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癌是主要来源于女性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是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规采用的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治疗方式,因其无法避免的毒副作用及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通路、低毒、增效、经济的独特的优势,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具有抗乳腺癌功效的中药单体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近10年相关文献,将中药单体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综述中药单体体外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求为中药单体治疗乳腺癌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癌症,因其极高的死亡率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大多采用放射性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的副作用较大,而中药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已成为抗癌药物的重点研发对象。近年来,相关科研人员对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尤为活跃。文章拟从中药提取物、多糖、生物碱、皂苷、黄酮类、萜类、醌类、挥发油、酯类、酚类、砷剂类、蛋白组分等中药有效成分为出发点,以抗宫颈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及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信号通路;下调HPV E6基因表达;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为主要内容,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宫颈癌药物的研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长期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和化疗,但此方法对人体伤害均较大,而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药有效成分在抗肿瘤领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很多相关科研人员对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活性及机制研究尤为活跃。该文从中药提取物、多糖、生物碱、皂苷、黄酮类、萜类、醌类、挥发油、酯类、酚类、蛋白组分等中药有效成分为出发点,以抗胃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及迁移;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细胞信号通路为主要内容,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与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抗胃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华辞怡  史有阳  谢颖  刘胜 《中草药》2022,53(20):6593-66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5年生存率相较仍有差距。淫羊藿作为补肾中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淫羊藿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I等)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抗肿瘤特性,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治疗乳腺癌药物。对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梳理,从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改善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减少耐药抵抗并协同增效以及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等机制角度对淫羊藿的抗乳腺癌作用进行阐述,为淫羊藿有效成分与化学药协同抗乳腺癌交叉机制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药物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总结目前中药有效成分抗子宫内膜癌的种类、研究方法及存在的不足,为研究中药抗子宫内膜癌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以"中药""子宫内膜癌""有效成分"等为关键词检索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通过PUBMED检索英文摘要,从中选择近10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有效成分对子宫内膜癌作用机制大致为影响雌激素受体拮抗雌激素作用,引起癌细胞DNA损伤,阻滞癌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影响子宫内膜癌侵袭力,抑制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生成及逆转耐药性等。结论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癌性激素受体、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新生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为中药抗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方法:搜集近年来有关人参皂苷Rg3抗肝癌作用机制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人参皂苷Rg3是从补益中药人参中提取的单体,其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与化疗联合的协同增效作用等。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抗肝癌作用,但其主要的作用通路和相关靶点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肝移植、放射和药物治疗肝癌,但在治疗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存在高复发率与低生存率问题。中药在提高治疗肝癌综合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种靶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逆转多药耐药等发挥抗肝癌作用,已成为防治肝癌的重要手段和抗肝癌药物的丰富研发资源。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癌症中最经典的通路之一,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运行、迁移侵袭及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等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中药有效成分可通过该通路发挥抗肝癌作用。因此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发展具体机制间的关系,梳理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及其他中药有效成分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运行、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等作用的研究文献,分析并总结相关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癌的研究进展,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癌作用的具体机制,为进一步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研发抗肝癌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女性患恶性肿瘤的患者中,乳腺癌的病死率高居第1位。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的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提高综合疗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缓解不良反应,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逆转多药耐药等达到抗乳腺癌作用。中药有效成分阻滞乳腺癌细胞的周期效果极其明显,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的进程,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已经成为抗乳腺癌药物的一个新方法。经Gap-phase期,即DNA合成后期(G2期)过渡到Mitotic期,即有丝分裂期(M期)的检查点,G2/M检查点是乳腺癌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关键决定点。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种调节途径,影响乳腺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抗乳腺癌作用。因此文章对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归纳,较系统地阐述G2/M期相关调控分子的研究进展,同时梳理了生物碱、多糖、萜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其他中药有效成分诱导人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的方式及途径等的研究。通过对不同中药的有效成分诱导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中药有效成分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抑制乳腺癌增殖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抗乳腺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化痰等功效,广泛用于肝脏系统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证实,鳖甲煎丸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侵袭及转移,其主要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滞肝癌细胞周期、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抗肝癌作用。鳖甲煎丸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通路,且多为细胞和动物实验,发挥抗肿瘤的有效成分、量效关系尚不完善,缺少逆转肝癌耐药方面的相关研究。未来可从以上几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冰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15-1616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邓华亮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122
学术性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根基,本文试从重视中医药学术传承、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夯实学术立足之本,加强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倡导学术自由,衔接学术产业链条、反哺中医药学术发展等4个方面就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血补肾方药女贞孕育汤对人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和雌孕激素受体、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服用女贞孕育汤3个周期的人LH-2时相的子宫内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服用该汤后的内膜增生反应明显增强,组织增殖活性旺盛,ER、PR、PCNA、VEGF、VEGFR、bFGF/FGF、EGFR、PDGFR共8种观察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表明该汤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促进DNA合成、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结论补肾填精养血活血的女贞孕育汤对子宫内膜的调节促进作用是助孕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就其临床探索过程中观察到的若干现象,介绍了该命题的由来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认为用中医药学的理论与观点去研究临床广泛存在的西医药学现象,有可能既丰富和深化中医药学内容,也将为西医药学从微观走向宏观提供思路与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260例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潘明继  李永辉 《中医杂志》1996,37(4):218-220
从1975~1988年对260例中晚期大肠癌进行规范性治疗,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施行根治术、姑切术或仅作改道术。术后配合中西医药和化疗,部分病例配合放疗。治疗结果,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6.12%、21.73%,平均5年生存率为52.78%。对术中发现45例肝转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22.2%。以上各项生存率及疗效均比国内有代表性单位采用纯西医治疗者为优。  相似文献   

19.
与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不同,肿瘤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具有生命属性.恶性肿瘤阴盛而阳亢,故生长快而易丁走窜,最耗气血,是谓之癌症;良性肿瘤阴盛而阳微,生长慢而倚伏不移,少伤气血,多属古人所谓积证.瘤体寄生于体内.与五脏六腑血脉相连,类似一个病理性脏器.肿瘤的发生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造成清浊相干,营养机体的精微物质中混杂有...  相似文献   

20.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