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灯盏花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灯盏花素组.后两组大鼠结扎并剪断左侧输尿管制作UUO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后缝合.灯盏花素组于手术前1d至处死当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g/(kg·d)]腹腔注射(2.5ml/次,2次/d).假手术组及UUO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HE染色观察术后4、7、14d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脏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的各时间点肾组织未见病理改变.UUO组术后4、7d,肾间质相对面积增加,且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d可见肾小管明显扩张,肾间质明显纤维化.与同时间点的UUO组相比,灯盏花素组肾间质相对面积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和灯盏花素组的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增加(P<0.01),但灯盏花素组的表达低于UUO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以通过下调TGF-β1及α-SMA的表达减轻UUO术后肾脏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对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单纯肾切组、模型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组,每组12只,除单纯肾切组外,其余各组在单侧肾切除后3 d尾静脉注射OX7抗体(100 mg/kg),1周后尾静脉连续注射OX7抗体(每次100 mg/kg,1次/周,共3次),单纯肾切除组在同一时间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注射抗体后第2天分组给予来氟米特、苯那普利及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单纯肾切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应量的蒸馏水。分别于第4、8、12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压、尿蛋白、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苯那普利及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减低24 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水平(P〈0.05),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降尿蛋白、血肌酐、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好。结论来氟米特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可以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交泰饮对顺铂肾毒性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顺铂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苯那普利阳性对照组(苯那普利组)、新交泰饮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新交泰饮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顺铂5 mg/kg,1 次/w,连续3次的方法复制顺铂肾毒性模型.于第1次注射顺铂当日,各组开始进行相应药物灌胃,6 w后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模型组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各给药组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新交泰饮能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使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这可能是本药抗顺铂肾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维甲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及肾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维甲酸治疗组,每组45只。假手术组行左输尿管游离,不结扎;UUO组和维甲酸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维甲酸治疗组术后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5、10、20mg/kg)全反式维甲酸(ATRA)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UUO组注射同体积二甲亚砜花生油溶剂。于术后第3、7、14天观察各组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病变肾组织趋化因子RANTES、CCR5、MCP-1、MIP-1α和TGF-β1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肾组织RANTES、CCR5、MCP-1及MIP-1α无明显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逐渐加重(P0.05),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进行性增加(P0.01)。与UUO组相比,维甲酸治疗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不同剂量维甲酸治疗组肾组织趋化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维甲酸能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肾小管损害,抑制趋化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对肾实质性高血压(renal parenchymal hypertension,RPH)大鼠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和治疗RPH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肾次全切除法制备RPH动物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评价该方不同剂量组对模型剩余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模型肾组织内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内皮素-1(ET-1)两种内皮因子的分布、表达。结果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抑制肾脏局部ET mRNAs表达,并上调cNOS表达。结论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局部ET-1 mRNA和上调cNOS mRNA表达、分泌的双相调节作用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大豆黄素2种主要的植物雌激素对5/6肾切除鼠残余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鼠作5/6肾切除,将术后2周存活的27只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9只)、大豆黄素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另有8只为假手术组.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生化指标.观察第8 周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的沉积情况,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组和大豆黄素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硬化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球内α-SMA沉积显著减少,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金雀异黄素和大豆黄素可以降低5/6肾切除鼠残肾组织α-SMA的沉积,原因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虫草制剂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锌指转录因子(Snail)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模型组(12只)。糖尿病小鼠模型制成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6只)(常规饲料喂养正常饮水)和虫草菌液治疗组(6只)(每日给予0.54 g/kg发酵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治疗6周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尿蛋白肌酐比(PCR)等生理指标变化;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或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钙粘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Snail 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肾组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虫草菌液治疗组肾组织E-Cadher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α-SMA的表达均明显上升,胶原成分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虫草菌液治疗组E-Cadherin下降幅度、α-SMA上升幅度、胶原成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肾组织TGF-β1及Snai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虫草菌液治疗组TGF-β1及Snail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制剂可能通过下调TGF-β/Snail信号通路表达抑制糖尿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减轻肾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DR1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雀异黄素干预组,分别于术后7d、14d、21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扎侧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DDR1、bF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金雀异黄素干预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部分时间段BUN、Scr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降低DDR1及bFGF的表达而减轻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g·d)腹腔注射,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C、D、E组FBG、UAER、Scr、BUN均高于A组(P0.01或P0.05),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光镜及电镜下,C、D、E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且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较B组减少。结论葛根素能减少尿白蛋白,改善糖代谢、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与内质网应激反应(ERS)的关系。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24h内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培哚普利组(n=8),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n=8)。术后第2天起培哚普利组以2mg/(kg.d)培哚普利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按体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以及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组LVEDD和LVESD明显升高,LVEF和FS明显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aspase-12表达增加,培哚普利明显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培哚普利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阻断ERS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UUO组(U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行左输尿管游离,不结扎;UUO组和治疗组行左输尿管结扎.治疗组术后每天给予5 mg/kg全反式维甲酸(ATRA)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UUO组注射同体积溶剂.于术后第3、7、14 d观察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病变肾组织趋化因子RANTES和TGF-β1表达.结果:与UUO组相比,治疗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1),肾组织RANTES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维甲酸能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肾小管损害,抑制RANTES和TGF-β1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肝脏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三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行相同手术,但不切除卵巢,只切除与卵巢等大的脂肪。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5次跑台训练,每次45 min、速度18 m/min、坡度5°;雌激素组每周颈部皮下注射3次17β-雌二醇,剂量为25μg/kg体重。各组于去卵巢手术后第7和14周时,各处死一半大鼠取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组织GSK-3β、在Ser9位点磷酸化的GSK-3β(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量。结果:手术后第7周和14周时,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肝脏P-GSK-3β/GSK-3β比值和PPAR-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肝脏P-GSK-3β/GSK-3β比值和PPAR-γ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 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IFN-α组予以IFN-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CTGF表达。结果 (1)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FN-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α骨化醇对肾辐射损伤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保护作用。方法  6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模型 (Ⅱ ) ,假手术 (Ⅰ )和α骨化醇治疗 (Ⅲ ) 3组 ,每组 10只。以 15Gy1 37Cs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局部制备肾辐射损伤模型 ,照射后 1周 ,α骨化醇治疗组给予萌格旺 0 1μg·kg体重 - 1 ·d- 1 ,以 1%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制成混悬液灌胃 ,1ml/只 ,模型组以 1%CMC灌胃 ,连续 3个月。实验结束后 ,各组大鼠取L1 ~L4 腰椎及右侧股骨 ,分别测定骨密度 (BMD)、骨形态计量和生物力学等指标。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Ⅱ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 ,骨小梁体积、厚度减少 ,骨小梁间距增宽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α骨化醇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 (P <0 0 1) ,骨小梁体积、宽度显著增加 ,骨小梁间距变小 (P <0 0 5 ,P <0 0 1)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提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α骨化醇对肾局部辐射损伤导致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PDE5抑制剂介导ASK1/JNK蛋白低表达在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刺芒柄花素组(F组),PDE5抑制剂组(P组),每组10只,对M、F、P组采用输尿管结扎法进行输尿管梗阻建模,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F组灌胃50 mg/kg的刺芒柄花素,对P组灌胃12 mg/kg的PDE5抑制剂,N组、M组同期给与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肾功能,HE染色法及Masson染色法检测肾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DE5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SK1/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N组比较,M组肾脏指数、Scr及BUN含量、肾组织中PDE5阳性表达及ASK1、JNK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M组比较,F、P两组肾脏指数、Scr及BUN含量、肾组织中PDE5阳性表达及ASK1、JNK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P组比F组降低显著(P<0.05)。N组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肾间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而M组肾小管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脱落和坏死,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与M组比较,F组、P组肾小球、肾小管情况明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增生程度明显减轻。与B组比较,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ASK1、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PDE5抑制剂可有效改善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损伤,提高肾功能,抑制PDE5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K1/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 -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 IFN -α组予以IFN -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 CTGF表达。结果(1) 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 IFN -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 -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 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12只。采用动脉压夹夹闭双侧肾动脉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IR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不夹闭双侧肾动脉,分离肾动脉后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上调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NF-κB及TNFα-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后两组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d)灌胃12周。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TNFα-,光镜下观察心肌结构。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致密,结构清晰,细胞核呈卵圆形,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扭曲,间质有炎症细胞聚集,阿托伐他汀组心肌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结构接近正常。糖尿病组大鼠血浆和心肌中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组织中NFκ-B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给药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NFκ-B、TNF-αmRNA及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西罗莫司(Sir)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大鼠急性完全性梗阻所致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Sir组:从建模前1d开始每日给予Sir 2mg/kg灌胃直至实验结束;假手术组:除结扎输尿管外其他过程同UUO组.分别于实验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大鼠,取梗阻肾脏,通过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肾脏及肾小管扩张程度,并测定肾盂内梗阻性尿液的钠、钾、钙离子浓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测定纤维化相关的microRNA分子mir-155、mir-143、mir-29c的表达情况.结果 第7和第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UUO组和Sir组患侧肾脏均明显扩大,肾小管明显扩张,但Sir组患侧肾脏扩大程度明显小于UUO组(P<0.01).肾小管扩张程度低于UUO组(P<0.01).与UUO组比较,Sir组肾小管损伤程度、间质渗出、肾脏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肾盂内尿液的钠、钾、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P<0.05),PCNA阳性和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1).3组间比较mir-155、mir-143表达无明显差异,UUO组mir-29c表达下降,明显低于Sir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S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Sir抑制mTOR通路可以显著延缓急性完全性梗阻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5/6肾切除法造模大鼠肾小球硬化并给予苯那普利治疗20周,观察苯那普利对大鼠残肾组织Ⅳ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制。结果苯那普利能显著减轻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并且显著减少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MMP-9的沉积以及下调Ⅳ型胶原、MMP-9/TIMP-1的基因表达,苯那普利可能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基因表达,减轻肾小球重塑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异常代谢的聚积,这可能是苯那普利的防治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