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11)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高,随着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手术作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作用正引起胸外科医生们的关注。在此,我们将讨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学手段应用于肺癌筛查,使得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目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随着对肺部解剖学、病理学、影像学等特征的深入研究,使用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趋势越来越大。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其优势也显而易见。本文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对于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解剖性肺切除为首选,而且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选择。我们通过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手段、早期肺癌肺段切除的现状和预后、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对肺功能的保护、肺段切除的一般操作流程及肺段切除解剖难题的文献综述,总结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6.
全胸腔镜(VATS)肺段切除手术成为目前肺癌手术中最为微创的术式之一,由于适应证严格,对术者的要求较高,未获广泛推广。近年来,随着VATS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经验的累积,其优势也逐渐显现。现对VATS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予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全肺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例,年龄46~ 83岁,平均62.2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不撑开肋间,完全在胸腔镜视野下使用腔镜器械进行解剖性全肺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病例.平均手术(174.6±52.7)min;无输血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1.8±87.5) ml;每例清扫淋巴结平均(5.2±1.1)组,清扫淋巴结平均(16.0±3.2)个;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4.2±1.8)天;术后平均住院(13.0±3.1)天.结论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并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值得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 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136 ml,术后拔胸管时间5 d,术后住院时间6 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 min,术中出血量128 ml,术后拔胸管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胸腔镜下传统的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整理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 h总引流量前者低于后者,P<0.05。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比较:术前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FVC、FEV1%均低于术前,组间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68例患者(机器人组)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49例患者(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段切除类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总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明确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94±0.64)分Vs(2.29±0.65)分,P<0.05];N1淋巴结清扫的组数[1(1~2)组Vs 2(1~3)组,P=0.002]和数量[2(1~3)枚Vs 3(1~4)枚,P=0.014]有差异,机器人组优于胸腔镜组;住院费用为80815.00(47914.79~113023.66)元和98213.41(65302.90~155561.88)元,机器人组高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可能有更好的N1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9,(5)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共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17例(肺段切除组),其中左肺6例,包括S1+S2切除3例,S6切除1例,S8+S9切除1例,S10切除1例;右肺11例,包括S1切除5例, S1+S2切除1例,S3切除1例,S6切除2例,S6+S7+S8切除1例,S2+S7+S8切除1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5例(肺叶切除组),其中左肺3例,包括左上肺切除1例及左下肺切除2例;右肺12例,包括右上肺切除3例,右中肺切除4例,右下肺切除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组间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组术后12 h及48 h引流量少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组,N2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总数少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费用、术中耗材费用、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日、手术时间、N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N2淋巴结清扫站数、纵隔淋巴结清扫总站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访时间1~7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相关死亡。结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安全有效,可以达到与肺叶切除相近的效果,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资料、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63.8±34.0)分钟和(12.5±1.9)个,对照组分别为(153.5±38.4)分钟和(12.3±1.6)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别为(174.5±28.0)ml、(1.6±0.3)cm、(455.9±42.7)ml、(2.9±0.4)天、(9.6±1.2)天和(5.2±1.3)分,对照组分别为(225.7±30.0)ml、(4.2±0.6)cm、(620.6±67.3)ml、(3.5±0.5)天、(12.3±2.2)天和(6.5±1.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于单个肺叶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50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5±0.48) cm,N1、N2淋巴结采样为阴性,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单独离断切除肺段的动、静脉,通过肺段间的膨胀萎陷交界确定肺段平面,肺段间分离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 平均手术(191.5±50.4)min,平均术中出血(49.2±54.6) ml,平均胸管引流(3±1)天.术中分离肺段间肺实质钉仓平均使用(3.9±0.8)枚.每例淋巴结清扫平均(12.6±2.8)枚,(6.0±1.5)组.术后30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1.4个月.随访期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结合淋巴结清扫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6例临床资料。手术均为3切口。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总结,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现况、优势及适应证进行分析。
结果86例患者顺利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或改行肺叶切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60.59±42.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06±1.23)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6.78±3.54)枚,平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84±2.1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41)d。术后病理:腺癌78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良性结节6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及死亡。
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其远期预后效果缺乏前瞻性数据支持,必须严格把控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蓝色钉仓处理支气管,同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115~26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30 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3~11 d,平均7.5 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6例,鳞癌2例,转移癌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球1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12例随访1~24个月,平均9个月,10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202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92)。两组患者均给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楔形切除术,其中观察组应用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肺功能、肿瘤标志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54.31±34.45)min、(270.50±40.06)mL和(410.50±9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胸腔置管引流时间为(5.60±1.09)d,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一次性定位成功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4%(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77.79±8.16)L、(58.87±6.03)L/min、(1.81±0.4...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肺癌精准诊疗的发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成为治疗早期肺癌的重要术式。在电视胸腔镜手术获得广泛推广后,肺癌治疗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自2012年首次报道以来,单孔胸腔镜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已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与开胸手术和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目前,围绕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具体适应证、长短期疗效以及学习曲线等。本文将从这一术式的特点、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层面进行介绍,并基于最新循证证据总结讨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及支气管残端、段切缘有无残留。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9.4±32.6)min;术中出血量(160.2±48.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2.9±0.9)d;术后住院时间(10.6±0.8)d。结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病例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