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L5~S1腋下型LDH,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偏心环锯技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2.36±15.79) min,透视次数(15.44±3.51)次,术后卧床时间(7.36±1.46) h。随访(14.68±3.89)个月,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1),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7.5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偏心环锯技术能有效治疗L_5~S_1腋下型LDH,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镜入路与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椎间孔入路(63例)及椎板间入路(26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比较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时间、卧床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跟踪分析各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下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85 min及66 min,平均卧床时间为8.6 h及8.5 h,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及3.9 d。椎间孔入路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8.9±1.8)分,术后3 w为(1.4±0.3)分、术后3个月为(0.9±0.2)分、术后6个月为(0.5±0.1)分;椎板间入路组术前VAS评分为(8.7±2.4)分,术后3 w为(1.1±0.3)分、术后3个月为(0.9±0.2)分、术后6个月为(0.7±0.2)分。术后6个月,椎间孔入路组优良率89.6%,椎板间入路组92.0%。两组均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均能获得满意疗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类型和部位,选择正确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采用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110.6±18.9) min,术中出血量(15.2±9.7) ml,住院时间(4.5±1.2) d。病人术后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ODI、JOA、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8.7%、69.1%和62.0%。结论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其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该技术具有术野开阔、操作灵活的特点,是手术疗效、手术效率与微创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导杆漂移技术穿刺置管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辅助PTED治疗的3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病人腰部、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病人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透视次数为(12.65±4.51)次;通道建立时间为(24.06±4.07)min;手术时间为(63.82±8.96)min。随访时间为14~30个月,平均(20.09±4.29)个月。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2%。结论 应用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导杆漂移技术能安全、有效地置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13例、L5-S1椎间盘突出4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1年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评价髓核摘除情况和有无复发。结果 5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30%(52/54),其中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改为手术显微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8.35 min,中位住院时间3 d。出院时5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其中5例患侧小腿外侧麻木感加重。与术前相比,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VAS和ODI评分均减少(均P=0.000)。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髓核摘除满意,神经根压迫解除,亦未见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因髓核脱出椎管内游离较远,术中对神经根牵拉较重,术后出现S1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术后1个月缓解。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板间入路的完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所有病人术后3 d、6个月、12个月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L_(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13例、L5-S1椎间盘突出4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3个月、1年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评价髓核摘除情况和有无复发.结果 5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30%(52/54),其中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改为手术显微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8.35 min,中位住院时间3d.出院时5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其中5例患侧小腿外侧麻木感加重.与术前相比,术后1d、3个月和1年时VAS和ODI评分均减少(均P=0.000).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髓核摘除满意,神经根压迫解除,亦未见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因髓核脱出椎管内游离较远,术中对神经根牵拉较重,术后出现S1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术后1个月缓解.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视化环锯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VPTED)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VPTED治疗的37例脱出游离型LDH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1例因高髂嵴及腰5横突肥大,置管困难,最终选择实施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其余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为(18.25±6.44)个月;1例术后8个月出现同节段复发,予以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37例术后VAS 评分、ODI 及 JOA 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6例,良8例,可2例,差 1例;优良率为91.89(34/37)。结论 VPTED治疗脱出游离型LDH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下关节突可视化成型技术(VPTED)和显微镜微创通道技术(MITM)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期间收治的64例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VPTED治疗30例,采用MITM治疗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PTED组相比于MITM组,手术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0.4±19.5)min/(111.5±25.2)min(P<0.05),(2.5±1.3)d/(4.2±2.3)d](P<0.05)。两组住院总费用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P<0.01);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M组患者术后复发1例,两组患者各有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结论 椎间孔镜下关节突可视化成型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32例,平均手术时间(62.4±13.6)min,术中出血量(31.0±5.6)ml,32例病人术后腰腿痛及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外科显微镜下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楚,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明确,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脓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在脊柱结核脓肿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脊柱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接受椎间孔镜下脓肿清除加置管引流(椎间孔镜组),24例接受CT引导下脓肿置管引流(CT组)。比较两组在结核杆菌涂片阳性率、培养阳性率、结核病理阳性率、脓肿治愈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治愈时间的差异。结果 36例病人随访12~18个月,治愈率均为100%。椎间孔镜组与CT组的结核病理阳性率分别为83.3%、37.5%,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3%、45.8%,椎间孔镜组的结核病理阳性率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椎间孔镜组和CT组的拔管时间分别为(22.0±3.6)、(27.0±4.5)d,住院时间分别为(25.0±2.7)、(29.0±5.1)d,治愈时间分别为(165.0±29.8)、(189.0±23.7)d,椎间孔镜组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是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7,0.011,0.009)。结论在全身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椎间孔镜下脓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的诊疗方案优于CT引导下置管引流的方案,特别对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瘫痪的脊柱结核脓肿病人尤为适合;不但可获得病原学证据有助于确诊,而且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与常规穿刺置管技术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PTED治疗的91例单节段LDH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穿刺置管(靶向成形组),48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改善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靶向成形组透视次数明显减少、通道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靶向成形组优 28 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02%;常规组优27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为 91.6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靶向椎间孔成形技术可有效降低PTED的学习曲线,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28例LDH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手术前后腰腿痛程度变化及功能恢复程度,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结果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各时间点VAS、ODI及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5.7%。结论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具有创伤小、麻醉风险小、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然有待有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行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Nakai分级:优42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95.8%.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2.46分,放射痛VAS评分平均7.25分;出院时腰痛VAS评分平均0.71分,放射痛VAS评分0.44分;手术前后腰痛和放射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经皮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8例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采用经椎间孔入路26例,经椎板间入路1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acNab量表评分、KP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疗效。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38例中,34例(89.5%)疗效优良。术后VAS评分[(1.0±1.5)分]较术前[(7.9±1.1)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腰椎JOA评分[(21±5.7)分]较术前[(7.4±4.6)分]明显提高(P<0.05)。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选择椎间孔入路或椎板间入路均可有效、安全并且微创地治疗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下分节段行靶向穿刺,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下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更改术式,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72~106 min,平均(85±12.4) min。术中出血量为(30±5) ml。41例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vas评分下降越明显(>P<0.05)。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5. 1%。本组41例均无复发。结论 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椎板间入路经皮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入路的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病人术前均符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记录术前、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无任何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住院时间4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k;病人手术后2个月复发,其他59例病人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术后3d、3个月、6个月各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腰椎间盘 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侧路镜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4 个月。术前及术后1 d和1、3、6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评估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和 1、3、6 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 93%(13/1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使神经根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但须严格 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完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外科(18例)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1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完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腰椎MRI,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VAS、JOA评分、ODI评估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椎管内血肿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突出的髓核摘除基本满意。与术前比较,32例患者术后2 d的VAS评分[分别为(2.21±1.18)分、(6.25±1.46)分]和ODI[(30.28±7.42)%、(68.63±11.04)%]均下降(均P<0.001),JOA评分升高[分别为(16.66±1.58)分、(12.43±1.85)分,P<0.001]。3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5)个月(10~20个月)。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32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上升趋势、ODI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187.43、72.54、564.38,均P<0.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32例患者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为,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29/32)。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完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疼痛和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短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