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ang F  Zhu RN  Qian Y  Deng J  Zhao LQ  Sun Y  Sha L  Liao B  Huang RY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1):820-823
目的 从北京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标本中分离人偏肺病毒(HMPV),推动对该病毒的深入研究.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集门诊和病房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酸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筛选到HMPV阳性标本后接种传代的恒河猴肾细胞(LLC-MK2),经37 ℃和33 ℃孵育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的HMPV抗原,得到阳性结果后经RT-PCR进一步确定基因型.结果 从1092例病房和门诊收集的急性呼吸道患儿标本中用RT-PCR技术检测到81例为HMPV阳性,总阳性率为7.4%(81/1092).取其中33例接种到LLC-MK2细胞进行HMPV分离,有5份标本的接种细胞中可检测到HMPV抗原,并经RT-PCR检测进一步证实,分离株与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24 h内新鲜接种的标本更易分离到病毒.分离到的毒株有4株为A基因型,1株为B基因型.结论 从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标本中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HMPV,将进一步推动对该病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用于病原学诊断,是目前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先进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RSV- RNA相关序列的存在,探讨其敏感性和RS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该院儿科26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痰标本RSV核酸RNA。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V-IgM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①痰标本RSV-RNA阳性率38.7%,血RSV-IgM阳性率21.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年龄≤6个月组痰标本RSV-RNA阳性率43.6%,显著高于1~3岁组阳性率32.1%(P<0.01)。③毛细支气管炎痰标本RSV-RNA阳性率最高(58.5%),与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痰标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结论:核酸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RSV感染敏感性高,RSV是婴幼儿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5-828]  相似文献   

3.
人博卡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瑞典Karolinska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集宿主DNA消除、随机PCR扩增、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一体的分子病毒学方法,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标本中新病毒的筛选[1].该研究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一种新的病毒,这一发现改变了30年来一直公认的细小病毒B19(B19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惟一的感染人类病毒的理论.核苷酸序列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这种新发现的病毒也是细小病毒科成员.鉴于此病毒与细小病毒科中牛(bovine)细小病毒及犬类(canine)微小病毒非常接近,将这种从儿童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发现的新病毒命名为人博卡病毒(humanboeavirus,HBoV).至今,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从儿童呼吸道(鼻咽拭子)、血清和粪便标本中检测到HBoV,这些患儿几乎都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新近发现的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人偏肺病毒(hMPV),并分析其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无菌采集鼻咽吸取物。离心后细胞沉淀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型等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上清接种于Veto-E6和LLC-MK2细胞,进行hMPV分离,出现细胞病变者,扩增hMPV N、F基因,F基因扩增产物序列递交GenBank。收集并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收集的86份鼻咽吸取物中,有6份接种Veto-E6和LLC-MK2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且用RT-PCR成功扩增出hMPV N、F基因片段,证实hMPV分离成功。在6例阳性标本中,2例收集于冬季,2例春季,2例夏季。6位患儿年龄都小于2岁,诊断为支气管肺炎(2/6)、毛细支气管炎(2/6)、婴幼儿哮喘(1/6)和上呼吸道感染(1/6)。副流感病毒3和腺病毒可为协同感染病毒病原。结论首次在中国内地成功分离获得6株hMPV,从活病毒水平证实hMPV是导致中国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hMP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似。采用病毒分离技术,hMPV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检出率约为7%(6/86)。  相似文献   

5.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冠状病毒(Cov)、肠病毒(EV)、人偏肺炎病毒(HMPV)、鼻病毒(HRV)。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同时多重逆转录PCR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4 3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8%(1526/4389),前3位病毒依次为FLU 10.3%(453/4389)、RSV 7.3%(320/4389)和PIV 6.2%(274/4389);2种及2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273例(6.2%)。不同年龄组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01),学龄组儿童检出率最低为23.4%,其余3组检出率均≥35.0%;RSV、HRV在婴儿组检出率均较高;FLU在学龄组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为13.6%。儿童喘息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检出率,其中RSV检出率14.8%(30/204),其次为HBOV 13.8%(28/204)。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病毒检出率6.5%(8/123),与呼吸道感染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01)。结论在连续7年的常年检测中,FLU、RSV在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有较高的病毒检出率,RSV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总体病毒检出率下降,但流感病毒在大年龄组的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为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及控制疾病蔓延,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方法,但这些方法已到了它们的敏感极限,这就要求进行另外的探讨——病毒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 RSV 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其方法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六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   总被引:85,自引:7,他引:78  
Zhu RN  Qian Y  Deng J  Wang F  Hu AZ  Lu J  Cao L  Yuan Y  Cheng HZ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41-444,i00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1月~2003年3月,收集的247份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病毒分离排除了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鼻咽洗液标本进行了HMPV基因的检测。用针对HMPV N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这247份标本进行RT-PCR扩增,扩增片段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挑选10份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47份标本中共检测到74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30.0%(74/247)。74例中临床诊断为肺炎者36例,占48.6%;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21例,占28.4%;年龄2个月~5岁7个月不等,≤2岁者占83.8%。所挑选的10份N基因扩增产物与GeneBank中同源性最高的均为HMPV(87%~99%)。10份标本中9份标本的扩增产物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在95.8%~100%和98.6%~100%,1份标本的扩增产物与其他标本同源性较低,仅为87.3%~89.7%和95.8%~97.2%。结论 (1)北京地区部分儿科患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2)北京地区的HMPV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AdV)感染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92例,入选患儿在就诊当日采集咽拭子标本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甲型及乙型(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人冠状病毒(HCoV),人偏肺病毒(HMPV)及人博卡病毒(HBoV)。AdV核酸扩增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和进化分析以对AdV进行分型。结果 49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165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阳性检出率为33.5%。其中53份检出AdV,检出率为10.8%,在所有检出病毒中阳性率最高。53份AdV阳性标本中共检出3个亚组,7个血清型,以3型(23/53)为主,其次是7(8/53)型和1型(7/53)。结论 2009年春季北京地区AdV有多个血清型流行,以3型为主。AdV仍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使临床治疗更及时有效,以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得到更快速,敏感,特异的早期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方法,对收集的80份疑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应用不同方法进行了RSV检测,包括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巢械PCR及核酸杂交,80份标本都进行了病毒分离及巢式PCR:80份标本沉淀分为两组,第1组32份(32/80份)进行间接免疫荧光;第2组48份(48/80份)进行杂交,结果显示,80份标本中除外9份在病毒分离过程中出现污染,RSV分离组阳性标本22份(22/71份,31.0%);间接免疫荧光组阳性标本14份(14/32份,43.8%);核酸杂交组阳性标本22例(22/48,45.8%)。其中A亚型13份,B亚型9份;巢式PCR检测方法中共有66份(66/80份,82.5%)有目的基因片段扩增,A亚型45份,B亚型21份。结果表明,从临床标本中检测RSV以巢式PCR灵敏度最高;杂交法与免疫荧光法阳性率大致相同;病毒分离特异性好。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了分离率低。巢式PCR及核酸杂交可以对临床标本直接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81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法、RT-PCR检测7种常见病毒抗原和人类偏肺病毒基因(6599例),细菌培养检测细菌(6404例),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7842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8172例标本中检出1种或1种以上病原4756例(58.2%),6404例细菌检测标本中阳性1883例(29.4%),6599例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1886例(28.2%),7842例肺炎支原体检测标本中阳性2630例(33.5%)。细菌病原中肺炎链球菌(10.8%)最多见。病毒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5.8%)最常见。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6.9%,以细菌及病毒混合感染为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检出率最高,人类偏肺病毒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夏季检出率较高,流感病毒A夏季检出率较低,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副流感病毒1,2季节差异不明显。结论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病毒次之,细菌是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细菌和病毒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而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各病原的流行季节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