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诱导放疗后大鼠食管癌组织细胞凋亡及对β-catenin和c-my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5mg/kg)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诱发大鼠食管癌模型,大鼠食管局部钴印照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5周,解剖大鼠食管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放疗后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放疗后食管癌β-catenin和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其中地黄管食通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放疗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黄管食通治疗各组β—catenin和c—myc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与放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机制可能在于抑制β—catenin异常表达,从而抑制靶基因c—myc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放疗后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放疗后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食管粘膜上皮组织-βcaten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βcatenin蛋白在食管癌模型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和放疗组-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地黄管食通组降低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六味地黄丸组和放疗组。管食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放疗组、六味地黄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降低食管癌组织-βcaten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放射治疗后食管癌大鼠β-catenin蛋白及c-myc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大鼠食管局部钴60照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5周,解剖大鼠食管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放疗后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放疗后食管癌模型大鼠β-catenin的半定量、RT-PCR检测c-mycmRNA的转录。结果: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其中地黄管食通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方差分析F值为133.95(P<0.01)。反映了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诱导细胞凋亡的剂量依赖性。管食通治疗各组β-catenin和c-mycmRNA均有所下降,与六味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机制可能在于抑制β-catenin异常表达,从而抑制靶基因c-mycmRNA的转录,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4只,2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其余74只大鼠皮下注射MANA5mg/kg,连续20周。抽取20只大鼠作为单纯食管癌模型组(模型组),余54只造模大鼠经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0.1g/kg,2ml/kg),应用钴60放射治疗机进行大鼠食管局部钴60照射,剂量为2GY/d,共5d。末次照射24h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放疗组(放疗组)、六味地黄丸组(六味组)、管食通曰服液组(管食通组),每组18只,分别给相应受试药物。正常组,0.5%CMC—Na10mWkg;模型组,0.5%CMC—Na10ml/kg;放疗组,0.5%CMC—Na10mWkg;六味组,生药含量4.5g/kg,10ml/kg,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E—Ca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Cad蛋白在食管癌模型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和放疗组E—Cad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地黄管食通组升高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六味地黄丸组和放疗组。地黄管食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放疔组、六味地黄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提高食管癌组织E—Cad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放疗联合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将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在常规放疗的同时,加服地黄管食通口服液,相应地防止了放射线的副作用,并与放疗起协同的增效作用,收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2001年6月~2002年9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的住院病人,均为经食道钡餐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而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手术而接受放疗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35~79岁之间,中位年龄61.5岁;病程0.5~11个月,平均2.7个月;按癌灶部位分上段21例,中段30例,下段9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放疗后细胞因子IFN-γ、TNF-α影响。方法:对不同剂量的地黄管食通口服液灌服放疗后的食管癌造模大鼠,采取放免法对其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纯模型组配对对比。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调节放疗后的食管癌造模大鼠的细胞因子作用,具体表现在该制剂可以下调TNF-α水平与正常空白组接近,上调IFN-γ水平,与单纯放疗组有显著性差异。体现了该制剂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黄管食通颗粒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凋亡及放疗后原癌基因(c-myc),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除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以甲基戊基亚硝胺5 mg.kg-1 sc,每周1次,连续18周,确定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大鼠外,余造模大鼠均以戊巴比妥钠麻醉,钴60放射治疗机进行食管局部照射。末次照射24 h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地黄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阳性对照4.5g.kg-1)组,分别ig,连续35 d。应用TUNEL法检测对食管癌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食管细胞中c-myc,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UNEL法检测各组均见有细胞凋亡,且药物治疗各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模型组、放疗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增高,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P<0.05),高剂量组与放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放疗组比较,各药物组TERT蛋白表达均呈递减趋势,高、中、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诱导细胞凋亡是地黄管食通颗粒在体内杀伤食管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而这一作用机制与抑制c-myc,TERT蛋白的表达相关;该药物还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化疗后副作用,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8.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生长活力、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能显著地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能有效地抑制体外食管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明确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 109的生长活力、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能显著地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a 109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能有效地抑制体外食管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地黄管食通联合PD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化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PD方案:紫杉醇(PTX)+顺铂(DDP)。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联合化疗组(治疗组)30例,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于每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口服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直至化疗周期结束。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组有效率为61.6%,对照组为4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化疗后的生存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黄管食通口服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的程度较轻。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放疗后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0只为空白组,110只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铵5mg/kg建立食管癌模型。除食管癌组20只外,其余分为5组,均应用60Co食管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单放组)18只,其余分成六味组(18只,浓度0.45g/ml六味地黄丸混悬液放疗后灌胃10ml/kg),地黄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各18只,浓度分别为1.5g/ml、1.0g/ml、0.5g/ml地黄管食通口服液放疗后灌胃10ml/kg)。空白组、食管癌组、单放组每天灌服蒸馏水10ml/kg,各组均灌胃5周。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形态学及阳性率比较。结果镜下地黄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及六味组胞核及细胞浆呈棕黄色着染,着色明显比食管癌组浅。与食管癌组比较,各药物组hTERT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能通过下调hTERT活性表达从而防治食管癌放疗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Smg/kg)诱发大鼠食管癌.大鼠食管局部^60Co照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5周,实验结束后采血清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调节TGF—β1的分泌,抑制其过度表达。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并增强机体对TGF—β1反应性,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作用,同时该药还可能通过直接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功能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 (MANA)皮下注射 (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 ,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与凋亡相关的调控基因P53 和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 ,其中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最为明显 ,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中药治疗各组P53 和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西药组P53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有所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CL - 2表达下降不明显 ,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够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53 基因突变 ,下调Bcl- 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选择15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5mg/kg建立食管癌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替加氟组各15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g/kg、10g/kg、15g/kg给予豆根管食通口服液,空白组、模型组给等予容积生理盐水,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片20mg/kg,各组均于造模成功24h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h后取瘤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及替加氟组食管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替加氟组、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空白组、FasL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替加氟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促进模型大鼠食管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Fas表达、降低FasL表达有关,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作用优于替加氟片. 相似文献
16.
杨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16-17
目的探讨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大鼠食管癌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以替加氟作为对照药,肉眼及镜下观察灌服豆根管食通后大鼠食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各中药治疗组和替加氟组大鼠食管患瘤率及癌变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中药治疗组死亡率较替加氟组降低(P<0.05)。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具有阻断癌前病变、减少癌变发生率的作用,毒副作用较低,且具有整体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Smg/kg)诱发大鼠食管癌.大鼠食管局部^60Co照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5周,实验结束后采血清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调节TGF—β1的分泌,抑制其过度表达。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并增强机体对TGF—β1反应性,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作用,同时该药还可能通过直接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功能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化疗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p16、Rb、cyclinD1、CDK4的表达。结果各药物治疗组p16、Rb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16、Rb,下调癌基因cyclin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9.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体外对Eca-109细胞毒性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选择人Eca-109细胞株,采用MTT分析法,测定不同浓度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单用及与5-氟脲嘧啶(5-Fu)合用对Eca-109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 ①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Eca-10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TT结果显示对Eca-10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O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②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Eca-109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1倍及2倍的IC50豆根管食通口服液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24 ~72 h各实验组和端粒酶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个剂量中药培养食管癌Eca-109细胞至相同时间段,其端粒酶活性表达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在0.5倍至2倍IC50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结论①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在体外具有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②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可下调Eca-109细胞的端粒酶活性;③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豆根管食通口服液的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CNA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除随机分出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5ms/kg连续20周,末次注射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西药替加氟组(化疗组),1次/天,4周后停止。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cyclin D1、CDK4、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cyclin D1、CDK4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管食通高剂量组和化疗组其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阳性指数在食管癌模型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PCNA阳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化疗组及管食通高刑量组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通过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PCNA阳性指数下降,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