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使用微创PHI-LOS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4±11.9)岁;按AO分型,A1型2例,A2型3例,B1型6例,B2型7例,B3型9例,C1型6例,C2型7例。对照组使用微创PHILOS内固定,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4±10.7)岁;按AO分型,A1型3例,A2型4例,B1型5例,B2型8例,B3型10例,C1型5例,C2型5例。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肱骨头坏死0例,肩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满意36例,骨密度(1.013±0.109)g/cm2,骨性愈合时间(12.00±3.79)周,肩关节功能评分97.2±4.6。对照组肱骨头坏死3例,肩内翻5例,内固定松动6例,满意32例,骨密度(0.812±0.089)g/cm2,骨性愈合时间(20.00±8.67)周,肩关节功能评分78.5±3.2。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优良36例,对照组优良32例。两组在骨密度、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PHILOS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可以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运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4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部分骨折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2±12.52)岁。4部分骨折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3.14)岁。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评价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6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3部分骨折(76.14±14.10)分,4部分骨折(65.93±11.82)分;VAS评分分别为2.12±1.63和3.90±2.21,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3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优于4部分骨折,术中需争取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及钢板位置,术后合理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74.1±5.4)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切断再固定。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73.8±4.5)岁,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4.5±3.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肩关节脱位3例,对照组肩关节脱位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92±1.10、5.8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分别为77.88±5.70、73.68±4.90;术后3个月分别为85.88±5.30、79.88±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Neer评分,治疗组优9例,良14例,差2例;对照组优4例,良18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加快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0岁;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43~81岁,平均64.1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结果:108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平均(87±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67±213)ml,术后引流量平均(63±14)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9±3.4)周,术后并发症7例,Har-ris评分平均(85±6)分;DHS组手术时间(115±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82±243)ml,术后引流量平均(98±16)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4±2.5)周,术后并发症9例,Harris评分平均(84±8)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桡神经内移在肱骨干骨折固定中应用的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行前外侧钢板固定中应用桡神经内移方法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6~49岁,平均36岁。左侧9例,右侧7例。根据AO骨折分类:6例为A3.2型,5例为A2.2型,2例为A1.2型,3例为B2.2型。应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提出的DASH量表进行疗效评定,0表示上肢功能正常,1~100表示上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16例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无神经损伤与伤口感染。术后随访20~46个月,平均29个月。上肢功能按DASH上肢功能量表评定,均达到了正常数值(数值为0),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桡神经内移是一种安全的操作方法,不会引起医源性神经损伤,不影响对骨折的处理。在对肱骨干骨折行开放复位以及前外侧钢板固定中,该手术方法可防止桡神经受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AO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3例24侧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LCP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及术后佩戴肩外展架的治疗方法。操作要点:臂外侧入路,首先保护好桡神经,清除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打通骨髓腔,骨膜做有限剥离。钢板应足够长,骨不连的两端至少各有4枚自锁螺钉固定,锁钉应穿过双侧骨皮质,自体松质骨植骨,术后患肢用肩外展架保护2~3个月。结果所有骨不连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2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性麻痹,经对症处理分别于术后3周、6周逐渐恢复。18例仍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功能障碍。结论LCP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优点在于螺钉与钢板锁定为一体,不会出现单钉折断或钢板松动的情况,骨折治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经肩关节前外侧入路应用LPHP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26~86岁,平均53.2岁.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30例,四部分骨折14例.其中合并骨质疏松13例,23例因骨缺损术中以自体骨或其他骨替代物植骨.结果 52例患者获6~5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9例,优良率为82.7%.结论 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
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5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00±5.42)岁;NeerⅢ型19例,Ⅳ型12例;低能量损伤23例,高能量损伤8例.对照组24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65~85岁,平均(72.79±5.34)岁;NeerⅢ型16例,Ⅳ型8例;低能量损伤17例,高能量损伤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1个月.治疗组平均出血量(495.806±143.150) ml;Neer评分中的功能(22.645±2.443)分,活动范围(18.194±2.613)分,解剖(7.935±1.504)分,总分77.161±8.335.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641.667±169.851) ml;Neer评分中功能(13.955±1.989)分,活动范围(13.083±2.165)分,解剖(5.500±1.978)分,总分58.792±7.313.以上指标比较,治疗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复位简单有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7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为锁定钛板组(36例)和解剖钛板组(36例).锁定钛板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5±5.62)岁;Neer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8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钛板组男15例,女21例;60~81岁,平均(69.76±5.70)岁;NeerⅡ型9例,Ⅲ型20例,Ⅳ型7例;采用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个月.锁定钛板组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解剖钛板组75.0% (P<0.05);两组治疗后Ne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锁定钛板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解剖钛板组,分别为(92.51±7.85)分和(83.64±8.56)分(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钛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6±3.4)周,明显少于解剖钛板组(24.3±3.9)周(P<0.05);锁定钛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解剖钛板组22.2%(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在优良率、Neer评分及骨愈合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且患者可早期康复锻炼,肩关节疼痛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应用AO/ASIF的LPHP治疗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75例;年龄18~79岁,平均58.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4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11例。结果1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5.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2周。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2.31%。有2例患者LPHP固定失败。结论LPHP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在正确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在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49例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肩峰前外侧入路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6)岁;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9±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2年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及患肩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4.5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68.20±7.04) min]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75.81±13.70) min]短,术中出血量[(151.30±20.57) ml]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42.10±37.25) ml],骨折愈合时间[(10.88±4.90)周]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3.60±2.45)周].术后3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32±5.4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41±0.63,均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3.53±8.31)vs(1.65±1.02)].但术后1年及2年,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高度丢失,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另有l例肩峰下撞击、l例螺钉松动及2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最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讨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127例,其中内固定手术114例,肱骨头置换手术13例。男48例,女79例,年龄2l至75岁,平均54岁。采用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9例,(其中解剖颈骨折4例,外科颈骨折65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11例。所有二部分和45例三部分骨折分别行三叶草钢板或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2例三部分和所有四部分骨折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 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17.1个月。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根据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内固定术或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和70%。结论 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二部分骨折及多数三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四部分骨折可一期行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95例,分为两组。手术组:共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60~91岁,平均(70.3±6.5)岁;伤后30 min~15 d入院,平均(19.7±18.4)h;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夹板组:共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60~98岁,平均(70.6±7.0)岁;伤后1 h~15 d入院,平均(20.2±20.1)h;应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后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及总分改善方面观察评分。结果:295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3.2个月。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总分91.48±7.46,小夹板组总分85.62±7.6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疗效优于小夹板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具有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及获得较好的整体效果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