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廖科 《铁道医学》2013,(12):950-957
发作性精神障碍是一类临床上常见,以发作性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包括惊恐发作、急性妄想发作、爆发性人格障碍等,其中惊恐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1.5%~2%,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强烈濒死感和(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但间歇期正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癫痫和惊恐障碍均是发作性疾病,且癫痫发作时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需与惊恐发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2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红  陈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5-2056
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数次发作后可以出现预期焦虑、场所恐怖及抑郁症状。在美国PD的终身患病率在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PD。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惊恐障碍48例的躯体症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惊恐障碍患者惊恐发作时躯体症状和发生频率。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8月至2002年11月门诊诊断为惊恐障碍的48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分类。结果惊恐障碍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为心慌(44/48,91.7%)、胸闷(36/48,75.0%)、出汗(34/48,70.8%)、憋气(33/48,68.8%)、全身发软(31/48,64.6%)、头晕(27/48,56.3%)、濒死感(27/48,56.3%)。按系统来说,惊恐发作时躯体症状平均累及4.8个系统。最常表现为心血管、神经、呼吸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结论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广泛,由于症状的广泛性和非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4.
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或间歇发作性焦虑。是一种焦虑性障碍 ,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其特征 ,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窒息感、震颤伴濒死感等症状[1] ,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带来极大痛苦 ,他们往往奔走于各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或心内科 ,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为此我院对近两年来接诊的 4 2例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 ,曾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以便提高医务人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和诊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一般资料 :样本来自本院近两年来接诊的 4 2个病例 ,年龄 2 1~ 4 5…  相似文献   

5.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或间歇发作性焦虑.是一种焦虑性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其特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窒息感、震颤伴濒死感等症状[1],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带来极大痛苦,他们往往奔走于各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为此我院对近两年来接诊的42例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曾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便提高医务人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和诊治.  相似文献   

6.
惊恐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心保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2):948-949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个亚型,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标准中即列为独立的疾病,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定本(CCMD2R)也列为单独的疾病。这类病人发作时表现紧张、恐慌、呼吸急促、心悸伴有濒死感,他们常常即刻求助于内科或心脏科急诊,经有关心血管方面各项检查未能发现相应的阳性结果,反复发作则再次急诊求助,由于综合医院对此病不甚了解,多延误治疗,并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费用的浪费。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5%~3%,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约占80%。女性多于男性。1982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惊恐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以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为特点,常伴有强烈的害怕、心悸、出汗、震颤、窒息感和濒死感等,患者持续担心症状发作或回避相关场所,易发展为广泛性焦虑症。全球范围内惊恐障碍发病率约为2.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我国惊恐障碍患者的首诊几乎全部在综合医院,误诊率较高,尚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通过对1例35岁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诊疗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体现了辨证统合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其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全科医生对整合取向心理治疗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焦虑症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其焦虑或恐惧往往无实质内容或与现实处境不符,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本病包括广泛性焦虑(GAD)和惊恐障碍(PD).临床以GAD、16~40岁年龄段,女性多见.调查表明,我国GAD发病率为2%~4.7%,PD终生患病率为1.5%~3.5%;某些特定人群(如冠心病患者、临考学生)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9.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女性较男性更易患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但与长期的素质因素、生物学因素、短期的扳机因素、持续因素等有关。治疗上主要有药物和心理治疗,维持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已婚的惊恐障碍女性患者从应激的生活事件入手,在药物和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加婚姻治疗,保证了维持治疗的实施,提高了疗效和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以下简称PD)是焦虑症的一个亚型,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规划区的调查,PD终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以下简称PD)是焦虑症的一个亚型,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规划区的渊查,PD终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心内科、神经科及呼吸内科,常易导致误诊。我们对2001~2005年在我院医院就诊的32例惊恐障碍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焦虑情绪并非由现实实际威胁引起,紧张不安及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内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惊恐发作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发作时的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等.发作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情景,具有不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孕妇产前抑郁、惊恐障碍与自杀意念的患病率,并确定与产前抑郁相关的独立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作为测评工具,对接受持续产前保健的1 887例孕妇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分析确定产前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妇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为9.9%,其中5.1%为重度抑郁,4.8%为轻度抑郁。惊恐障碍症的患病率为3.2%,自杀意念患病率为2.6%。社会心理应激、家庭暴力、慢性疾病等因素都显著增加了发生重度产前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年龄与产前抑郁症患病率的相关性下降。结论:产前抑郁症是常见的,其患病率与可识别的临床风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前抑郁的认识,为孕妇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乔爱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63-2764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2种。惊恐障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这种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广泛性焦虑则是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并可伴有心动过速、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频、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胸部、颈部、肩背部酸痛,紧张性头痛,  相似文献   

16.
惊恐障碍3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18~62岁.初次就诊全部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呼吸内科.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症状和焦虑,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及濒死感等.结论惊恐障碍误诊率高,应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建立联络会诊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60例惊恐障碍患者,平均分入两组进行4个疗程(1疗程为7 d)的治疗,中药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20 mg/d,通过HAMA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HAMA评分显示中药组、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50%、46.67%,总有效率皆为93.33%,中医症状评分显示中药组、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43.33%、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抑郁心境、心血管系统症状,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症状中不寐、脘腹胀满、纳呆便溏,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惊恐、心悸、抑郁寡欢症状,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在改善失眠、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中医症状中的不寐、脘腹胀满、纳呆便溏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5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治疗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隔周测定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每周发作次数,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6.2%,帕罗西汀组为92.3%,二药相近。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PASS、HAMA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快于帕罗西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回颐性分析6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惊恐障碍患者多初诊于心内科,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多见。认为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有利于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