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7):2350-2352
目的:了解我院应用伏立康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东省ADR管理平台,在ADR报表统计模块中,以通用名称"伏立康唑"对我院2007-2014年的数据进行检索,导出Excel报表。对伏立康唑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和天数)、ADR名称、临床表现和处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30例伏立康唑所致ADR报告中,ADR以消化系统、精神与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和眼睛及其附属器官等损害为主,占77.78%;20例ADR为静脉滴注给药;30例ADR平均发生时间为4.65 d,其中≤1 d发生的有11例;所有的ADR均治愈,无遗留后遗症或死亡。结论: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观察ADR的发生,尤其是联用与伏立康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更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和ADR监测。有条件时可进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红爽 《医药导报》2021,(5):682-68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4岁,体质量60 kg.因"咳嗽咯痰、意识丧失30 min"于 2019 年 8 月 1 日入院.入院前30 min患者咳嗽、咯痰,进食呛咳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双眼上吊,伴大小便失禁,为黑色稀便,无发热,无四肢抽搐,送急诊.入院体检:体温 37. 1 ℃,脉搏110次·min-1 ,呼 吸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致低钾血症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287例伏立康唑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挖掘伏立康唑致低钾血症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结果 数据显示,伏立康唑致低血钾症的发生率为41.2%(118例);不同原患疾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后1~2 d,注射剂致低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口服制剂(P <0.05);注射剂型致低钾血症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口服制剂(P <0.05)。结论 伏立康唑注射剂引起低钾血症比例较高,严重程度高于口服制剂,且多发生于伏立康唑使用后早期,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此不良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汇总伏立康唑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对收集到的97例伏立康唑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1篇文献,纳入97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9∶1,60岁以上患者占比61.9%;ADR发生时间以给药后2~5d为主(38.1%),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肝胆系统和视觉损害。结论:临床使用伏立康唑应加强对其ADR的宣教,监测,警惕其ADR,必要时可行血药浓度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1例73岁老年女性患者,诊断为右肺上叶小细胞肺癌。因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伏立康唑、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用药1 d后患者出现精神症状,遂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更换为美罗培南,继续用药4 d后患者仍有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遂停用"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等药物,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继续抗感染治疗,换药4 d后患者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仍为2.4μg·mL^-1,考虑可能是伏立康唑所致的精神症状,停药8 d后患者未再出现精神症状,病情好转4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点监测伏立康唑药品不良反应(ADR),进一步评价伏立康唑的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86例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ADR。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参考我国药品ADR监测中心指定的药物ADR判断标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27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ADR,ADR发生率为31.40%,其中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80岁以上老年患者伏立康唑ADR发生率最高;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ADR 2例;ADR可发生在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结论:伏立康唑ADR较多,且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通过重点监测,使医务人员对伏立康唑ADR的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加了伏立康唑ADR的暴露率,临床药师以此为切入点提供药学专业知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国内文献报道的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占61.29%;64.52%的病例明确有合并用药情况,其中8例怀疑因合并用药引发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一器官。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结合患者的基因类型使用该药;应严格遵照说明书用药、及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与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监测其不良反应并避免严重不良后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2002年~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收集伏立康唑不良反应报道,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8篇,60岁以上老年人,有合并用药史者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其中视觉损害、引发幻觉、肝损害为主要表现,其他不良反应散在发生.结论 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密切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可以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护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42例北京地区伏立康唑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严重不良反应中,男25例,女11例,不详6例;患者平均年龄(55±29)岁。消化系统损害居首位,发生时间在用药后1 d~5个月不等。不良反应结果痊愈7例,好转31例,未好转4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28例,导致病程延长12例,病情加重2例。结论:建议用药时对老年患者及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患者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积极治疗,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射用伏立康唑的配制方法,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HT5"H方法 通过对我院发生的1例注射用伏立康唑结晶的原因进行分析,思考该药的正确配制方法.HT5"H结果 部分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对如何配制提示不足,使用时有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可能.HT5"H结论 为确保伏立康唑的安全使用,建议配置以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专用溶媒的伏立康唑时,先用专用溶媒溶解并震荡摇匀,确认溶液完全澄清后,再转至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mg·mL-1,立即使用并避免长时间放置.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牛黄解毒制剂引起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2004~2017年江苏省内上报的646例牛黄解毒制剂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方法及剂量、合并用药、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46例ADR报告中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报告数分别为122例,157例,367例;新的ADR 417例;严重的ADR 7例。646例ADR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牛黄解毒制剂均为口服或含服给药,剂量基本符合说明书规定,合并用药最多的为抗感染药。ADR累及器官 系统以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占60.42%,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结论:重视牛黄解毒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 2018 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收集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肾康注射液新的、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及原患疾病、过敏史情况,肾康注射液给药方式、溶媒、合并用药,ADR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肾康注射液ADR中,新的ADR 15例(65.22%),严重的ADR 8例(34.78%),新的、严重的ADR 6例(26.08%)。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52.17%。5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多数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 内。ADR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发热、寒战、过敏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肾康注射液ADR 的预防,规范肾康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2015~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阿帕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从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ADR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涉及151例ADR病例。ADR多发生在46~60岁的患者(41.72%)。151例ADR中,给药剂量250 mg·d-126例,500 mg·d-1 64例,750 mg·d-1 7例,850 mg·d-1 54例;联合用药18例。发生ADR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 d,最长的为用药后10个月;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后1~3个月。ADR累及器官 系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46.35%),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19.20%),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第三是消化系统(17.23%),主要为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性房颤、甲状腺功能减退为阿帕替尼新的ADR。 结论: 重视阿帕替尼所致新的,严重的ADR,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汇总我院 2013~2017年上报的1 293例ADR报告,分别从ADR上报人职业、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临床表现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93例ADR报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36 ∶〖KG-*4〗1, 既往有ADR史者103例(8.0%)。227例(17.6%)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发生ADR的抗微生物药品和抗肿瘤药物的构成比分别是28.1%、25.8%。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ADR的关联评价情况,其中肯定99例(7.7%),很可能789例(61.7%),可能396例(30.6%)。ADR的分级中,一般的ADR 1 082例(83.7%),严重的ADR 137例(10.6%),新的ADR 74例(5.7%)。〖HTH〗结论:〖HTK〗加强抗微生物药品和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 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黄芪注射液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致ADR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对黄芪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85例狂犬病疫苗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注射狂犬病疫苗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引起人们对狂犬病疫苗的重视。方法:以狂犬病疫苗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分析。结果:筛选了85例关于注射狂犬病疫苗致ADR的报道。其中,高发年龄阶段为1~10岁者,占33.8%(26例);以皮肤和附件的ADR最多,累计占总ADR的47.7%(42例次),其次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ADR分别为25%(22例次)和12.5%(11例次);注射本品第一针后出现ADR的比例最高,为43.5%(37例次)。另外,12例ADR可能与不合理用药、其他相关因素相关,包括注射方法和药品质量等,应属药品不良事件(ADE)。结论:应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以降低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立恩 《中国药房》2012,(24):2276-2277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4例清开灵注射液致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多数ADR出现在用药后30min内,以0~10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清开灵注射液的适应证,警惕儿童用药,避免联合用药,严格控制滴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 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27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ADR报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关联性评价及其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所致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32;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31~4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38.33%。ADR报告涉及9种药品剂型,以膏剂为主,占总剂型59.03%。ADR报告涉及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外用(70.04%)和阴道给药(24.23%)等。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87%)和女性生殖系统损害(24.02%)等,ADR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中咪康唑(42.73%)引起的ADR例数最多,酮康唑(36.56%)次之。227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200例,新的ADR 27例。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17例,很可能68例,可能142例。ADR病例的转归以治愈和好转为主。结论: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以降低ADR/ADE风险。  相似文献   

20.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