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小脑后下动脉( 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16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6例行后正中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4例行枕下远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6例行血管内栓塞术.结果 术后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合并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5例出院时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PICA远端动脉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动脉瘤和PICA的形态,可以选择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  相似文献   

2.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6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2例。动脉瘤瘤颈夹闭6例,动脉瘤孤立切除2例;脑室出血急性期行脑室外引流3例。随访3个月至2年,三维CT血管造影复查示5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6例。结论 PICA远端动脉瘤以第四脑室内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合并脑积水,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6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的破裂P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骨窗位头颅血管成像(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2例PICA延髓前段及1例延髓侧段动脉瘤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1例延髓侧段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PICA扁桃体段动脉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CTA或DSA复查示6例PICA动脉瘤夹闭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破裂PICA动脉瘤难以实施血管内治疗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前骨窗位CTA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其余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至2年,其中出院时预后良好者7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区域解剖,个性化的手术入路,PICA分支及脑干穿支的有效保护,可以明显提高PI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时机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入路均采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然后对动脉瘤进行显微镜下夹闭手术。结果入组34例患者中,31例(36处)动脉瘤夹闭效果满意,其余3例(3处)动脉瘤夹闭不全,针对夹闭不全部位进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OS评分结果示,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8例(包括死亡2例)。结论翼点入路有利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顺利进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充分解剖及合适的动脉瘤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Hunt-Hess 0~Ⅲ级患者应于出血3d内进行手术,Ⅳ~Ⅴ级患者应于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后正中入路7例,远外侧入路5例.结果 术后CT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后组脑神经麻痹3例,共济平衡障碍2例,肢体偏瘫1例.结论 PICA动脉瘤的脑内血肿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多并发脑积水,根据动脉瘤部位多选用远外侧入路和枕下后正中入路.危重病人经积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93例,个性化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分别采用动脉瘤所在侧的翼点入路(91例)或颞下入路(2例)行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结果 93例动脉瘤均成功手术夹闭。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64例,4分(轻度残疾)22例,3分(重度残疾)5例,2分(植物生存)1例及1分(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应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个体化原则,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46例共48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三种手术入路: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结果 27例采用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15例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4例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48个,使用动脉瘤夹54个。术后出现肢体瘫痪1例,术后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皮下积液2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恢复良好(GOS 4~5分)44例(95.6%),一般(GOS 3分)1例(2.2%),死亡(GOS 1分)1例(2.2%)。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临床安全、可行,并且显著降低面神经损伤、颞肌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PCA动脉瘤14例,其中经翼点入路手术2例,颞下入路手术11例,Poppen入路手术1例。10例动脉瘤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例梭形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术,3例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1周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偏瘫及动眼神经麻痹4例,无明显并发症8例;术后1周至6月,6例行DSA复查,5例行CT血管造影复查,其中7例动脉瘤完全夹闭,2例瘤颈仍残留;1例动脉瘤夹位置移位。12例病人成功随访2~9年,7例恢复良好,3例肢体偏瘫,1例动眼神经仍麻痹,1例术后昏迷卧床3年发生肺部感染后死亡。结论 PCA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干、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及动眼神经等颅内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16例行单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35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经一侧翼点入路,先夹闭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术后随访6个月到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预后。结果本组16例患者的35枚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全部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GOS评分4~5分者13例,预后良好率为81.2%。结论在明确责任动脉瘤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单侧入路一期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但需要注意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破裂后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手术夹闭2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64排CTA为确诊手段,动脉瘤瘤顶指向在CTA分为5型,向前2例;向下2例;向上10例;向后5例;多方向3例。22例患者24个动脉瘤均行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有3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判断预后:恢复优良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以满足大多数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手术要求。手术要根据动脉瘤顶的指向个性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共8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适度调整微骨窗,采用改良眶上入路实施夹闭手术并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68例(70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9例(19个)。2例病人动脉瘤术中再次破裂,夹闭后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成功夹闭89个动脉瘤。术后病人均行头部CTA证实动脉瘤无残留。随访6~12个月,GOS评分:5分66例,4分16例,3分3例;失访2例。结论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可行、高效微创、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时机、并发症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多发动脉瘤的处理。方法采用常规翼点及其改良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1例,其中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从一侧入路夹闭;行动脉瘤孤立术2例。结果本组51例均顺利夹闭瘤颈。术中有6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因动脉瘤无法夹闭而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患者术后死亡,总死亡率1.89%(1/53)。结论显微手术仍具有介入治疗无法替代的优点,早期手术不仅可以降低等待手术期间再次出血的机率,还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1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TA(和/或)3D-DSA检查并模拟手术入路,经翼点入路施行动脉瘤夹闭。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89例,中残18例,重残4例,死亡4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2例术后3月行颅骨修补术时,GOS评分5分;2例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月后随访,1例GOS评分4分,1例3分。结论三维影像模拟手术入路可充分了解动脉瘤形态及穿支血管情况,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破裂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 2011年7月经手术夹闭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64排CT血管造影(CTA)或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瘤体直径在3~16 mm之间,位于A2段3个,采用翼点入路;A3段7个,采用经大脑纵裂间入路.结果 1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成功夹闭.2例为多发动脉瘤,其中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一期予以夹闭,另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未予治疗.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和其他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按照GOS预后评分,9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 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具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夹闭DACAA,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0岁及以上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患者的手术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老年MIA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颅内2个动脉瘤的患者95例, 3个14例, 4个1例, 5个1例;责任动脉瘤111个, 非责任动脉瘤130个。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 101例患者行一期单侧翼点入路, 7例行一期冠状入路, 3例行翼点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夹闭动脉瘤。术后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夹闭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111例患者的241个动脉瘤中, 完全夹闭216个包括责任动脉瘤111个, 非责任动脉瘤105个;其余25个非责任动脉瘤中自体筋膜包裹后生物胶固定2个, 包裹后夹闭2个, 术前血管内栓塞2个, 未做特殊处理19个。22例(19.8%)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其中2例(1.8%)重度残疾, 3例(2.7%)植物生存状态, 3例(2.7%)死亡。53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 随访时间[M(Q1, Q3)]为8(3, 15)个月, 末次随访显示, 动脉瘤均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