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优选脱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CurⅡ-NLC)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 以包封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研究制备工艺中影响纳米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出较理想的处方和工艺。结果: 优选的最佳处方工艺为:药脂比为1∶40,液态脂质占总脂质的比例为10%,卵磷脂的用量为2%,表面活性剂用量为4%。优化工艺所制备的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径在110nm左右,PDI为0.199,粒径分布均匀。结论:由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工艺稳定可行,为脱甲氧基姜黄素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多巴胺衍生物的粘附性,构建表面改性的紫杉醇(PTX)纳米粒,连接阿伦磷酸钠(ALN),对构建的新型纳米粒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鼠源性乳腺癌4T1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PTX纳米粒,将纳米粒放置于0.5 mg/mL的盐酸多巴胺Tris缓冲盐溶液中,在表面形成聚合多巴胺(PDA),随后与亲骨性药物ALN结合,得到新型PTX-PEG5000PCL1000-PDA-ALN纳米粒。ZS型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粒度分布和表面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考察其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溶血性;考察ALN用量及钙离子存在条件对新型纳米粒吸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的影响;研究其体外抗4T1乳腺癌细胞活性。结果 成功制得PTX-PEG5000PCL1000-PDA-ALN纳米粒,棒状,粒径为(178.5±2.3)nm,分散指数(PDI)值为0.213±0.06,Zeta电位为(20.12±2.45)mV;在5%葡萄糖、0.9%生理盐水、血浆中基本稳定;无溶血现象;随着ALN用量增加,新型纳米粒对HA吸附率增大,可达48.63%,游离钙离子降低其对HA的吸附能力;MTT结果显示,其对4T1乳腺癌细胞发挥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制备的PTX-PEG5000PCL1000-PDA-ALN纳米粒粒度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不溶血;通过ALN与HA上的钙离子相结合,亲骨性良好;对4T1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宝花  杨海  刘雪丽  周学锋 《中国药师》2015,(12):2050-2053
摘 要 目的: 研究托氟啶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壳聚糖修饰的托氟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托氟啶固体纳米脂质粒(TFu-SLNs)及壳聚糖修饰的TFu-SLNs,并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优化制备方法,同时考察处方稳定性。结果: 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的TFu-SLNs平均粒径为160.2 nm,Zeta电位为-33.12 mV,壳聚糖修饰TFu-SLNs平均粒径为400.3 nm,Zeta电位为+12.87 mV。经壳聚糖修饰后,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电位逐渐增大。优化后的处方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论:通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TFu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进行优化,得到TFu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壳聚糖修饰的TFu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处方。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制备索拉非尼-Eudragit RS 纳米粒(sorafenib-Eudragit RS nanoparticles,S-E NPs) ,优选制备处方及初步探索其理化性质。方法: 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索拉非尼 Eudragit RS 纳米粒,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溶剂、稳定剂类型、载体比例、有机相水相比例对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粒径和Zeta电位、形貌观察、体外释药考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优选处方制备的索拉非尼 Eudragit RS 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6.72±3.71) nm,多相分散系数(PDI)为(0.200±0.032),Zeta 电位为(36.6±0.3) mV,纳米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体外释放符合 Weibull 模型(r=0.966 9)。结论: 溶剂 非溶剂法适用于索拉非尼 Eudragit RS 纳米粒的制备,所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完整,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脂质纳米粒DLin-LNP,以EGFP-mRNA为模型药,考察DLin-LNP对于mRNA的体外递送能力。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DLin-LNP, 并进一步制备 DLin@mRNA,对纳米粒进行表征,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质纳米粒胞内的分布情况,以RM-1细胞为模型考察胞内转染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脂质纳米粒DLin-LNP,其粒径为(151.1±2.1) nm,空载电位为(23.7±0.5) mV。DLin-LNP在RM-1细胞中转染mRNA效率较高,其毒性远低于市售脂质体Lipo8000,且 DLin-LNP脂质纳米粒稳定性好。结论 DLin-LNP具有高转染效率和安全性,且稳定性好,可作为mRNA递送载体,为后续脂质纳米粒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新型树状大分子(PAMAM-co-0.25OEG,PGD)作稳定剂制备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纳米粒,以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将多烯紫杉醇(DTX)、PGD按药载比8:1,采用超声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DTX-PGD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测定载药纳米粒粒径及电位;考察37℃条件下,DTX-PGD纳米粒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PBS及血浆中的稳定性及DTX-PGD纳米粒的溶血性。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DTX在纳米粒中的晶型形式。透析法测定DTX-PGD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MTT法检测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多烯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1.6 mg/mL(原药在水中几乎不溶),纳米粒载药量达65.7%。DTX-PGD纳米粒粒径270.7 nm,PDI值为0.112,电位28.6 mV。DTX-PGD纳米粒在5%葡萄糖及血浆中稳定存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为片状,XRD图谱显示,多烯紫杉醇在纳米粒中以晶体形式存在。DTX-PGD纳米粒在PBS缓冲液中释放缓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溶血实验得知,DTX-PGD纳米粒无溶血现象,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给药。MTT结果表明,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较多烯紫杉醇溶液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PGD树状大分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稳定剂应用到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中,DTX-PGD纳米粒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方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8):1557-1562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纳米制剂载体材料将葫芦素B制备成纳米粒,并考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使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以PLGA浓度(X1)、PVA浓度(X2)和药物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以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处方;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考察了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比较了葫芦素B与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PLGA浓度为9.0%,PVA浓度为2.0%,药物浓度为4.5%,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45.4±15.8) nm,Zeta电位值为(-7.6±0.8) mV;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释药前期出现突释,后期平缓,48 h药物释放达到86%;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葫芦素B。结论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可延缓药物释放,提高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胰岛素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初步考察其降糖效果。 方法 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用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处方工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用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对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对其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 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6±1.88) nm;Zeta电位(33.1±0.3) mV;包封率(37.92±2.11)%;载药量(5.42±0.3)%;24 h累计释放率63.83%。皮下注射给药8 h,糖尿病大鼠血糖较单纯注射胰岛素组下降平缓,且药效持久。 结论 优化后的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好、粒径较小,为研究胰岛素的新型给药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载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的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处方,考察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的抑制。方法 以热驱动法制备载NPT-B2的白蛋白纳米粒并表征,建立NPT-B2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以CCK8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考察NPT-B2和白蛋白纳米粒(B2-BSA-NPs)对胶质瘤细胞的增值活性抑制作用,及肿瘤细胞限速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降解。结果 HPLC方法线性良好,精密度、回收率符合测定要求。纳米粒粒径为55.48 nm、电位-12.9 mV,包封率94.74%,载药量8.61%。NPT-B2对胶质瘤细胞的IC50为61.16 nmol/L,同时具有NAMPT降解作用。B2-BSA-NPs对胶质瘤细胞的IC50为41.21 nmol/L,对NAMPT具有非常显著降解效果。结论 构建了载PROTAC分子的白蛋白纳米粒,优化处方提高药物包封率,改善PROTAC分子水溶性差的问题,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NAD+能量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钰叶  张玲 《中国药师》2018,(3):420-425
摘 要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药物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首先应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对白蛋白纳米粒性质影响显著的处方和工艺变量,再通过Box 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筛选的变量进一步优化。考察了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通过优化制备的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呈类球形分布,平均粒径为(105.2±30.1)nm,PdI为0.127,Zeta电位为(-24.7±1.9)mV,在0.5%吐温80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81.4%。结论: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工艺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有望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4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31.8%,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有选药不当、高起点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20.
张新静  徐艳  杨倩倩  王军 《安徽医药》2023,27(7):1437-1440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退行和进展的影响因素,了解ROP的发展规律,以期对ROP病儿的临床及筛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底筛查的病儿472例。收集确定有眼底病变的14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退行组107例,需干预治疗的进展组34例,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与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退行组和进展组平均胎龄分别为(31.61±2.29)周、(29.76±1.82)周,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58(1.25,1.82)kg、1.26(1.03,1.48)kg,无创通气时间为8.50(6.00,18.75)d、20.00(10.75,32.25)d,两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占比分别为40.2%(43/107),79.4%(27/34),败血症59.8%(64/107)、82.4%(28/34)、贫血59.8%(64/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