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与普通促凝干燥管使用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采血管分离血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检测组)与普通促凝干燥管(对照组)进行随机采样,采集同一供血者的血样标本,一针两管,分离血清,即时进行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分离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血清分离胶试管与普通促凝干燥管分离的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上有较好的符合性,血清分离胶试管可为检验科提供最佳品质的检测标本,使检验报告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分离胶促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在生化分析中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用分离胶促凝管分离的血清与普通干燥管分离的血清进行生化项目的检测,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方法采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检测组)与普通干燥采血管(对照组)进行随机采样,采集同一供血者的血样标本,一针两管,分离血清,即时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检测组原管置4℃24h后再一次对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即时分离胶分离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组血清与对照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4℃24h后分离胶血清和即时分离胶血清测定结果比较,绝大部分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较好的符合性,仅有一小部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分离胶促凝管分离的血清与普通干燥管分离的血清在临床检验指标上有较好的符合性,血液分离胶促凝管可以帮助检验科提供最佳品质的检测标本,使检验报告更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惰性分离胶管采集和保存血糖标本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患者标本40例,采用惰性分离胶管和干燥管(无抗凝)采集同一患者血液标本,待血液凝固后立即离心,各取出60μL血清到Eppendorf管(简称Ep管)冷冻保存;再分别于2、4、6、8、24 h后从惰性分离胶管中取出60μL血清到Ep管中冷冻保存,检测并比较上述血清的葡萄糖浓度。结果惰性分离胶管0、2、4、6、8、24 h血糖的检测结果与干燥管0小时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惰性分离胶管的2、4、6、8、24小时血糖检测结果与0小时惰性分离胶管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惰性分离胶管不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且可以防止糖酵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6种不同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比较血浆或血清标本在同等条件下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结果 与干燥管相比,分离胶管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肝素钠管、肝素锂管多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EDTA-K2管和枸橼酸钠管多数或全部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离胶管和干燥管适用于生化项目检测,肝素管适合多数项目,EDTA-K2管和枸橼酸钠管不适用于生化项目检测;不同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用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生化项目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采血管材质及血样抽取后存放时间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方法】抽取50例健康人群的双份静脉血标本分别于EDTA—K2塑料管、EDTA—K2玻璃管中抗凝,采用Bayer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于血样抽取后0.5h、2h、4h、24h检测血小板平均浓度(M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玻璃采血管与塑料采血管对MPC测定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MPV测定值在标本抽取后0.5h与2h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h及24h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PC随标本抽取后贮放时间的延长而呈进行性下降,MPV则增大,两者间有良好的负相关(R=-0.65,P〈0.001,n=50)。【结论】为避免血小板体外激活,保证MPC检测的准确性,MPC测定宜在2h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采静脉血测定血常规具有稳定性好、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但由于各种原因使每次采血量不够标准,过多或过少。为探讨不同采血量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无影响,我们对不同采血量在8个时间段做了对比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真空采血管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渐渐为各医院普遍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的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了改进措施,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常见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该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50例,其中首次血小板捐献者46例(首次捐献组),多次血小板捐献者104例(多次捐献组)。结果两组捐献者白细胞、白细胞小细胞比值、白细胞中间体积细胞比值、白细胞大细胞比值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白细胞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POCT分析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床边检验技术(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分析仪具有简便、效率高、标本用量少等优点,符合临床和患者的急诊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质量控制问题。因此,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要求实验室内测试相同项目的仪器要进行比对。而本院面对的是一特殊人群(即孕妇和婴幼儿),标本也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血液标本采集不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6-4027
对血液标本采集不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如下。1采血前1.1未把握好采血时机1.1.1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很多生化指标要求空腹采集,如果护理人员未及时向患者交代禁食时间,在采血前又没有详细询问即行采集,会导致采集的标本不合格。据报道:一顿标准餐后甘油三酯、血糖可增加50%,胆红素增加15%,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增加20%,丙氨酸转氨酶和钾增加10%,尿素、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胆固醇可增加5%左右[1]。因此,要求采集标本前必须空腹12 h,且前一餐清淡饮食,以晨起空腹为最佳。1.1.2运动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引起体液的分布和数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医学试验而言,如何保证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显得尤为重要。标本采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第一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检验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是检验人员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因此,过硬的采血技术是检验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传统分离血清的方法需要手工操作,处理步骤较多且繁琐、工作量大、血块收缩时间长,血清还常有小凝丝,可引起结果不准确,甚至堵塞加样针管,采用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克服了上述缺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血液检测和血清分离.但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样本不同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医学试验而言,如何保证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显得尤为重要.标本采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第一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检验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1],也是检验人员给患者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4.
杨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89-5789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是要做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常规需准备和携带盐酸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在为患者治疗前和日常药品检查管理中,均需对安瓿进行反复查对,易造成安瓿上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同时每次核对后再包装增加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四种不同状态下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止血带扎或松和松、握拳不同状态下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以上四种不同状态下静脉采血,比较所得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值。结果止血带扎或松和松或握拳对于全血低切粘度、还原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其他项目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拳松止血带状态下静脉采血更为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刮血法和吸血法两种采血方式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同时使用刮血法和吸血法采集60例门诊患者手指末梢血,用MINDRAY BC53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并进行血细胞形态学人工镜检和血小板手工计数,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刮血法对白细胞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影响,同时增加仪器假报警;吸血法采集末梢血对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小,且可以减少仪器假报警.结论 吸血法采集末梢血更适合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等因素对分离胶采血管血液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IgG型149例、IgA型65例、IgM型7例),根据Ig水平分组,将IgG型患者分为IgG≤47 g/L组(A组,84例)和IgG47 g/L组(B组,65例),将IgA型患者分为IgA≤38 g/L组(C组,39例)和IgA38 g/L组(D组,26例),所有IgM型患者IgM≤63 g/L,为IgM≤63 g/L组(E组,7例);根据总蛋白(TP)水平将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分为TP≤90 g/L组(F组,27例)和TP90 g/L组(G组,23例);根据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将55例贫血患者分为HCT≤30%组(H组,26例)和HCT30%组(I组,29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注入2种分离胶采血管中,完全凝固后离心,观察血液分离效果。结果 B和D组2种分离胶采血管的分离效果均为离心后分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红细胞(RBC)、分离胶、RBC,上层有少量血清,其下RBC明显增多,底层有少量RBC;A、C、E、F、G、H和I组2种分离胶采血管均分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分离胶、RBC,血清量较多。结论分离胶采血管血液分离效果受Ig、TP、HCT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Ig和TP水平明显升高、HCT明显降低的MM患者不宜采用分离胶采血管采集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常血液标本对放射免疫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测定溶血组、脂肪组与对照组的T4值的结果,观察结果受异常血标本影响情况。结果:溶血组或脂肪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选择性,P<0.05;溶血组与脂肪组比较也有选择性,P<0.05。结论:溶血、脂肪标本对放射免疫法测量T4(甲状腺素)结果有影响,并且脂肪血标本比溶血的影响更大,建议在检验中要采用新鲜血液标本,并清除脂肪块,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检验分析前阶段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验分析前阶段依赖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和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是影响检验分析的重要阶段,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前三项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三种真空采血管对部分血清酶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抗凝管、促凝管、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临床检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随机选取体检献血人员26例,空腹12h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在OI。YMPUSAU540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ALT、AST、LDH、CK4个项目。结果分别用无抗凝管与促凝管、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测定ALT、AST、LDH、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无抗凝管作为标准管,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均未超过临床接受误差范围。结论临床上可以采用分离胶促凝管和促凝管来代替无抗凝管制备血清,测定ALT、AST、LDH、CK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