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2):4471-4475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提供依据。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据此对某院2014年上半年的100份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归档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10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大于70%的有51例(占比为51.0%);相对接近度在50%~70%区间的有37例(占比为37.0%);相对接近度在30%~50%区间的有12例(占比为12.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该药的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并使得评价行为规范合理;评价结果提示该院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替加环素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规范及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某院2012-2017年100例住院患者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评价的100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大于70%的2例(占比2.0%),接近程度50%~70%的63例(占比63.0%),接近程度40%~50%的35例(占比3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用于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替加环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评价,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以注射用伏立康唑药品说明书、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相关指南为依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回顾性评价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伏立康唑使用情况。结果:208份评价病历加权TOPSIS法评价显示,与最优方案最高接近度为88.92%,最低接近度为35.27%;相对接近度小于60%的有21例(10.10%),相对接近度介于60%~70%的有22例(10.58%),相对接近度介于70%~80%的有148例(71.15%),相对接近度介于80%~90%的有17例(8.17%),没有相对接近度大于90%的病历。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伏立康唑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以用于该药在儿童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院注射用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中基本合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评估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参照药物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建立基于熵权TOPSIS的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利用评价细则,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围手术期病历,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评价的428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Ci)大于80%的308例(占比72.0%),Ci在60%~80%的39例(占比9.1%),小于60%的81例(占比18.9%)。熵权值最大的指标是给药剂量,主要问题集中在心脏科预防使用头孢呋辛的剂量问题。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方法可以综合多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通过熵权法提示药物剂量合理性是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通过重点监控来减少相关不合理性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更有效的管控介入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脑膜瘤切除术预防性抗菌药物评价细则,量化评价该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 依据指南及文献建立脑膜瘤切除术预防性抗菌药物评价细则,采用AHP-TOPSIS法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病例的合理性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评价细则分为11个二级评价指标,其中权重较高的是药品选择、用法用量及术前用药时机(0.266、0.146、0.185)。点评的82份病例中,合理37例(45.12%),基本合理16例(19.51%),不合理29例(35.37%)。结论 采用AHP-TOPSIS法对脑膜瘤切除术预防性抗菌药物进行点评,可使点评方式更加层次化、系统化,并且可操作性更强,可以在外科手术患者药物点评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章富良 《海峡药学》2012,24(5):249-250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主要以硝基咪唑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奥硝唑(使用率为26.8%)、乳酸左氧氟沙星(使用率为22.7%)、头孢匹胺钠 (使用率为18.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达99.2%.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基本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量化评价体系,以期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7例,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及《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等为依据,由处方点评专家组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联合加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抽取的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46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病例400例(86.02%)、基本合理病例63例(13.55%)、不合理病例2例(0.43%)。结论 该院妇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较合理。AHP-TOPSIS方法简单易行,评价结果客观、全面,且可量化,可用于妇科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及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对某院2019年120例患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120例病例中,用药方案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大于80%(合理)的有11例,占9.17%;接近程度60%~80%(基本合理)的96例,占80.00%;接近程度小于60%(不合理)的13例,占10.83%。不合理现象主要发生在病原学检测送检率、药品滴注速率、医师处方权限等方面。结论: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药物利用评价,其评价结果系统且直观,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1月—2011年2月10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达100%;抗菌药物应用率排序居前5位的分别是洛美沙星71例次(25.9%)、头孢匹罗49例次(17.9%)、头孢米诺28例次(10.2%)、奥硝唑26例次(9.5%)、头孢替安25例次(9.1%);单一用药57例(53.3%)、二联用药46例(43.0%)、三联用药4例(3.7%);初次给药在术前0.5~2 h内者3例、在48 h内停药者1例、在72 h内停药者11例,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为5.1 d。结论: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较普遍,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抑酸药用于围手术期预防应激性溃疡(SU)评价细则,为临床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抑酸药预防SU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相关文献为依据,制定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SU合理性评价细则,据此评价细则采用加权TOPSIS法对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普外科119例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SU的病历进行评价。结果:119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最高为100%,最低为47.23%;相对接近度≥60%的有75例(63.03%),相对接近度40%~60%的有44例(36.97%)。判断为合理用药的病历6份(5.04%),基本合理的69份(57.98%),不合理的44份(36.97%)。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SU合理性评价将多个因素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加清晰可靠。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SU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抑酸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建立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药物评价细则,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指南、查阅相关资料,建立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1日—2021年11月1日使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100份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 100份病历中,无接近程度(Ci)等于100%的病例,Ci在90%~99%者9例(9.0%),80%~89%者12例(12.0%),70%~79%者24例(24.0%),60%~69%者49例(49.0%),50%~59%者6例(6.0%)。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对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发现本院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使用基本合理(Ci>60%为94.0%),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用药监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炎琥宁的药物利用评价,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以注射用炎琥宁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参考注射用炎琥宁临床使用相关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炎琥宁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依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回顾性评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注射用炎琥宁使用情况。结果 360份评价病历加权TOPSIS法评价显示,与最优方案最高接近度为84.06%,最低接近度为40.03%。相对接近度<60%的有165例(45.83%),60%≤相对接近度<70%的有159例(44.17%),70%≤相对接近度<80%的有32例(8.89%),80%≤相对接近度<90%的有4例(1.11%),没有相对接近度≥ 90%的病历。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儿童患者注射用炎琥宁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以用于该药在儿童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注射用炎琥宁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9,(1):125-128
目的建立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TOPSIS法对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临床艾迪注射液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药品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作为参考,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制定艾迪注射液合理性评价细则。据此评价细则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7年下半年的肿瘤科60例艾迪注射液归档病历进行评价。结果评价的60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60%的52例(占86.67%),相对接近度在50%~60%的7例(占11.67%),相对接近度在40%~50%的1例(占1.67%)。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艾迪注射液合理性评价将多个因素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加简明扼要、直观可靠;相对传统单个指标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本院肿瘤科艾迪注射液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TOPSIS法)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评价标准建立的方法。方法创建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合理性应用点评细则,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加权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 TOPSIS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各病历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即其相对接近程度系数 Ci,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用药合理性。对西安市第四医院 2018年 1—12月 336例住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336例病例中相对接近程度系数 Ci最高的为 1.0,最低的 0.3,18.75%( 63/336)为合理, 72.92%(245/336)为基本合理( 0.6≤Ci<0.8),8.33%(28/336)为不合理( Ci<0.6)。结论基于加权 TOPSIS法建立与实施人血白蛋白点评较为科学,该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临床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度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未执行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此同时,选取2016年度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本组就诊期间实施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18.0%、27.0%)均低于对照组(53.0%、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用药时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9.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专项管理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合管理难点,提出新型管理对策,能够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安全就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某二甲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用药种类、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平均用药时间为5.49d,最长用药时间为22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4类10种,应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奥硝唑、头孢孟多、头孢地嗪。单一用药33例,联合用药67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45%。结论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亟待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法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文献,制定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标准。据此标准细则采用加权的TOPSIS对2018年某院80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病历评价中,相对接近度≥60%的64例(80.0%),50%~<60%的12例(15.0%),40%~<50%的4例(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丹参多酚酸盐合理性评价方法能将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结合,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应加强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宣教与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罗沙司他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合理应用罗沙司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罗沙司他的药品说明书、专家推荐意见和应用指南等制定罗沙司他药物合理性评价细则,并应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116例应用罗沙司他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116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大于0.9的15例(占12.93%),Ci在0.8~0.9之间的2例(占1.72%),Ci在0.7~0.8之间的27例(占23.28%),Ci在0.6~0.7之间的31例(占26.72%),Ci小于0.6的41例(35.35%)。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罗沙司他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药物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院罗沙司他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在用法用量、治疗过程实验室参数监测和肾性贫血评估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罗沙司他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周翔  王若伦 《今日药学》2011,21(2):106-109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本院2007-06~2008-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院病历165份,对使用抗菌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品种使用合格率为78.3%,用药不合格率为64.8%.存在联合用药时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评估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参照药物说明书及相关指南,建立基于熵权TOPSIS的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评价细则,对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第一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出院的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 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Ci)不小于0.6的病例数由干预前的4例(3.48%)上升至3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后十个评价指标中熵权值最大的均为给药时机,权重分别为0.684 3和0.751 7。结论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可以综合多个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也可对临床药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可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