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及不同治疗方案对受损心肌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比较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与正常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并与血胆红素水平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了解血清胆红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 血清胆红素增高时心肌酶活性及Q-T间期离散度均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随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心肌酶活性及Q-T间期离散度逐渐恢复正常,护心治疗对可使存在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及Q-T间期离散度较快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会损害心肌细胞,护心治疗有利于心肌损害的尽早恢复,临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佘吉佳 《现代医学》2013,(6):409-4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新生儿60例作为治疗组,4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胆红素、心肌酶4项(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及心电图检测。结果:新生儿胆红素越高心肌酶活性越高,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肌酶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酶活性的升高,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儿科医生在判断黄胆对心肌有无损伤时除进行心电图检查外,还要将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列为常规检测项目,避免新生黄胆患儿因心肌损伤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生脑病引起的心肌损害。方法:应用Cobas离心式生化分析仪检测20例新生儿HIE和3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新生儿HIE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增高,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Ⅱ型,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观察3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心肌酶水平,并抽取正常新生儿22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黄疸程度越严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心肌酶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程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检定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窒息新生儿做为观察组,对照组为66例健康新生儿,所有胎儿娩出后进行1min Apgar评分、脐血血清心肌酶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脐血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活性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明显,血清心肌酶活性检测能够有效评估新生儿窒息,有利于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并采取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冯战桂  苏展鹏  蔡晓丽 《吉林医学》2013,34(19):3772-3774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宫内窘迫有窒息和无窒息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研究宫内窘迫患儿心肌缺氧性损伤状况及各项心肌酶活性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于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将宫内窘迫患儿分为生后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与同期出生的无宫内窘迫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无窒息组AST、CKMB有显著性增高,LDH、CK、α-HBDH无显著性变化;窒息组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呈显著性增高,缺氧程度越重,心肌酶活性增高越明显;治疗后第3天,除窒息组LDH外,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宫内窘迫患儿存在缺氧性心肌损伤,经产前、产时及时处理,出生无窒息者心肌损害明显小于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能及时反映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尤以CK-MB、AST较灵敏,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宫内窘迫患儿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与心肌酶及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心肌酶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35例,重度窒息20例,分别于入院24h和7d检测心肌酶、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窒息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但程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窒息缺氧影响新生儿心肌细胞、脑细胞等功能及活动,心肌酶增高程度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窒息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其引起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缺氧40例,及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予以对比。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缺氧对心肌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9.
陆月凤  杨凤丽 《华夏医学》2008,21(1):143-144
目的:探讨围产期异常因素对新生儿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新生儿窒息组、非窒息组,在48h内分别测定血清中LDH、CPK、CK-MB的活性。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组与非窒息组心肌酶活性比较均有差异,CK-MB敏感性高。结论:新生儿心肌酶活性增高与缺氧程度呈正比,对有宫内窘迫史即使出生无窒息史亦不能排除心肌损害的可能,应常规查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组)及生理性黄疸2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6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316例,对照组为窒息后没有出现心肌损伤的新生儿,病例组为窒息后出现心肌损伤的新生儿。对所有患儿进行cTnT、IMA及CK-MB检测,并对2组患儿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IMA的阳性率以及CK-M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而cTnT的增高则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检测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应用,有助于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为患儿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提供重要保障,较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心肌受损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方法对照组和窒息组于娩出后采脐血一次,然后在生后(病情)第10天及28天时各采血一次,作CD3、CD4、CD8、CD4/CD8、IgG、IgA、GOT、LDH、CPK、CK-MB的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生后第一天与对照组相比,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同时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窒息后第28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功能、心肌酶活性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同时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免疫功能、心肌酶活性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I和CK-MB,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及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cTnI和CK-MB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前cTnI和CK-MB明显高于治疗后,cTnI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伤,cTnI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比CK-MB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1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儿71例。给予观察组患儿1,6-二磷酸果糖复合丹参进行治疗,仅给予对照组患儿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心电图,并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结果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6 6,P<0.05);观察组患儿ECG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儿ECG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2 3,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后CK和CK-MB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1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73%;对照组71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1.83%。两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二磷酸果糖复合丹参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儿心肌组的恢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预后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检测43例ABO-HDN患儿(观察组)及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对两者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未发现观察组间接胆红素与心肌酶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并未提示患儿心脏受损。结论ABO-HDN患儿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高,高间接胆红素的增高不足以提示患儿有心肌损害,应结合临床及心电图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48例高胆红素血症及3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及心肌酶。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心肌酶(AST,CK,CKMBH,LDH,HBDH)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需营养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 4 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 ,并选择同期住院无窒息史的 1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患儿及16例无窒息史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在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 ,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结论 :心肌酶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心肌损伤的原因.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6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心肌酶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患儿心肌细胞受损,应早期、及时治疗,以避免和减少对患儿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生儿窒息60例及正常新生儿20例心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窒息组AST、LDH、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新生儿窒息时心脏是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心肌酶的测定,对了解否存在心肌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作出早期诊断。方法 :对 164例新生儿进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定量测定。结果 :窒息组新生儿心肌酶测定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 ,窒息组心肌受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结论 :心肌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临床上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