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ECP及IgE水平测定,并用血球分析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ECP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缓解期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发作期IgE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IgE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外周血EOS计数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三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可客观而较直接地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预防疾病的发作。因此,动态检测血清ECP水平,可准确地判断气道炎症的控制情况,更有效地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treatment)对哮喘患儿缓解期肺功能、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情况,明确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患者均处于儿童哮喘缓解期,皮肤点刺实验或血清过敏源检测实验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3例在按照儿童哮喘管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口含滴剂脱敏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2组均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FeNO值的差异.结果 2组患儿肺功能FEV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肺功能PEF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2组血清总Ig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 0.01),脱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FeNO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1).对照组FeNO值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1),治疗组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能有效降低哮喘儿童血清IgE的值,降低哮喘儿童FeNO,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患儿气道高反应性,促进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慢性荨麻疹患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荨麻疹患儿(急性组)和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组)的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慢性组和急性组患儿的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急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E水平在不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儿的急、慢性荨麻疹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在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情况下不可作为诊断标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可作为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标准,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疾病史等情况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对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哮喘患儿,按入组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及E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患儿能有效降低血清IgE及EOS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依从性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有完整的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将其按照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分别有50例和54例,比较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可见,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同时,血清总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中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有效诊断,但是血清总IgE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屠静芳 《淮海医药》2005,23(4):269-270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缓解期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IgE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但缓解期与稳定期差异无显著性,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儿发作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许丽萍 《淮海医药》2021,39(3):239-241
目的:探讨血清IL-33、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EDN)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某院114例诊断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病例组,另选取57例门诊体检健康的受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IL-33、EDN表达水平.病例组根据患儿血清总IgE(TIgE水平...  相似文献   

8.
孟鲁司特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 (mon telukast,MK )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Eos)炎症的影响 ,探讨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卵白蛋白致敏豚鼠制备哮喘模型。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并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不同密度的嗜酸性粒细胞 ;采用TUNEL技术原位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通过ELISA法检测BALF中IL 5的含量 ;采用荧光酶标记法在PharmaciaUnicap 10 0System中测定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水平。结果 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 ;在孟鲁司特治疗组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BALF中IL 5和ECP的含量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降低气道IL 5和ECP的水平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可能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郑燕敏  张兵 《上海医药》2008,29(5):216-217
支气管哮喘是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IgE水平、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中度显著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原特异性IgE分级均为0级,特应性皮炎组40例为0级,12例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洪泉 《药学学报》2004,39(10):769-773
目的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ontelukast,MK)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和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豚鼠制备哮喘模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采用TUNEL技术原位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Fas mRNA的表达。结果孟鲁司特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在孟鲁司特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Fas mRNA表达增加高度相关;增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Fas mRNA的表达,促进其凋亡,可能是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149例支气管哮喘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祝革  刘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21-342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增加,并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万~2000万[1]哮喘患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本文就哮喘相关的炎性细胞作用机制做一简要论述。1嗜酸性粒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2],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为浸润到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淋巴细胞增多,传统理论上认为EOS主要作为“终末阶…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利  沈业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73-2974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气道炎症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BHR)疾病。表现为气道炎症介质产生、释放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气道粘液的高分泌.管腔粘液阻塞.平滑肌痊挛,管腔牯膜水肿,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疾病惯用单一治疗方法对轻症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16.
哮喘的抗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哮喘的根本治疗是抗炎治疗,抗炎治疗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可以达到哮喘的控制和长期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6例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皮肤点刺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型外周血内嗜酸性的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血清中总IgE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皮肤点刺试验、免疫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治疗难度更大,必须要扩大手术范围,增加激素使用量,需要更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小儿哮喘疾病的具体关系。方法选取120例本院门诊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患有小儿哮喘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儿童作为常规组;针对两组儿童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血清总T IgE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总计数。观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哮喘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T IgE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总计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哮喘疾病具有主要联系,其可以作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外敷加中药合治支气管哮喘57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以益气纳肾、化痰定喘为治法,内服中药自拟益气纳肾咳喘方,外用加味白芥子散穴位敷贴,并以西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血清总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中医治疗组使T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结论:提示中药内外合治支气管哮喘与抑制患者气道炎症反应,降低过敏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以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1]。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迁延易反复,加之患儿治疗和用药依从性差,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对患儿身心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众多学者研究认为哮喘患儿存在紧张、焦虑、易激惹、抑郁等不良情绪。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引起气道高反应和气道炎症的关键细胞,在气道炎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