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缓解至少6个月以上,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无痛期",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1].而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硬膜外瘢痕、解剖结构紊乱往往给再次手术造成困难.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12月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1 4例RLDH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指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初次手术后,经历2周~6个月不等的无疼痛间隔,同侧或对侧相同水平的椎间盘再次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等症状。RLDH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发病率约7%~24%,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工作。目前针对RLDH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既有药物、物理干预等非手术治疗,又有融合术、脊柱内镜等非融合手术治疗。但其最佳的治疗方式尚无定论。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RLDH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预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再复发(RLDH)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是否在5年内发生RLDH将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的114例患者分为未复发组(97例)与复发组(17例),分析人口学特征、MRI影像学指标、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等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RLDH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体重指数、住院时间、手术节段、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JOA评分、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移位方向、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解剖位置、终板Modic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L4~5手术节段、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有终板Modic改变是RLDH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终板Modic改变是RLDH的...  相似文献   

5.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致对侧下肢痛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对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通过双侧椎板开窗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治疗的15例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而症状出现在对侧下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探查显示,症状侧均无明显椎间盘突出,11例无神经根水肿,4例神经根水肿、侧隐窝相对狭窄,而无症状侧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结论对于发病初期即为对侧下肢放射痛者,只需行突出侧开窗即可;而发病初期为同侧下肢放射痛者,则需双侧开窗探查。  相似文献   

6.
正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纤维环裂孔,在椎管内游离移动一定距离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压迫症状~([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脊柱病变的首选检查和金标准~([2])。在极少数情况下游离的椎间盘组织MRI表现与一些硬膜外肿瘤表现相似,如神经鞘瘤或脊膜瘤~([3~5])。由于术前CT、MRI平扫和增强MRI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所以文献~([1~22])报道的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接受了开放性手术治疗。我院通过磁共振神经根水成像技  相似文献   

7.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CT测量、MRI上影像学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来鉴别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区别。方法取98例患者资料,经手术证实为RLDH 57例、LDH 41例,选取CT中椎间盘突出的最大层面作为测量层。测量包括:突出物的最大矢状径(h)、相应层面的椎管矢状径(H)、参照Bernkardt的研究计算髓核脱出率(NPR)、突出物的后突角(a)、椎间盘突出的层距(D)。同时对MRI矢状位上形态学分型,在临床起病方式、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肌力感觉改变、反射改变以及大小便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最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T上RLDH组h值为8.47±0.92mm,平均8.5mm,NPR值为58.62%±5.95%(大于50%),a值为70.47±12.70(小于90°),D值至少3层;LDH组h值为5.61±0.85mm,平均5.6mm,NPR值为40.09%±5.26%(小于50%),a值为105.44±6.12(大于90°),D值不超过3层,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矢状位上的形态学分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以及肌力改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LDH术前根据病史、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改变、肌力下降,并结合影像学中CT测量h>8.5mm,NPR>50%.a<90°,且D在3层以上,可以诊断;MRI示髓核巨大脱出入椎管或向上、下游离者,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再吸收(resorp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RLDH的文献,从其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预测作用,以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治疗选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RLDH的发生主要是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吸烟、体质量等是其发生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增强MRI图像上突出髓核周围的环形强化是RLDH的特征影像学表现,是RLDH发生的预测指标。LDH治疗方法中,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能对RLDH有负面影响。结论 RLDH的发生提示LDH治疗首选严格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时,手术仍是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对侧下肢痛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突出症即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对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的原因,为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手术治疗11例单侧椎间盘突出,对侧下肢出现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侧显露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结果:手术探查显示,症状侧无明显椎间盘突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传导痛觉的脊髓丘脑侧束在上行过程中有不交叉纤维。结论:如果上述的原因分析是正确的,我们认为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可单纯显露椎间盘突出侧,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是指突出椎间盘组织在非外科干预及化学溶核的情况下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1])。自1984年Guinto~([2])首次发现此现象以来,国内外关于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报道日益增多。而巨大游离型突出是椎间盘突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重吸收报道并不多见。我院于2017年发现1例巨大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6个月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自发吸收(resorption of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RHNP)是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或进行髓核消融等干预措施而发生的髓核缩小或消失的现象~([1])。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椎间盘突出后存在自发吸收现象,尤以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报道较多~([2、3]),而颈椎间盘  相似文献   

12.
<正>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是发生于骨骼成熟以后由于椎间盘及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原发性脊柱侧凸,在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10°~([1])。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ADS的患病率达13%~30%,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更高~([2、3])。患者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但侧凸的弯型与患者临床症状间的联系仍不明确。脊柱的矢状面失平衡也  相似文献   

1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手术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7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后方入路侧前方减压术,其中3例合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后或同时予以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14例得到随访,平均4年2个月(6个月~6年),优良率78.4%(11/14)。结论 临床表现以胸髓损害为主,侧前方减压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同时应注意勿忽视多发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等合并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组织突出或脱出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以外,压迫同一节段神经后节与神经根,引起下肢相应神经分布区剧烈放射性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同时还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文献~([1-2])报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6%~11.7%,好发于L_(4、5),其次为L_(3、4),L_(2、3)及L_5S_1较少见。由于病变位置特殊,其临床表现容易与上位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易出  相似文献   

1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a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GILDH)患者,其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超过椎管前后径、椎管上下缘的一半以上~([1-2])。此种类型因为突出物较大,无论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治疗时不仅要重视其影像学上的改变,更要注重患者本身症状的改善~([3])。本文就GILDH治疗过程中所面  相似文献   

16.
直腿抬高试验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raisingtest,SLR)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椎间盘突出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SLR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男281例,女224例;年龄26~69岁,平均42.1岁。单间隙突出(L4-5或L5S1)337例,多间隙突出168例。321例行CT检查,184例行MR检查。结果SLR与急或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是否狭窄、椎间盘突出位置(中央型、侧旁型)、间歇性跛行距离等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民族(汉族与维吾尔、哈萨克、回族比较)、椎间盘突出大小、单或多间隙突出、侧旁突出的根前、根腋、根肩型不相关;L4-5与L5S1椎间盘突出的SLR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LR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上不能将SLR结果作为判定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相关因素为急或慢性病程、椎间盘突出率、侧隐窝是否狭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间歇性跛行距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_(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_(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以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为典型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是一种经皮穿刺间盘内微创治疗术,利用射频能量消融和热凝椎间盘组织,以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1])。临床应用表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与椎管狭窄同时存在,发生率高达40.0%以上~([2]),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得以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仍需行手术治疗。我们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开窗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定位作用,为微创手术中责任节段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09-2014-12,尝试将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应用于21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不典型LDH患者中,其中多节段突出、但神经定位体征无法明确责任椎间盘者5例;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但对侧下肢出现典型症状与体征6例;CT、MRI所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明显,但患者下肢神经症状体征不典型,难以确定为椎间盘突出所引起者7例;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在影像学提示有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尚伴有可能引起症状的其他部位病变3例。对于明确责任节段者,予以Quadrant微创系统行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结果 (1)神经根封闭情况:16例在第一次封闭术后明确责任节段椎间盘;3例再次封闭后确定责任椎;2例在反复对疑似责任节段行神经根封闭术后,始终无法明确责任椎间盘,考虑系脊柱关节炎性疼痛所致,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2)手术情况:19例明确责任椎间盘者,均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通道下手术治疗,患者症状在术后均有显著缓解,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与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末次随访较术后2周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对不典型LDH患者,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是较为特异性的诊断手段,为微创手术中责任节段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避免了手术节段定位错误而导致疗效不佳、治疗方案选择错误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