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1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月~10a,3a以上存活者14例,其中5a存活者12例,3例死亡。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误诊率较高,但肿瘤在MRI影像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外科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17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均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枕叶、2例位于枕顶叶、3例位于颞叶、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7例呈实性、10例呈囊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行门诊及电话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肿瘤全切除(其中10例为WHO Ⅱ级,5例为WHOⅢ级),2例部分切除(WHOⅢ级)。病理学检查结果:10例为室管膜瘤(WHO Ⅱ级),7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WHO Ⅲ级)。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缓解,其中4例(均为WHO Ⅲ级,其中2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接受放疗。1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随访期间,17例患者均无脊髓转移征象,7例患者复发,其中4例(WHO Ⅲ级)为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分别为1例接受二次肿瘤全切除并行术后放疗,1例行二次肿瘤全切除术后3个月死亡,2例肿瘤部分切除的患者拒绝二次手术并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死亡;3例为术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均接受二次肿瘤全切除,其中1例为WHO Ⅲ级的患者,术后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元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肿瘤全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肿瘤级别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术中肿瘤卒中的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且并发术中肿瘤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囊实性肿瘤4例、均为WHOⅢ级,实性肿瘤4例、均为WHOⅣ级;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4例囊实性肿瘤术中并发瘤腔出血,4例实性肿瘤术中并发静脉回流障碍性卒中.肿瘤均全切除,瘤腔无出血,脑组织无明显肿胀.术后随访1.5~4年,4例WHOⅢ级病人的生存期为(31.0±5.1)个月,4例WHOⅣ级病人的生存期为(12.5±1.3)个月.结论 术中肿瘤卒中处理及时、恰当,可取得与同病理级别肿瘤一致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室管膜瘤10例,恶性室管膜瘤4例.肿瘤位于额叶4例,顶叶8例,枕叶2例.肿瘤呈完全实质性者3例,囊性变者1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例.随访时间3个月-4年.3例患者复发后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患者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患者复发后拒绝再次手术后6个月死亡,12例患者目前仍存活.结论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术前诊断较困难,应注意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有助于手术全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 imag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supratentorial parenchymal ependymomas. Method 14 cases of patients suffered from supratentorial parenchymal ependymomas were treated. There were 10 ependymomas and 4 malignant ependymomas. Tumor was located in frontal lobe in 4cases,parietal in 8,and occipital in 2. There were 3 substantial tumors and 11 cystic tumor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operation. Complete surgical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10 cases and partial removal in 4.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up from 3 months to 4 years. 3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tumors received the second operation,among them one patient died after 4 months. One patient with recurrent tumor did not receive the second operation and died after 6 months. 12 patients were still alive. Conclusion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supratentorial parenchymal ependymomas is difficult. Complete removal of tumor is important for good prognosis.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navigation are helpful for complete removal of tumo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51.9%),次全切除4例(14.8%),部分切除9例(33.3%)。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23例,Ⅲ级4例)。术后随访(40.44±28.7)个月;全切除14例中,1例术后3年复发;未全切除13例中,3例保持稳定,10例进展。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状态McCormick分级Ⅰ级14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2例,死亡2例。结论 对于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早期在神经功能良好的状态下全切除肿瘤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条件允许,建议行全基因组检测,结合组织学分型,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spinal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MPE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髓MPE (WHOⅠ级)。随访9例,时间3~60个月;1例出现局部转移,但无临床症状,继续随访;余8例病人无复发。结论脊髓MPE是临床少见的室管膜瘤类型,手术全切肿瘤是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主要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和术中超声的运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全切率,无法全切的病人建议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7.
室管膜下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发病率低,生长缓慢,是一种无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多为脑室内膨胀性生长,以实性或囊实性多见,全囊性室管膜下瘤更为罕见.我科于201 1年8月收治1例左侧脑室后角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诊断为左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WHO Ⅰ级).本文对其临床影像、手术学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第四脑室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等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的关系,设计个体化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5例(为与第四脑室底粘连紧密者).绝大多数病例无明显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经治疗后好转.病理结果示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7例(其中毛细胞型3例),神经细胞瘤(交界性)1例.髓母细胞及WHOⅢ级的室管膜瘤术后进行了全脑和脊髓放疗,次全切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局部放疗.结论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见,其次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正确的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探讨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性、手术后的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系统分析21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性质、手术后治疗、随访材料报告等.结果 本组室管膜瘤全切10例(47.6%),次全切9例(42.9%),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死亡2例,存活19例,随访18例,1例失访.8例在术后不同时期(平均15.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存活10例平均存活43.3个月.除1例遗有偏瘫症状,需卧床,其余患者恢复工作,参加劳动.结论 幕下室管膜瘤的预后远优于幕上,间变性室管膜瘤全切和次全切以及放疗效果均差.在不加重病残前提下,对幕下室管膜瘤进行全切并给予临床放疗将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中,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复发4例,其中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例,Ⅳ级2例;JOA评分改善率在67%~75%。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应用半椎板切除术有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侧脑室额角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资料,MRI增强检查示肿瘤无明显强化,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下瘤,WHOⅠ级。复查CT示肿瘤完全切除,随访3个月状态良好。结论 MRI无强化是侧脑室室管膜下瘤的重要特征,位于额角者首选早期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12.
脊髓室管膜下瘤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下瘤8例,室管膜下瘤含室管膜瘤成分1例。术后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好转7例,减退2例;括约肌障碍恢复正常1例;短期浅、深感觉障碍均较术前略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2~36个月,非全切病人中肿瘤复发3例。结论脊髓室管膜下瘤少见,手术可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显微镜下全切除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脊髓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脊髓室管膜瘤中,肿瘤主体位于颈段12例,胸段7例,腰段3例。其中15例在肿瘤头端和,或尾端合并有脊髓空洞,囊性空洞呈分隔状5例,2例瘤体内有囊变。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综合评价,好转14例,稳定7例,加重1例。结论对脊髓室管膜瘤应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肿瘤能否全切与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主要取决于肿瘤与脊髓的粘连程度;手术不能全切者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的16例脑干背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16例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桥脑背侧肿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在术后6个月幕上、椎管内多处复发,家属放弃再次手术,药物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WHO Ⅱ级星形细胞瘤术后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定期随访,没有复发迹象;2例次全切除室管膜瘤因为级别低,术后随访无复发,未进行放、化疗。结论 对于脑干背侧肿瘤,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能够精确了解肿瘤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可以更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并能更好地保护脑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桥小脑角区巨大占位病变9例,男5例,女4例,年龄9~24岁,平均15.6岁,临床主要表现眩晕、步态不稳和颅高压症状.术前头部MRI及增强显示瘤体主要位于桥小脑角区,瘤体巨大,向上累及桥小脑角区顶层,向下累及桥小脑角区底层,向内侧明显压迫脑干,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法明确肿瘤性质.手术均采用乙状窦后手术入路,术中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室管膜瘤.术后患者恢复状态良好,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例,吞咽困难加重后又缓解1例,有2例均在术后3d出现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经紧急抢救后病情逐渐稳定,痊愈出院.结论 桥小脑角区巨大室管膜瘤,多以青少年患者发病为主,该部位室管膜瘤起源于第四脑室侧孔处之室管膜细胞,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和术中分块切除肿瘤,减少脑干的牵拉和防止脑干过快复位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Ⅰ-Ⅲ级。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年;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3例,加重1例。肿瘤复发3例,均再次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行放射治疗。结论圆锥、终丝起源的室管膜瘤与脊髓、马尾神经黏连紧密,肿瘤切除程度及术中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监测配合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防止术中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颈段6例,颈胸交界区3例,胸段10例,腰段16例。35例中,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30例出院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术中熟练运用手术技巧以及肿瘤切除后行椎板复位,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经枕下后正中入路20例,远外侧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病理诊断均为室管膜瘤,其中间变性室管膜瘤2例。随访22例,时间9~50个月,平均28.5个月。肿瘤复发3例,死亡2例,其余20例KPS评分80~100,平均92。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应争取全切肿瘤。对于未全切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人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9.
室管膜瘤是源自脑室系统、脉络膜丛、终丝或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的少见神经外胚层肿瘤。我们诊断3例室管膜瘤,均为MRI或CT提示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均行完整的手术切除,发生部位分别在幕上脑实质、幕下第四脑室及腰脊髓椎管内。例1男性,5岁,主因“逐渐加重性头痛半年,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近20 d”于2009年6月2日入院。患者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叶脐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异常密度灶,最大直径约5.0 cm,病灶境界欠清,密度不均,以囊性密度为主,可见不规则等密度影及斑点状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囊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以期提高颅内囊性肿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囊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囊性脑胶质瘤22例,囊性脑膜瘤8例,囊性恶性脑膜瘤3例,囊性室管膜瘤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囊性脑转移瘤6例.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适骨瓣开颅,于显微镜直视下手术. 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后经影像学复查,全切31例(65.96%),次全切除16例(34.0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近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例(12.77%),其中三叉神经、外展神经损害各1例,面神经功能障碍1例,舌咽神经损害1例,肢体瘫痪2例;术后脑积水2例.随访41例,随访期0.5~6年,8例(17.02%)复发,死亡2例,其余存活良好.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提高囊性脑肿瘤全切率,减少损伤,有效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