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可引起输液反应,现将我科2年来22例输液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皮静脉输液小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静脉留置置管术在新生儿、早产儿、高危儿中尤为重要,为抢救危重儿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可以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为此,我院新生儿科对外周静脉置管方法作了一些改良。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住院小儿达到治疗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小儿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不同年龄组患儿外渗原因及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排除穿刺技术的因素,下面谈谈外渗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贴在儿童头皮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方法将640例儿童头皮静脉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拔针后,试验组用带棉垫的一次性输液贴按压,对照组用棉签按压,评价两组患儿发生皮下淤血和哭闹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皮下淤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输液贴应用于儿童头皮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便、省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输液反应是一组在输液过程中由非原发病变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末梢循环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多脏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故临床上一旦发现输液反应,应当立即采取迅速、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如停止输液、地塞米松静点或静脉推注、异丙嗪肌注及其他对症处置等。除严重输液反应外,大多数患儿的症状能很快缓解,无生命之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新生儿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反复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90 s内未能穿刺成功、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的患儿,对其临床情况、输液种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8例患儿应用骨髓腔输液,均一次穿刺成功,抢救存活6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治愈6例经3月随访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重症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骨髓腔输液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病人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小儿病人的静脉结构,为浅表静脉细小分布少,易损伤,给护理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并且为紧急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为头皮、手或足背部的静脉。小儿自制力差,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基本上不能按需要制动,且婴幼儿血管腔细小、管壁薄,患病时血流缓慢,以及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输注等因素致药液渗漏至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笔者从输液渗漏的预防措施和发生渗漏后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 13 0~ 4 0 0人 /日 ,平均 3 0 0人 /日。经过多年探索 ,作者认为采用四步法 ,会大大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 ,分支甚多 ,互相沟通 ,交错成网 ,且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 ,又不影响患儿活动 ,便于保温等 ,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以下就四步法如何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分述。1 选择1 1 四肢浅静脉的选择  2岁以上患儿多采用四肢浅静脉进行注射。常用的四肢浅静脉有 :手背静脉网、头、足背、小隐、大隐静脉。选择粗、直血管 ,避开关节部位的…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科及小儿科临床上在对患儿的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往往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输液通道。然而有些病情危重(如休克、严重脱水或大出血)的患儿,由于其体内有效血容量大大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患儿原来就很细小的静脉血管更加萎瘪,这就使得常规的用输液针进行穿刺的输液方法难以奏效,经常是反复多次地穿刺也不能成功。这样不仅损伤了血管,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在此情况下,临床常采用静脉切开术来建立起有效的输液通道[1,2],静脉切开术多在四肢浅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即头皮针)是静脉输液的必备用物之一。在儿科临床上,常用0.55mm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先采集血标本,然后立即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进行静脉输液,一针两用。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儿科住院患儿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最为常见。现将我科3年来27例输液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不畅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116例患儿门诊输液室采用一次性钢针穿刺输液不畅的原因汇总。结果116例输液不畅的原因,其中针头滑出占总数的32.76%,其次为针头斜面贴牢血管壁、哭闹、压力过低、管道扭曲或被压、挤压后自行通畅、血管痉挛等。结论积极寻找输液不畅的原因,大都能补救成功,使患儿安全地完成输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儿科静脉输液时,常选用51/2、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选用小号针头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性差,针对4,JL静脉细的特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小号针头的缺点是:由于针头口径小,进行排气时微量空气容易滞留于过滤网处。当穿刺成功打开调节器或患儿改变体位时,空气会自过滤网处再流动,进入小儿体内。如果患儿进行一次输液,由于空气量少,不会对患儿造成危害。如果患儿连续输液1周以上,则进人体内空气蓄积对患儿造成潜在危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微量空气也会使患儿及家长很紧张。因此,常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潜心探讨和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一种新的排气方法,通过我科临床普遍应用,收到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增加了护患双方的满意度,极大地解决了小号针头微量空气排不尽的弊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各位学者一起探讨,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院急诊科在近年来平均每日输液量400人次左右,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常见难题,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外渗药物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一般常用33%硫酸镁湿敷治疗,但结果并不理想。经我们临床观察,酚妥拉明治疗输液外渗,尤其是多巴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引起的炎症反应效果较好,在皮肤颜色、水肿程度、皮肤温度、疼痛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因此我们分别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病例采用酚妥拉明湿敷及33%硫酸镁外敷对照观察,以进一步探讨酚妥拉明湿敷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非洲马里共和国马尔格拉医院建立静脉通道失败危重患儿21例。用12号骨穿针胫骨粗隆下1.0~1.5cm穿刺、固定,注入所需药物,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21例均1次成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穿刺时间约30s,输液时间2~30h。结论 骨髓输液在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从而争取抢救时间,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的方法是把针头沿着与输液瓶橡胶塞头垂直方向插入,在操作中笔者发现垂直进针针头截面容易将橡皮塞切下阻塞针头,造成输液不通畅,影响护理质量。因此,笔者改进操作方法采用将针头斜刺插入输液瓶,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2岁以下患儿静脉输液通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头皮静脉穿刺不仅需要掌握穿刺技巧,而且在穿刺成功后给予有效的固定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