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监护是一个年轻的医学专科,但在临床实践、监护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进展很快。本文收集了各地重症监护专家的意见,总结国内外重症护理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脏手术越来越普及,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心脏功能较差、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及体外循环损伤等原因,术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发生低心排,严重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心脏术后发生低心排25例的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血流动力学分型将休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原因的休克在同一个患者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并可能互相转换,因此,快速明确休克类型对休克治疗至关重要。床旁超声技术作为一种对各重症单元可视化动态检查的评估手段,在成人重症监护领域必不可少。近年来,重症超声技术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床旁即时超声(POCUS)技术可对心肺氧输送器官进行实时动态评估,可明确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床旁超声的发展现状和新生儿休克特点,阐述POCUS在新生儿休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九三年六月九日至十三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心脏监护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全国各基层医院已正在逐步建立心脏监护病房或开展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检测工作,积累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次会议对监护仪器和监护方法及技术的交流论文占6%(10篇),但在讨论中,许多代表对仪器的应用甚感兴趣。分别表达了对国产床边监护仪床边遥测监护的临床价值和意义。除心脏监护仪器的临床应用外,心脏监护技术和心血管信息检测及处理技术,亦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夏瑶瑶  李颐  熊晓云  钟雯 《护理研究》2023,(9):1598-1601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开发的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具进行总结,概述心脏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并对各评估工具的基本情况及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护士选择合理的心脏康复评估工具,提高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心脏手术后监护得到不断的改进,提高了术后监护的质量和治疗效果,作者重点对搭桥术后遥控监护的应用及术后低血压护理的发展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魏新  刘喜梅 《护理研究》2006,20(12):3163-3164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也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监护技术日益提高,间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已列为常规手术.虽然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护理难度大,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对心肌缺血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进行实时监护,另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不同监测手段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并据此完善护理措施。结果心脏远程实时监护和24 h动态心电图均未监测出室性心动过速;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方面,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的检出例数均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远程实时监护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例数均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P 0.05);佩戴心脏远程实时监护仪的时间越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越高。结论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对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医院心脏远程监护中心人员应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联系方式,指导其正确佩戴及使用监护仪,24 h时刻监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发现心电信息异常时,应及时打电话指导患者开展处理措施,以降低心肌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功能的评估是所有心脏成像技术的基础问题,分析心内血流越来越被广泛使用,整体涡流的出现对于心腔内血流的转向和动能传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超声分析心脏涡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脏各疾病的病理生理情况,综合分析心脏结构和心腔内的血液动力信息对于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估心脏功能至关重要。本文超声技术在左室涡流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主要是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集中密切的观察,尽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其它心脏危象警报,并予以及时处理。心血管内科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在监护室中不同疾病种类的心脏病患者,其心电图特点和病情发展变化各不相同,监护程序以及应急抢救的准备也各有侧重。现将我们长期监护以及与医师抢救配合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的紧急救治和术后的监护措施。方法:根据致伤原因和病人就诊时伤情,对22例穿透性心脏损伤的患者采用如下急救和监护措施: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开胸心脏按压,尽快手术修补心脏伤口,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呼衰和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脑损害和后遗症。结果:22例中死亡7例(31.8%),救治成功15例(68.2%)。结论:积极快速抢救和术后严密监护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20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监护,包括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中、后的全面评估,准确地提出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正确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主管护士整体护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到位,护理计划如期实施,病人得到高质量的监护,病情恢复快,致使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了8.18h,经t检验,t=13.9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4.30%,死亡纺下降了1.42%。  相似文献   

13.
重症超声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多急危重症患者的信息,已成为重症监护室一项常规检查方法,但有效区分容量反应者或无反应者仍是重症监护医师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从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近年来心脏超声评估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的应用及进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心脏手术病人术前衰弱发生现状、不良结局、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旨在为研究人员研制心脏手术病人衰弱评估工具、临床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心脏手术病人衰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潘生丁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潘生丁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潘生丁组、AMI对照组(心梗)和正常对照组(正常),治疗观察半数至2周、半数至4周结束。应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Masson’s染色计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量和VEGF、bFGF的表达。结果:潘生丁组大鼠较心梗组的缺血心肌中VEGF、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均增多,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脏左室最大收缩速率增大。结论:潘生丁可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限制心肌梗死面积扩展,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已成为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必然,我科于2000年4月率先完全在胸腔镜下进行了心脏手术,取得成功。由于胸腔镜是一项新的诊治技术,尚未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多数患者存在焦虑、紧张、猜疑等心理问题,为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效应,促进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手术及术后监护,早日痊愈的目的,我科实施了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和心外科业务的迅速发展,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其手术难度日益增大,对术后的监护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心脏手术后尤其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由于原有心脏疾患,心功能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循环功能的改变,病情变化快,因此术后严密监护循环功能,维持其稳定,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最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声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鼠科小动物的心脏超声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1,2 ] 。应用超声技术在小动物试验中无创评估心功能的研究在国内也开展起来 ,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将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一、临床应用应用大鼠制作类似人类心血管病的动物模型至少开始于2 0年以前[3] ,长期以来了解心内结构的内径和心肌重量及其他相关功能参数往往必须对动物处死后尸检。超声心动图技术介入鼠科动物试验开始于 90年代早期 ,随后以其特有优势几乎成为该领域中最主要的研究工具[4 ,5] 。1.左室重量的测量 :左室重量已经被认为是各类心脏…  相似文献   

20.
自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来,栓体素(rt-PA)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广泛应用的溶栓剂之一。1998年7月~1999年3月,我院心脏监护病房(CCU)用rt-PA治疗心肌梗死1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