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焕潮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23-1424
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易引起胎儿性难产,有时由于诊断的疏忽,导致母儿较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探讨巨大儿高危因素,现对我院巨大儿3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我院从l999年l月~2003年12月共分娩4783例,其中巨大儿395例,占8.26%。1.2孕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39岁。以25~29岁者居多,共268刨,占67.85 %。1.3胎儿情况:(l)体重:4000~4500g349例,≥4500g46例,最重者5100g。(2)性别:男性266例,女性129例,男:女=2.06:1。(3)产前估计体重与产后体重相符情况:395例中,产前、产后相符者213例,符合率为53.92 %。1.4胎方位:395例巨大儿…  相似文献   

2.
李秀平 《天津医药》2001,29(4):236-237
随着巨大儿发生率的逐年升高,为提高对巨大儿处理的认识,改善巨大儿的预后,笔者对1994~1999年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在我院单胎分娩2748例,其中胎儿出生体重≥4000g者236例,巨大儿的发生率为8.59%;≥4500g者29例占12.29%,≥5000g者7例占2.97%,较国内报道高,且发生率逐年增加,见表1。  相似文献   

3.
金玉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54-1855
新生儿体重(NBW)≥4000g,称巨大儿,NBW≥4500g称特大儿。为了提高对巨大胎儿诊断的准确性及处理方法的正确性.现将我院分娩的186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巨大儿指胎儿出生体重≥4000g,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国外资料报道巨大儿的发生率为8.9%,近年来孕妇因营养过剩而致巨大胎儿有逐渐增多趋势。即使产力及产道均正常,也可因胎盆不称发生分娩困难。为正确估计巨大胎儿的体重并探讨其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对320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分娩总数为5716例,其中头位巨大儿320例,占分娩总数的5.6%,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320例头位正常体重新生儿作为对照组。1.2研究方法回顾…  相似文献   

5.
刘世兰 《哈尔滨医药》2012,32(4):269-270
目的 通过对181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81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181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增长、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高于对照组(33.0%).结论 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促进优生优育.我们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104例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并选择同期205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孕期和产程对母婴两方面的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资料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104例巨大儿,同时选择同期出生体重正常新生儿205例为对照组.巨大儿组新生儿最低体重4000g,最高体重4900g,平均为4239g;孕妇平均年龄30.4岁.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4000g;孕妇平均年龄29.43岁.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我院产科1975~1989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3473例,其中巨大儿64例,并随机抽取我院1981年2~7月正常新生儿64例作为对照。现就巨大儿的产科并发症、手术产率作一分析。一、一般资料巨大儿组64例,男性39例,女性25例;胎龄37~42周48例,>42周16例;出生体重4000g至不足4500g61例,4500g至不足5000g2例,5600g1例。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近5年来分娩的巨大胎儿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2年12月5年间在我院共分娩1752例 ,其中巨大胎儿157例(体重≥4000g) ,发生率为8 96 % ,孕妇年龄22~36岁 ,25~30岁者占74 1 % ,初产妇137例(87 3 %) ,经产妇20例(12 7 %) ,孕周在39  相似文献   

9.
杨芳  张秀举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7-1497
胎儿出生体重≥4000g称为巨大儿,≥4500g称为特大儿或超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巨大儿发生率逐年增高,特大儿的发生率也随之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尚无可靠的估计方法,诊断及处理易造成疏忽,对母儿预后影响很大,为保护母儿安全、提高产科质量,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的特大儿97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93例大于40周妊娠(其中>42周51例,>40周42例)分娩的胎婴儿与孕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妊娠大于40周的巨大儿(>4000g)是正常足月妊娠巨大儿的5倍;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正常足月妊娠的2.8倍;其难产率是正常足月妊娠的3.4倍。 1 临床资料 1.1 93例孕妇平均年龄25.9岁,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4岁。其中第一胎91例,第二胎2例。≥42周的51例,占54.8%,≥40周的42例,占45.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巨大儿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本院收治的头位、非瘢痕子宫、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巨大儿342例: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40例,剖宫产组202例,比较妊娠结局;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分为A组237例(4000~4249g),B组46例(4250~4499g),C组59例(≥4500g),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及结局。结果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肩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减少,肩难产发生率A、B、C三组均依次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发生率接近。出生体重≥4500g的C组剖宫产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结论巨大儿不是剖宫产术的绝对指征,应根据孕妇及胎儿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但即使是经产妇,估计胎儿体重大于4500g也宜选择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2.
巨大儿指胎儿出生体重≥4000g,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国外资料报道巨大儿的发生率为8.9%,近年来孕妇因营养过剩而致巨大胎儿有逐渐增多趋势。即使产力及产道均正常,也可因胎盆不称发生分娩困难。为正确估计巨大胎儿的体重并探讨其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对320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儿产生相关危险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我院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产妇分为巨大儿组(体重≥4000g)和非巨大儿组(体重<4000g),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巨大儿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娩方式不同妊娠结局。结果 80例孕妇分娩后,32例新生儿体重≥4000g,占4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巨大儿组患者孕周>40周、孕前及产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占有比例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孕周>40周、孕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妊娠糖尿病为影响巨大儿产生相关危险因素。剖宫产分娩组中,巨大儿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及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中,巨大儿组产后出血、难产、会阴裂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非巨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期产、妊娠糖尿病、孕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均为巨大儿产生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合并有相关危险因素孕妇应加强教育和干预,以降低巨大儿产生率,同时对合并有巨大儿产妇应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理分娩方式,以确保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预测胎儿体重在避免巨大儿分娩所致产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00例2009年6~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详细记录产妇的身高、体重、血压、宫高、腹围,彩超提示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羊水深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性别,计算孕妇体重指数,观察体重指数对预测胎儿体重的影响。结果:新生儿体重≥4000g的有13例,3500g≤新生儿体重〈4000g的有36例,3000g≤新生儿体重〈3500g的有47例,2500g≤新生儿体重〈3000g的有4例。13例分娩巨大儿产妇的宫高均在35cm以上。结论:产前检查时,尽可能准确的估计胎儿体重,可及时发现巨大儿,防止因巨大儿分娩而带来的对母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李彦斌 《河北医药》2011,33(13):2001-2002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 000 g者称之为巨大儿[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巨大儿发生率增加。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和新生儿窒息率升高,为减少其发生率,选择我院分娩的巨大儿及非巨大儿进行对比分析,以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住院分娩单胎9 708例,其中体重≥4 000 g巨大儿602例(巨大儿组),发生率6.2%,非巨大儿9 106例(非巨大儿组)。  相似文献   

16.
陈蓓玲  任秀萍 《淮海医药》2002,20(6):452-454
目的:通过287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寻找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87例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00g)及同期分娩的287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巨大胎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增长、合并糖尿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53.7%,高于对照组(31.7%)。结论:产妇身高、体重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巨大儿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为了探讨巨大儿产前检查特点及分娩方式,保护母婴健康,现将近2年来我院分娩的巨大儿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  相似文献   

18.
徐定英 《河北医药》2003,25(1):37-37
近年来 ,巨大儿 (出生体重≥ 40 0 0g)的发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提高对巨大儿的认识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 ,现将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住院分娩的巨大儿 44 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分娩总数4892例中 ,巨大儿 44 0例 ,发生率 8.99% ,其中特大胎儿 (≥ 45 0 0g) 45例 ,发生率 0 .92 %。根据 44 0例分娩巨大儿的出院病例 ,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年龄 2 2~ 41岁 ,平均 2 7岁。初产妇 413例 ,经产妇 2 7例。流产≥ 2次 3 0 1例 ,孕周≥ 40周 3 92例…  相似文献   

19.
婴儿出生体重≥4000g为巨大儿。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巨大儿分娩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两年中共分娩巨大儿224例,同期住院分娩总数4015例,发生率为5.6%。本组巨大儿平均体重4265.4±230.3g,(4000~5200g)。男婴149例,女婴75例。经产妇18例,初产妇206例。平均孕龄41十号周(37十~42周)。肥胖者(体重>80kg)49例。糖尿病4例。201例孕妇在本院系统产前检查。产前3天内LeoPOd手法估计胎体重,估计值与实际出生体重的百分误差为14.3%,估计胎体重百分误差一(估计胎体重一出生体重)/估计胎体重XIO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000g)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产前诊断率普遍较低,母婴并发症高。为了提高临床对巨大儿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制定合理的分娩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在我院分娩的393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