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6):428-42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12~2011-04间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16例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程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程度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75-7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9例和PFNA组2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防旋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6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与PFNA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部分负重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对于股骨转子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间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31例患者为实验组,比对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3.5%)与参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71.0%)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实验组手术用时(49.23±10.12)min、术中出血量(120.86±10.12)mL、平均愈合时间(9.9±2.20)周同参照组术用时(50.51±8.82)min、术中出血量(121.23±11.23)mL、平均愈合时间(10.3±3.50)周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6.5%)同参照组(25.8%)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转间骨折予以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效果类似,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建 《河北医学》2016,(2):219-22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 n=55例)和B组( n=45例) ,其中A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患者1年,应用Harris评分评价1年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 结果: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4.5%(52/55)显著高于B组的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利于术后愈合,且并发症较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LCP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接受PF-LCP术比较,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使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2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钢板加压组和对照组。我们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而对钢板加压组我们则使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方式治疗患者,最后比较钢板加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钢板加压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均<0.05)。术后,钢板加压组的各项并发症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人数远远也少于对照组,(P<0.05)。进行随访后,钢板加压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颇佳的效果,这种方法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组)、解剖锁定钢板(B组)2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58例患者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2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两组在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较后者更有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不同的骨折分型,对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CP(LCP组,n=34)及PFNA(PFNA组,n=38)进行内固定。对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两组骨折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但与LCP比较,PFNA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骨折类型且创伤小、出血量少、平均愈合及卧床时间更短,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LCP固定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半髋关节置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入院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固定术后Harris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9个月Harris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9个月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对照组为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半髋关节置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最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Gamma3TM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组)治疗35例,行Gamma3TM钉治疗(Gamma3TM组)3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LCP组平均手术时间97.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16.6 ml,Gamma3TM组平均手术时间4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1.2 ml。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类型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相关(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Gamma3TM钉创伤相对较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6.7)岁]和InterTan组[n=54,平均年龄(75.3±6.6)岁].后期随访中,门诊复查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电话、查访户籍获知患者死亡与否.结果 两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失血量高于PFNA组(P<o.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尖顶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切出.两组共有3例患者院内死亡(2.9%).后期随访中,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9和27.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预后相当,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有螺钉切出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29例,PFNA组)与DHS(36例,DHS组)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均短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7例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53例普通钢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51例,良6例,优良率10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8.1%;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且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82-84+88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置换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组。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 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 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内Harris 评分显著提高(P<0.05),置换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PFNA 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患者较早的下床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