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涂毅  郭咸希  张玲莉 《中国药师》2013,(10):1577-1579
摘 要 目的: 分析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方法: 分析两例患者合用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的过程,探讨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结果: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专用溶剂中所含的乙醇同时被机体吸收所致。结论:医师和临床药师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除了需要注意药物本身的配伍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外,还需注意药品辅料(如溶媒、赋形剂等)中的成分对合并用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7):2350-2352
目的:了解我院应用伏立康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东省ADR管理平台,在ADR报表统计模块中,以通用名称"伏立康唑"对我院2007-2014年的数据进行检索,导出Excel报表。对伏立康唑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和天数)、ADR名称、临床表现和处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30例伏立康唑所致ADR报告中,ADR以消化系统、精神与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和眼睛及其附属器官等损害为主,占77.78%;20例ADR为静脉滴注给药;30例ADR平均发生时间为4.65 d,其中≤1 d发生的有11例;所有的ADR均治愈,无遗留后遗症或死亡。结论: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观察ADR的发生,尤其是联用与伏立康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更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和ADR监测。有条件时可进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并用其他药品、预后和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共98例,多发生于41~50岁,有3例出现再激发现象,饮酒后双硫仑样反应多数发生于饮酒1小时内,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全身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等。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饮酒后致双硫仑样反应是可以预防的。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车宁  封宇飞 《首都医药》2013,(20):54-55
目的回顾分析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检索2007~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在医药期刊上有关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报道,对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收集到17种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110例。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注射给药多于其他途径给药。双硫仑样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期间饮酒的患者,发生反应的时间多在酒后5min~1h内,涉及的药物以头孢哌酮最多。大部分病例需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与某些药物影响乙醇的体内代谢有关。在这些药物的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或给予含醇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头孢硫脒近年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1月~2017年9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头孢硫脒ADR/E 20 788例报告,按照相关分析评价标准,将ADR涉及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有效信息,应用Excel软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硫脒致ADR,男性较女性多;多发生于用药1d内;以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以皮疹最多;有6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用头孢硫脒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在临床使用中应加强监测,采取积极措施对症处理,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鹏  石萍  王真  杨志祥 《中国药房》2016,(5):635-63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伊立替康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应用伊立替康的5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ADR的相关信息,按照性别、年龄、病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以骨髓造血系统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消化系统;其中Ⅰ~Ⅱ级ADR占87.20%,Ⅲ~Ⅳ级ADR占12.80%。64.50%的ADR在用药1周内发生。ADR转归情况方面,85.71%(48/56)的患者给予支持治疗后恢复,继续后续周期化疗,其余8例给予药物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伊立替康采用规范化疗方案给药剂量,其临床耐受性良好,ADR多数表现轻微且对症处理均可恢复。应加强对患者随访,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林文强 《中国药房》2015,(6):743-745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3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的相关文献,并就收集到的377例ADR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8岁以下患者;用药30 min内可发生ADR,以全身性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肾损害、过敏反应及双硫仑样反应;有1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头孢唑林注射剂可致严重ADR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埃索美拉唑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为关键词,检索1995—2015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中有关埃索美拉唑致ADR的文献,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出现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与临床表现、解救措施以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1例相关病例。埃索美拉唑致ADR多发生在60~79岁年龄段,占53.47%;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3.66%)和泌尿系统(12.87%)。结论:临床应重视埃索美拉唑所致ADR,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及处理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2011-01-01至2021-06-30的108例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转归情况、肝损伤类型及分级、保肝药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时间平均为(7±6)d,药物不良反应结局均为好转或痊愈。肝损伤类型以混合型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6.88%,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其中1级占92.19%,2级占4.69%,3级3.13%。83.3%的患者停止使用伏立康唑,且58.3%的患者使用了保肝药物,平均保肝药物品种数为1.9±1.2。结论 伏立康唑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护患者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前1周内,且应严格掌握停药标准及保肝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产生药源性双流仑样反应的药品依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甲硝唑;有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2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2例年龄较大并伴有慢性病者收住院,经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片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河南省平台上报的128例氨磺必利片不良反应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氨磺必利片所致不良反应以15~44岁的患者居多(75.78%);累及系统主要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高催乳素血症、窦性心动过缓、便秘、白细胞减少等。结论临床应重视和警惕氨磺必利片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氨磺必利片应用时的监测,谨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培门冬酶(PEG-Asp)2009年以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处置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2例PEG-Asp的ADRs报告,统计ADRs的发生特点及处置措施。对不同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的患者ADRs发生时间、发生类型以及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72例患者中,18岁以下患者最多(24例,33.33%);严重ADRs 17例(23.61%)。典型ADRs包括过敏性休克11例,发生于5 min^3 h内,30 min时最高发,给药途径均为肌内注射;胰腺炎(7例,9.72%)发生于3~19 d;深静脉血栓(6例,8.33%)发生于2~23 d。对PEG-Asp的ADRs进行分析提示,静脉滴注比肌内注射更少报道引起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CTCAE)≥3级的过敏反应,儿童的ADRs上报比例较高。处置中经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大部分不良事件结局为好转或痊愈。结论从本ADRs发生时间来看,需要在用药后较长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监测,静脉滴注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更少。在给药前预处理方面,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建立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湖北省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42例双黄连注射液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42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49∶1;ADR多发生在用药3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64.67%),全身反应次之(13.17%);存在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现象。结论:临床应重视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发生万古霉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Pareto最优分析,对2009-2015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8例万古霉素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儿年龄、性别、用药后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万古霉素ADR的患儿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73.7% vs 26.3%);患儿年龄集中在1个月~2岁(79.0%);ADR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60 min以内(50.0%)和用药7 d后(21.1%);有27例(71%)用3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64.6%),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儿童万古霉素ADR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军 《中国药事》2014,(2):215-217
目的分析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1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文献,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以及累及器官或系统、转归等资料。结果在10余年相关文献中检索出15例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中女性占66.7%,患者平均年龄59.9岁,临床表现多见过敏反应、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的临床表现;1h内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占60.0%,对大多数不良反应患者的对症治疗有效。结论在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高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在该药使用期间,需注意患者身体状况,在观察监测中合理应用苦碟子注射液,并注意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溶媒。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其发生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4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41.53%;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74.9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39%。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ADR监测,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点监测伏立康唑药品不良反应(ADR),进一步评价伏立康唑的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86例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ADR。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参考我国药品ADR监测中心指定的药物ADR判断标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27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ADR,ADR发生率为31.40%,其中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80岁以上老年患者伏立康唑ADR发生率最高;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ADR 2例;ADR可发生在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结论:伏立康唑ADR较多,且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通过重点监测,使医务人员对伏立康唑ADR的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加了伏立康唑ADR的暴露率,临床药师以此为切入点提供药学专业知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不良反应。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Naranjo法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处理方法、临床转归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42例患者中15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结论:伏立康唑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较多,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谨慎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相关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VIP、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卡格列净相关ADR的病例报道,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卡格列净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