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支扩)中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左肺下叶切除加舌段支气管剔除治疗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扩1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治愈。随访1 ̄5年,全部病例症状消失,X线检查术侧肺膨胀良好。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较好替代舌段切除术,是治疗大多数舌段支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1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0例支气管扩张病人施行左肺下叶切除同时舌段支气管剔除术,临床效果满意。本手术与肺段切除比较,避免了损伤段间静脉、出血多、止血费时等缺点;有操作简单、胸内残腔小、术后易于恢复等优点。就肺段支气管剔除术的理论依据、手术操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剔除术治疗肺叶并肺段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8~ 1999年经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91例 ,对其中肺叶合并部分肺段支气管扩张的 2 7例 ,采用肺叶切除加肺段支气管剔除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2 7例 ,男性 19例 ,女性 8例。年龄 14~ 36岁 ,平均 2 5岁。症状有反复发热、咳脓痰者 9例 ,2 4小时脓痰量在 2 0 0~ 5 0 0ml左右。反复咯血者 12例 ,1次咯血量在 30 0~ 10 0 0ml左右。间断咳脓痰、咯血者 6例。病程 2~ 6年 ,平均 4年。支气管碘油造影显示 :左下并舌段支气管扩张 2 4例 ;中叶并下叶内基底段支气管扩张 1例 ;中叶并右上后段支气管扩张 …  相似文献   

4.
肺段支气管剔除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支气管剔除术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作者进行了相应的动物实验。实验犬16只分为:(1)实验组(11只):术前术后对比血气PO2,SaO2,CaO2及支气管造影。结果显示动物术后不发生血气紊乱,造影示相邻支气管位置仍正常,剔除支气管的肺处于扩张状态;(2)对照组(5只)采用相应肺段切除。与实验组组织学对比显示:实验组在剔除支气管肺段的肺组织呈轻度创伤性反应,无化脓现象,肺仍扩张,血管充盈,相邻健康肺段不受损害;而对照组肺段切除在健康肺段内出现较重的创伤反应,部分肺实变,有气肿形成。作者认为,支气管剔除较肺段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有早期消除残腔、手术损伤小、不损害健康肺组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段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均经支气管碘油造影、胸部X线片及胸部CT检查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1.9(16~41)岁。其中囊性扩张6例,柱状扩张9例,混合性扩张15例;双侧病变8例,单侧病变22例。全组患者均行肺段支气管剔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共剔除肺段支气管64支,手术时间为50~180 min。术中失血量380(300~600)ml,手术当天胸腔引流量350~55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第3~5 d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残腔。术后1例出现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复张。住院时间2~3周。随访6个月,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血气分析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未发现残腔、积液。无1例复发,病理诊断均为支气管扩张症。结论掌握好手术条件,采用肺段支气管剔除术代替肺段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可行,手术方法简单,出血少,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克服了以往手术术式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段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适应证与安全性.方法分析5年来采用支气管段剔除术治疗25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支气管碘油造影,明确诊断,术中仅对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剔除并切除有行囊性病变的肺组织,保留正常的肺组织.结果术后咳脓痰、咯血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共17例(68%).术后咳脓痰减少、无咳血,X线检查肺膨胀尚可,共8例(32%).结论支气管段剔除术能较好地保护肺功能,并发症少,除适合一般的支气管扩张症外,更适合单侧、双侧多支以及复发的肺功能较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至1992年,我们用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根据肺的侧支通气解剖生理特点,改变传统的肺叶肺段切除术,只剔除病变支气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38例中6例重症病人行双侧支气管剔除手术,因余肺保留了通气和正常肺动脉压,术后效果均佳。此种手术扩大了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手术适应证并提高了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肺段支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呼吸道异物常见于主气管和主支气管,发生于肺段支气管的非常少见,近年来我院共行全麻气管镜检查及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术8例,对其麻醉设计和管理进行了一些改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支气管切除多叶段支气管成形术3例吴康松1991年1月至1992年1月我们用主支气管切除,多叶、段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3例,无并发症发生。例1男,63岁。进行性气急,痰中带血半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左主支气管癌。1991年1月全麻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10.
多段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治疗肺癌10例蒲斌王丕杉周忠岑叶广华我院胸外科1988年1月~1993年12月对1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了多段支气管组联成形肺叶切除呼吸道重建术,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40~7...  相似文献   

11.
多段叶支气管重建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段叶支气管成形、扩大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8例多叶段支气管成形术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以下四种手术类型:I型左上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叶支气管,再与左主支气管吻合;II型左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再与左主支气管吻合;III型左下叶基底段和背段支气管重建,再与主支气管吻合;IV型右下叶基底段、背段和中叶支气管重建,再与右主支气管吻合。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完整切除,吻合效果较好,无支气管胸膜瘘及吻合口狭窄,也无手术死亡和复发。所有病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多段叶支气管成形扩大袖式肺叶切除术切除肿瘤较彻底,避免了全肺切除,尤其适用于肺功能受损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腋后线第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结果无中转开胸,1例中转行肺叶切除,其余45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右肺上叶间后段14例,右肺下叶背段6例,右肺下叶基底段2例,左肺上叶固有段15例,左肺上叶舌段2例,左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手术时间100~330 min(中位数135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中位数230 ml);术后引流液总量380~2250 ml(中位数550 ml);术后带管时间4~16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中位数9 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漏气3例,肺膨胀不全1例,少量咯血1例。46例随访1~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86.9%(40/46)症状消失,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肺段解剖变异多,不同个体间差异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胸部薄层非增强平扫CT辨识左上肺固有段血管-支气管解剖及变异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讨论结果,总结归纳左上肺固有段肺段解剖的常见类型。方法 选取2020-09—2021-03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治疗并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的136例患者,基于胸部薄层平扫CT,根据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支气管核心三个原则,辨识左上肺固有段血管-支气管解剖及变异。结果 左上肺固有段内,尖后段支气管(B1+2)发出B1+2a+b和B1+2c,前段支气管(B3)发出B3a和B3b+c,前支和中央支静脉回流至上肺静脉为常见静脉类型。结论 左上肺固有段血管-支气管解剖存在常见模型。应用薄层平扫CT识别肺段解剖的方法有效可行,易于掌握和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16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右肺上叶切除术49例,中叶切除术6例,下叶切除术41例,中上叶切除术6例,中下叶切除术5例;左肺上叶切除术32例,下叶切除术28例。肺上叶切断处平中间段支气管外侧壁,肺下叶切断处平肺中叶支气管下缘,肺中下叶切断处平肺上叶支气管下缘。残端采用横形间断缝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支气管切缘癌残留1例。术后随访154例,失访13例。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75.3%和61.3%。结论 周围型肺癌常规采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它可减少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和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扩张症13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9年手术治疗13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组无1例手术死亡,94例单叶或双叶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消失;13例双侧或广泛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均改善。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肺的切除范围,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肺切除术对治疗单叶或双叶支气管扩张疗效十分显著,尽可能完全切除病灶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以肺结节入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肺段间平面确定方式分为实验组(n=148)与对照组(n=116),实验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法,对照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膨胀萎陷法。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肺结节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拔管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95.00±32.69)min vs.(106.29±27.68)min,P=0.018]、段间平面出现时间[(2.27±1.00)min vs.(14.82±3.27)min,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有助于提高肺结节定位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提高外科医生对患者个体肺解剖的认识,缩短段间平面出现时间与手术时间,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段型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同侧或对侧肺叶纤维化、实变或毁损,被视为外科传统术式相对手术禁忌。我们自1996年6月以来,应用肺叶切除、支气管剔除加膈肌上移术治疗重症支扩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83岁。病史3~25年。均有反复咯血、咳脓痰及肺部固定性罗音。经支气管碘油造影,胸部X线摄片或胸部CT检查确诊为多段型支扩合并肺叶纤维化、实变或毁损。术前、术后行血气、肺功能检测,结果见表1。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经前外侧切口开胸8例,后外侧切口开胸10例,腋下切口5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8岁,间歇性咯血.12天,加重1天。胸部CT及支气管动脉CTA:左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左侧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起自主动脉弓下侧壁。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左侧支气管动脉增粗、纤曲.可见对比剂外溢至支气管,未见明显支气管动脉一肺动静脉瘘形成及脊髓动脉显影(图1)。  相似文献   

19.
肺段切除术是指根据肺脏解剖结构游离支气管肺段至肺门,离断肺段支气管及血管后所进行的解剖性肺切除。随着病灶定位、肺段交界平面确定等技术的发展,在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肺部其他良性病变治疗中逐渐被应用。各种因素影响下,肺段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肺切除术治疗延迟性吸入性支气管异物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an L  Chen XF  Wang H  Xie D  Yang B  Bao MW  Jiang GN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4):1868-1870
目的 总结接受肺切除术治疗的延迟性吸入性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1980年1月至2010年6月,利用肺切除术治疗延迟性吸入性支气管异物患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0~66岁,平均年龄36岁.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发热、咳脓痰、气急等,发病时间间隔为3个月~8年,平均2年.术前确诊8例,9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行右肺下叶切除术4例,右中叶切除术3例,右中下叶切除术1例,右下叶切除术+肋床引流术1例,右下叶切除+胸膜剥脱术1例,胸腔镜下右肺下叶部分切除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4例,左下叶切除术1例,左上叶切除术1例.结果 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2例.异物位于右侧11例,左侧6例,异物种类最多为骨片(8例),其次为辣椒尖(3例)和笔套管(2例).伴随肺内病理改变包括慢性支气管肺炎8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实变4例,慢性肺脓疡伴毁损肺3例,机化性肺炎2例,肺发育不全1例.结论 应重视延迟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降低误诊率,尽可能避免行肺切除术.对于肺内感染病变明显的病例,应及时行肺切除术,以免肺部病变发展为肺化脓症和脓胸等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