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PN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情况。结果 27例PNSAH患者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阴性,2周后复查DSA或脑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仍为阴性。住院期间所有患者病程呈良性过程,平均住院时间(13.5±3.2)天。随访7个月~10年,平均(5.2±3.1)年,无再出血,也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PNSAH是一类特殊的、具有良好的病程和预后的SAH,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少。临床上需严格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本组全脑血管造影均无阳性发现,病人临床症状轻,均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随访9-98个月,平均52个月,未发生再出血,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除1例病人因患抑郁症而无法工作外,其余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PNSH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结果 34例PNSH患者无意识障碍, 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再出血,预后较好。结论 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预后。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8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8例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复习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相关文献,平均随访4.3年。结果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起病时多无意识障碍,病程呈良性过程,无再出血,出血局限在中脑周围池,以脚间池为多(50%),预后较好。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呈良性病程,预后较好,但须严格其诊断,以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约占SAH的15% (5%~ 28%),通常将其分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SAH)和非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on-perimesencephalic SAH)。如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AH,PNSH)[1]。这类患者症状较轻,首次出血后一年内再出血危险性极低,预后也较好,其中有2%~24%的患者经重复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出血的原因,但绝大多数仍找不到出血的原因[2]。本文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52例PNSH患者并复习文献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NS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了解预后情况。结果11例PNSH患者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症状均较轻,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无脑室内出血,无脑积水,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无患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全部患者无再出血,恢复原工作及生活。结论PNS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病程 2 9d。随访 3个月至 5年 ,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 ,提高对其认识 ,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资料与方法 男7例,女4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均表现为突发的渐进性头痛,无意识丧失及局灶性神经症状。其中8例出现呕吐、颈抵抗(+)。所有病人均于发病30min-36h经CT平扫检查发现SAH,按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出血部位主要在中脑周围,以环池为主,有时向周边脑池扩张,出血量较少且较局限。11例病人均在入院2周内行第一次DSA检查,结果呈阴性,2—4周后DSA复查,仍为阴性结果。所有病人入院后予以降颅压、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SAH时,如果早期头颅CT平扫检查表现为漏出的血液局限于中脑周围脑池内,出血的中心紧邻中脑前方,出血来源常为非动脉瘤性。这部分患者构成脑血管造影阴性SAH的大部分(2/3),其预后良好,多不会发生再出血及脑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NSH病人的临床 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2d~6d内DSA检查均阴性,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 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脑血管造影病例420例,造影阴性68,例,符合PNSAH的12例。PNSAH患者均行CT检查、全脑血管造影。3例MRl检查.复查全脑血管造影10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1~2级,CT上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脑血管造影和MRI均无阳性发现。采取对症治疗,无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10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结论:PNSAH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的SAH。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约有15%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且不能明确出血原因.对于出血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并且脑血管造影阴性,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1].现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确诊的11例PNS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本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连续收治的92例脑血管造影(CAG)阴性SAH,发现PNSAH21例。所有患均进行CT、全脑血管造影、MR检查,16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所有患无意识障碍,Hunt Hess分级1~2级,CT上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Fisher分级梗阻2~3级。CAG、CTA和MR均无阳性发现。采用对症治疗,无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GOS均为优。结论PNSAH是一种预后佳且并发症低的良性SAH。首次CAG和CTA检查均正常的典型患,1月后可只行CTA省肯略CAG复查。  相似文献   

14.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是蛛网膜下腔出(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国内已报道的不足200例,其以特征性的CT表现和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为特点,近年来已被认同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的报道较多.该文报道作者医院诊断的4例PNSAH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临床症状较轻,脑血管造影多呈阴性,预后较好。它不同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推测可能为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渗血。为了进一步了解PNSH的临床特点,本文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H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4年1月至2 0 0 2年6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 2例,其中9例患者出血位于环中脑的脑池,脑血管造影阴性,诊断为PNSH。其中女性6例、男性3例,年龄4 3~6 1岁(平均5 4 1)岁,对上述患者均进行了随访。1 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10月一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NSH2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定位体征,Hunt—Hess分级Ⅰ~Ⅱ级,CT上出血部位在中脑周围的脑池,DSA检查均为阴性。采用对症治疗,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恢复快、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正确认识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但首次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NS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病程24~30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上述患者随访1—3年,平均随访22个月,生活均能自理,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中,约有70%~85%为动脉瘤破裂所致,但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可见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它临床症状较轻,脑血管造影多呈阴性.预后较好,推测可能为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渗血。为了解PNSH的临床特点,本文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H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