆积,最大者约1.4cm×0.7 cm,后方伴声影.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扩张、胆囊炎;主胰管多发结石伴扩张、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38岁 ,因腹部剧烈疼痛 3h来院就诊。外科检查 :剑突下压痛 ,右上腹压痛不明显 ,无腹肌紧张 ,墨菲征(± ) ,黄疸不明显。超声所见 :肝未见明显异常 ;胆囊未见明显肿大 ,但张力较高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内径约 6mm ,管内未见异常回声 ;胰腺较大 ,胰头厚 2 8mm ,胰体厚 17mm ,主胰管扩张 ,内径为 8mm ,胰管内见平行双光带 ,并有蠕动感 ,显示清晰 (见图 )。超声诊断 :主胰管蛔虫伴胰腺肿大。该患者即日住院治疗 ,经外科抗炎及对症治疗后 ,疼痛缓解 ,5天后 ,患者自诉已排出蛔虫一条。再次进行B超检查 :胰腺较 5天前略小 ,主…  相似文献   

11.
刘升武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26-1026
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间断腹胀、上腹部疼痛、腹泻1月余入院。超声检查示:胰腺正常大小,主胰管扩张,内径约0.8cm,胰管内未见明显异常。胰头处可见一大小约3.0cm×3.4cm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血流。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超声诊断:胰头处实质性占位病变,主胰管扩张。为明确诊断,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5岁.平时偶有上腹部隐痛伴腰背部放射痛,无其他特殊病史.3周前外院超声检查未发现腹部脏器异常.后来我院行腹部脏器超声检查时,胰腺头、体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主胰管无扩张,由于系餐后,胰尾显示不够满意.但在脾脏内侧缘脾门下方见一近似无回声区,大小约1.90 cm×1.45 cm,后方回声增强(图1).  相似文献   

13.
例 1:女 ,38岁。左上腹阵发性绞痛 5天 ,并向左腰背部放射 ,有束带感 ,伴恶心呕吐。化验 :血淀粉酶 2 46U ,尿淀粉酶3634U ,拟诊急性胰腺炎。声像图所见 :胰腺肿大 ;胆总管轻度扩张 ,其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纵横切面均未显示正常胰管 ,在胰管走行区显示前后径 3mm的强、弱、强平行光带。胰腺横切面呈周边回声略厚的靶心样改变 (图 1) ,此特征性改变可与正常纤细的胰管壁及管腔中央无回声区别。超声诊断 :胰管蛔虫、胰腺炎。于次日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取虫成功。复查B超 ,胰管内平行强光带消失 ,胰管显示清晰 ,病人绞痛症状消失 ,次日出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腹部外伤后腹痛2d,呈持续性钝痛,伴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等症状。查体:上腹部饱满,脐上偏右触及3cm×3cm大小的包块,有触痛.表面尚光滑,质地较韧。超声检查:胰头区测及大小为5.1cm×4.5cm×4.7cm类圆形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外周绕有完整低回声晕环,内回声不均质(图1),可见类圆形无回声区,其边缘清晰,位于包膜下(图2)。下腔静脉向后推压而致管腔变窄。主胰管及胆总管无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胰头区肿块内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胰头区囊实性(以实性为主)占位病变。CT检查:CT平扫胰头区见一…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50岁,体检发现胰头占位就诊。腹部查体正常。糖类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常规超声检查示:胰头见大小为2.9 cm×3.9 cm×2.7 cm的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见小片状无回声区及短条状强回声区;彩色多  相似文献   

16.
病例1,男,22岁,因车祸中被钝器击中腹正中就诊,来院时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超声检查肝、胆、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扫至胰腺处示胰头厚3.0 cm,胰体厚1.5 cm,胰尾厚1.9 cm,胰头明显增大并可见范围约2.8 cm×1.5 cm实质回声减弱(图1)、杂乱不均区,被膜连续性差,可见较明显的断端及局限游离液性无回声区,胰体及胰尾回声均匀,少量饮水后示主胰管未见积液征象.超声诊断:①胰腺破裂;②腹腔局限性积液(考虑积血);③肝、胆、脾、肾、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手术结果示:胰腺破裂头部有约2.8cm×1.0 cm挫裂口,行缝合术,检查其他脏器无异常,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56岁,饮酒数十年,1个月前无诱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超声检查:头部厚约3.0 cm,体部厚约1.9 cm,尾部厚约2.1 cm。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性减低,主胰管内径约0.2 cm。胰头颈部见一大小约4.7 cm×3.7 cm团状低回声,与胰腺分界不清,大部分向外凸起(图1);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肿瘤指标未见异常。患者目前无胆源性胰腺炎证据,无高脂血症。CT检查:胰腺头颈部右侧低密度影伴周围渗出,数枚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胰管壶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胆胰管壶腹部肿瘤28例,包括胰头癌14例,(其中5例位于胰钩突),Vater’s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另胰头区及胆总管下端炎症4例,进行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1)胆胰管壶腹部肿瘤螺旋CT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改变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胰头癌突出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Vater’s壶腹部癌、胆总管下端癌密度相对较高,这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大部分病例有胆胰管扩张,胆胰管扩张与否依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而定。(2)胰头区及胆总管下端炎症亦表现为胰头增大,胆胰管扩张,但胰头密度较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模糊,胆管积气及扩张胆总管末端逐渐变细,这些可作为与肿瘤的鉴别点。结论胆胰管壶腹部肿瘤的螺旋CT诊断虽然还有一定困难,但仍不失为一种临床上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4岁.1个月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诊断胆总管囊状扩张并胆总管占位,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多处转移灶.现因上腹疼痛入院.查体:皮肤及虹膜中度黄染.超声检查:胆总管中下段呈囊状扩张,最宽内径5.2 cm,扩张段长约8.0 cm,胆总管下段见大小6.4 cm×5.4 cm的等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欠均匀,胆总管下段管壁显示不清晰(图1).胆总管上段轻中度扩张,内径约1.3 cm,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左支内径0.6 cm,右支内径1.0 cm,肝实质不均匀,肝内见多个等回声区,其中一个大小3.6 cm×3.4 cm,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胰头向左上方推移,轮廓不清,胰体、胰尾未见异常,主胰管轻中度扩张,内径0.7 cm.腹主动脉周围见数个低回声结节,其中一个大小1.8 cm×1.2 cm.超声提示: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并癌变,肝及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术中见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总管下段占位,肝及腹腔淋巴结多处转移病灶,病理检查提示胆总管囊状扩张、胆管细胞癌并肝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2 9岁。妊娠 37周 ,左上腹痛半个月 ,进食后明显 ,因腹痛加重伴呕吐 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 :除扪及妊娠子宫外未触及明显包块 ,腹胀明显 ,压痛以左上腹为主 ,无肌紧张、反跳痛 ,肠鸣音活跃。彩色多普勒检查 :排除胎儿正常情况外 ,上腹部探查发现 :胰头厚 2 .1cm ,胰体厚 2 .0 cm,胰尾部显示不清 ,主胰管内径为 0 .5 cm,胰头、体部回声增强 ,并在右侧宫底与第一肝门间探及 8.9cm× 8.4cm囊性暗区 ,内见细弱点状回声漂浮 ,部分呈分隔状改变 (图 1)。另见胆囊壁毛糙 ,增厚约0 .4cm,囊壁上可见多枚稍强光点 ,后不伴声影 ,不随体位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