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省3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方法采集赫山光壳、宁乡光壳和南县肋壳未感染钉螺,在23.5~25.0℃室温和日光灯照射下,以20只钉螺为1感染单位(小群感染),用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人工感染。赫山钉螺分4组,分别按钉螺/毛蚴比为1∶20、1∶20感染3次、1∶40、1∶80进行感染;宁乡钉螺分3组,分别按1∶20感染3次、1∶40、1∶80感染;南县钉螺按1∶20感染;各组每次感染时间均为4 h。另以500只钉螺为一感染单位(大群感染),用同样的方法,按1∶40感染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按1∶20感染南县肋壳钉螺各1组。感染后,将所有大群感染组和1∶40小群感染组、1∶20南县小群感染1组,进行室外模拟现场饲养,其余各组室内饲养。感染45 d后抽样检测,每15 d抽样1次至4个月,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结果室内饲养下,南县肋壳钉螺感染率为92.92%,赫山光壳钉螺(1∶20感染3次组)和宁乡光壳钉螺(1∶80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0.71%,其余各组未发现感染螺。室外饲养环境下,南县肋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96.07%和92.08%,宁乡光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39%,赫山光壳钉螺未发现感染螺。结论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对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均具有感染性,但感染率明显低于南县肋壳钉螺。  相似文献   

2.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垸内水网地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和期望生存时间。方法采用笼养法,将采自四川省丹棱县的湖北钉螺滇川亚种、湖北省江陵县实验区内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进行雌雄鉴定分离,分别以雌雄比1∶1配对后,放养在江陵县实验区的螺笼内,分别于3、6个月和9个月后,定期观察其生存和繁殖情况。将采集的滇川亚种钉螺采用室内瓷盘饲养法饲养,采用动物生存寿命表法计算滇川亚种钉螺在脱离原孳生环境后的期望生存时间。结果滇川亚种钉螺在同种及混合现场放养状态下,经过3个月和6个月后,存活率〉75%,至9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存活率。两个亚种钉螺3个月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χ个月=38.641,P〈0.05),同一亚种雌螺与不同亚种雄螺放养后,雌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χf=13.255,P〈0.05;2cχg=4.882,P〈0.05);9个月后各组均可查获数量不等的子代钉螺。室内实验推算滇川亚种钉螺和指名亚种钉螺的期望生存时间分别为35.84 d和41.16 d。结论滇川亚种钉螺离开原孳生环境后有足够的存活时间完成远距离被动迁移;迁入水网地区后能够继续生存繁殖,并能产生子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与样本量的关系。方法 从云南大理和湖南岳阳两地区随机抽取钉螺各6 0只,分别对钉螺壳形态数量性状进行测量,计算各数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V)、组间变异百分比和多样性指数。结果 CV以外唇缘厚度变异最大,肋壳钉螺达到了2 0 .5 7% ,光壳钉螺为14 .14 % ,其次是次螺层长度,分别12 .98%和11.4 9% ;肋壳钉螺有近四分之三的性状指标CV大于光壳钉螺的,且平均CV9.35 %也大于光壳钉螺的7.83% ;肋壳钉螺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 4 1,高于光壳钉螺的1.2 2 0 ;当样本量<30 ,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极不可靠,随着样本量的增加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也增加,当样本量>5 5时,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趋于稳定。结论 在湖北钉螺形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中,每个钉螺种群以分析不少于5 5个钉螺标本为好。  相似文献   

5.
钉螺在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易感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方法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泥土及江水,将采自长江上游江滩的当年新螺置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其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并用血吸虫病流行区泥土作对照。结果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钉螺存活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278,0.4161,P均〉0.05);春季每只雌螺的平均产卵数为67.69个,95%可信区间为24.0260~110.0974;螺卵平均孵化率83.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1318,P〉0.05);子代成螺经人工感染60d后,感染率为1.40%(5/356)。结论长江上游江滩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实验室能够正常生存和繁殖,其子代钉螺能够在实验室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6.
室内巢湖水对螺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巢湖水对螺卵孵化有无影响。方法产卵季节取光壳钉螺螺卵15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75只,分别置于2个培养皿中,1个培养皿中加巢湖水作实验组,另1个培养皿中加光壳钉螺孳生地高林的水作对照组。另外,取肋壳钉螺螺卵1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0只,分别置于2个培养皿中,其中1个培养皿中加巢湖水作实验组,另1个培养皿中加脱氯水作对照组,室内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螺卵孵化情况。观察期间每日记录室内温度。结果2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光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1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肋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巢湖水对光壳和肋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χ^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0.
云南钉螺星割裂状分布,以坝区为主.钉螺面积以田居多,其次是灌溉沟.坝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小的灌溉沟和稻田埂,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春季是钉螺交配高峰期,钉螺平均寿命为10.59月.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扩散不明显.感染性钉螺则散在性分布在各类环境中,坝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沟道,山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但每年有1个高峰,阳性螺点的疫源性也相对稳定.云南感染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只,阳性钉螺的寿命,从首次逸蚴算起,平均为171.6 d.感染性钉螺有转阴现象.根据云南钉螺生态学特征查灭螺工作可逐片、逐块推开,做到查1块、灭1块、巩固1块,且以春、秋2季各开展1次灭螺最好.云南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钉螺调查以历史有螺区为主,兼顾毗邻地带,不宜盲目扩大.阳性螺点灭螺应适当扩大范围,最好扩大到阳性螺点所在的整个自然片,阳性螺点实施灭螺后要经常开展监测或进行巩固性灭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阐明大山区(云南和四川省)有钉螺而无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及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大山区4个有代表性有螺无病村的钉螺,以所在省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进行群体感染,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40和1∶90。结果:4个有螺无病村的钉螺均能为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其中,四川省两个有螺无病村钉螺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可发育至尾蚴阶段。结论: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适宜的环境和一定数量的传染源的条件下可以为所在省的血吸虫毛蚴感染,大山区有螺无病地区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加强对这类地区日本血吸虫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云南省钉螺螺壳形态学变异,为钉螺遗传进化研究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现有钉螺分布区,综合考虑钉螺密度、地理位置、海拔、水系、环境类型等多个因素后,选取3个州(市)1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12个行政村作为钉螺采集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每个采集点采集约200只钉螺,随机选取其中30只成年钉螺(螺旋数6~7个),对钉螺的11个螺壳形态学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2个钉螺样本群中,壳高最长的钉螺样本采自洱源县永乐村,为7.33 mm;最短的样本采自古城区东元村,为4.68 mm。壳顶角度最大的样本采自弥渡县蔡庄村,为59.47°;角度最小的样本采自洱源县前甸村,为41.40°;12个钉螺样本群的螺壳形态学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9.075%,其中以外唇缘厚度变异系数最大,达29.809%。12个钉螺样本群间平均欧式距离为2.26,其中以洱源县前甸村和大理市五星村两地钉螺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小(0.26),以弥渡县蔡庄村和楚雄县苍岭村两地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大(8.1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12个钉螺样本群划分为3类:弥渡县蔡庄村钉螺样本群,楚雄县苍岭村钉螺样本群,洱源县前甸村、大理市五星村、永胜县杨伍村、祥云县小桥村、洱源县永乐村、大理市小岑村、南涧县安定村、古城区东元村、鹤庆县莲义村、巍山县甸中村钉螺样本群;3类样本群差异主要体现在与壳顶角度和外唇缘厚度相关的主成分2上。结论 随采集点纬度逐渐减小,云南省12个钉螺样本群螺壳形态指标欧式距离及螺壳形态变异程度逐渐增加,壳顶角度可作为反映螺层成长过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有7个县18个村系无病有螺区,其中山区占88.9%,坝区占11.1%.本文对永胜和丽江县无病有螺和有病有螺村的钉螺进行了血吸虫感染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均可感染血吸虫毛蚴.说明无病有螺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可能,应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6县钉螺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云南省楚雄、巍山、大理、洱源、丽江、永胜6县的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各地钉螺均显出10—11条同工酶带,其中有5条主带,4条弱带,其带形、酶带活性和迁移率各地完全一致,且重复性较好,结合各地钉螺形态一致,提示上述6地钉螺的亲缘关系密切,为今后研究云南省钉螺的分类提供了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两地理株钉螺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 oxidase Ⅰ,CO Ⅰ)基因的差异性,探讨广西钉螺与周边邻近4省钉螺的亲缘关系.方法 采集广西靖西有肋、横县光壳钉螺,提取DNA,PCR扩增CO Ⅰ基因并测序.登录GenBank检索出云南大理、四川绵竹、湖南岳阳、湖北汉阳4地钉螺的CO Ⅰ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镜检法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效果,为该类地区优化钉螺监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云南省鹤庆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新庄、古乐、邑头、连义4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作为研究村,其中新庄、古乐为山区村,连义、邑头为坝区村。2018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捕获钉螺用解剖镜检法观察血吸虫感染。同时在各有螺环境捡获的钉螺镜检后随机选择10 ~ 20只进行组织提取,按不同环境分别编号,混合后进行LAMP检测。比较不同流行村环境LAMP阳性率差异。结果 4个村共调查83处有螺环境,捕获活螺7 949只,镜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 786只钉螺共混合成226管样品进行LAMP检测,在2个坝区村发现LAMP核酸阳性3管,分布在2个村3处有螺环境,其中连义村1处环境,环境阳性率5.89%;邑头村2处环境,环境阳性率14.29%,2个坝区村环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44),但坝区村环境总阳性率(9.67%,3/31)高于山区村(0)(P = 0.048)。结论 LAMP技术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较传统解剖镜检法更敏感,可作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流行区高危有螺环境钉螺检测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残存钉螺的增长及扩散和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残存钉螺的增长及扩散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和全国螺情监测方案,对福建省1987~2004年发现的螺点记录,螺点卡片逐一归纳整理,同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全省14个原有螺县出现钉螺有8个,其中福清、霞浦已持续18年有钉螺,监测初期阶段残存钉螺分布14种类型,螺情已出现明显反弹情况,1991年查出的螺点与面积,分别由1987年7个与327m2增至37个与2.3hm2。1997年以来,我省钉螺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蔓延的态势,2004年全省查出螺点102个面积50.7hm2。结论钉螺的增长与扩散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埋下潜在后患。今后的主要防制对策为加强领导,部门协作,狠抓各项监测工作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大陆光亮钉螺遗传多态性研究的可行性,以获得不同地区光壳钉螺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差异信息。方法随机引物对大陆光亮钉螺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8%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0.6%的硝酸银染色,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 2条引物S15(5’CATGCAGGCG3’)、S18(5’ACAGCCTGCT3’)在螺群间显示出多样性,并且扩增结果稳定可重复。对9个地区钉螺共扩增出82个条带,19.51%的条带为9个地区螺群所共有。S15扩增结果中,云南和四川的螺群在 770bp、390bp处均有特异性条带产生,另外四川在570bp处产生其它螺群均没有的条带。S18的扩增产物中,福建福清的钉螺400bp以下无条带产生。云南和四川的螺群分别在380bp与400bp处产生特异性条带,在750bp处产生共有的特异性条带。而江苏东台和福建福清的钉螺在950bp处产生其他地区的钉螺所没有的特异性条带。这些特异性的条带和特征在同一采集点个体间可以重复。结论RAPD技术可为钉螺的遗传变异分析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信息。我国各地光壳钉螺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变异程度和钉螺采集地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转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巍山县石头地村现场饲养条件下,观察了90个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逐月逸蚴的情况。每月均能逸蚴的阳性钉螺占20%,间断性逸蚴的阳性钉螺占42.2%。37.8%的阳性钉螺逸放尾蚴数次后不再逸放尾蚴。对此类钉螺的解剖发现,有的已无尾蚴和胞蚴存在。 对304个自然感染的阳性钉螺也进行了逐月逸蚴观察。各月未逸出尾蚴者作抽样解剖。结果,第1次逸蚴后2个月估计转阴的钉螺约占36.1%,3个月占50%,4个月占41%,5个月占39.8%,6个月占2.6%。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江宁县钉螺孳生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方法在ArcView8.1软件支持下,建立江宁县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对钉螺孳生地与水系分布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1995年江宁县钉螺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结果显示,1995年江宁县钉螺孳生分布呈聚集性,且分布在水体周围;进一步空间分析发现有83.87%的钉螺孳生地分布在距水体500m内的地区,且距水体100m内的孳生地的螺密度明显高于距水体500m以外的地区(P<0.05)。结论江宁县钉螺主要孳生在水体周围或距水体较近的地区,因此应将这些地区作为钉螺监测与防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